不支持Flash
|
|
|
中外企业的跨国婚姻烦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 07:5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达能娃哈哈纷争尚未见分晓,小天鹅7月30日又宣布,公司正在与松下电器洽谈关于小天鹅持有的无锡冷压和无锡冷机的股权转让事宜,结束这场12年的“婚姻”。中外企业携手,曾是一段段令人羡慕的佳话,近年为何屡屡闹出“离婚”风波,背后有何深层次原因,中国企业又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跨国婚姻之分手季节 如果两个人的天堂 像是温馨的墙 囚禁你的梦想 幸福是否像是一扇铁窗 …… 浪漫如果变成了牵绊 我愿为你选择回到孤单 缠绵如果变成了锁链 抛开诺言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阿木的这首歌或许正唱出了部分商界“跨国婚姻”的心声。娃哈哈与达能的“恩怨情仇”正在上演,美加净的命运从“失误”到“觉悟”划出一条黯然的抛物线。小护士的“冷宫”岁月几多心寒…… 幸福的合资公司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合资公司却各有各的不幸。 跨国婚姻幸福的只有三成 达能和娃哈哈事件成为今年商界备受关注受关注的焦点,过去数月,双方从“口水战”到“法律战”,纷纷丢出“炸弹”,试图让外界相信对方不厚道。这起“跨国婚姻”正在走向破裂。 当前,达能和娃哈哈争夺仅仅进入了中场,争夺结果如何?合资之初究竟发生了什么?尚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曾经幸福的婚姻不幸福已经是事实。来自达能的财报显示,最近达能与娃哈哈的合资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合资期望1+1>2,但现实的商业案例显示,这却是一道商业界的难解之题。 回顾一组数据,科尔尼顾问公司曾调查1990年~1999年间最大的50件并购案,发现在交易完成后两年,有69%在总体股价报酬回收上落后于同行业平均值。毕马威在2001年对1997年~1999年间118件大型跨国交易案研究,得出结论:只有30%的合并创造出价值,39%什么也没做,另外的31%则消灭了价值。 在世界商业史上,合资失败的案例已有很多,它们通常因为利益之争、控股权之争、品牌之争、战略取向乃至文化不同等而破裂、反目、分道扬镳。 财富联姻变脸也因为利益 《中国企业家》总结,不同国别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的主要原因不外乎:进入海外市场、寻求更大的投资、分散经营风险、部分退出某行业、囿于当地规定等。 以娃哈哈和达能的争夺为例,合资之初,双方以利益为媒,赚钱皆大欢喜。最近,达能说娃哈哈非合资公司侵犯了合资公司的利益,要求并购;娃哈哈一开始对开价不满,而后又曝出更多争夺说辞。无论达能还是娃哈哈,它们的所有说辞都与利益相关。 一家著名企业在《合资企业工作指导书》中写道:“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达到巩固市场、拓展市场和占领市场之目的;利用排他性,阻击竞争对手进入;通过资本经营手段,达到公司战略扩张之目的……” 本质上,合资本就是一场财富联姻,既然“结婚”是为了更大的利益,当双方的利益相左时,冲突就难免。争夺的结果不过呈现出几种状态,比如被“雪藏”的小护士、“离婚”的美加净,还有中方被外方兼并,如雅芳的独资…… 以雅芳为例,其从一家合资企业变成一家独资公司时。有杂志披露雅芳高层声音,“独资的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100%控股权的优势更好地发展中国业务。因为中国是全球雅芳的长期利益增长机遇所在。” 难共富贵 共谋利润的前提正在消失 公开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之初,70%以上的外资是通过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的,1992年外资的50%用于合资企业。1997年后形势逆转,外商独资企业首次超过合资企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种变化更加明显,2001年合资企业占全部外资的比重下降为不足30%。而外商独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跨国婚姻”之烦恼最近越来越多显现,为什么是现在呢?分析人士认为,按照中国入世步伐,目前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企业的方便之门已开;与此同时,经过数年的合作,一些外商本身已熟悉中国市场,且先前不少“结婚”共谋利润的前提正在消失,比如“两税合并”步伐临近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合作深入,不少“跨国婚姻”开始分财产,“能共患难,但不一定能共富贵”,利益分割导致烦恼增加。 另外,也有些“离婚”案是因为随着市场规则透明和有序发展,先前签订的合约本身有不完善处,历史问题逐渐暴露。 跨国婚姻之婚变档案 档案一 美加净的“离婚”故事 中方:上海家化 外方:庄臣公司 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坐上“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交椅的美加净是“跨国婚姻”的“离婚”故事典型之一。 彼时合资热潮涌动,上海家化与美国庄臣公司合资成立了露美庄臣有限公司。上海家化把当时自己最具知名度的两个品牌———美加净和露美投入其中,由外方全面管理。庄臣公司尽管是世界领先的家庭清洁用品、个人护理用品和杀虫产品制造商,当时也有意拓展化妆品市场,但经营化妆品并非其长项,美加净一度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1994年,上海家化巨资回购露美和美加净,尽管美加净“离婚”后表现不俗,但已错过发展机遇,当年的辉煌未能延续。 档案二 小护士的“冷宫”岁月 中方:小护士 外方:欧莱雅 坊间流行一个说法,“结婚是失误,离婚是醒悟。”如果说美加净是成功“醒悟”,那么小护士的命运则有些凄惨,“冷宫”岁月甚至让人认为她已“失踪”。 2003年年底,经过4年“恋爱”,小护士“嫁”给了欧莱雅,当时引起轰动。 据广东媒体报道,当年小护士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达透露,当时欧莱雅的高层释放信息,“你的孩子养大了交给我,你就放心吧。我会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小护士品牌。我们能给它提供坚实的研发后盾,把它推向海外市场,我们有更强大的投资实力。” 然而,时间最终证实了这是空中楼阁。 3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小护士并没有成为“美宝莲第二”,相反却黯然失色。有人甚至大胆分析,当年对小护士的收购是为了给欧莱雅同类产品“让道”。 档案三 同床异梦的“达娃” 中方:娃哈哈 外方:达能 娃哈哈与达能这段合作,十年间一直被当作中外合资的成功典范,同时也是让宗庆后和达能感到骄傲。然而今年4月突然曝出,达能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低价收购娃哈哈非合资公司。 由此便开始了一场“口水战”,达能与娃哈哈双方“不和”的内幕越抖越多。在事态白热化之后,宗庆后将娃哈哈与达能的合作经历形容为“同床异梦”。 目前,面对无法控制的事态,双方将口头的骂战转为法律大战。抛开达能和娃哈哈孰是孰非等细节性问题,此事件是近十年来鲜有的对中外合资过程和细节活生生的解构,双方包括合资合同内容、谈判过程甚至董事会纪要等涉及商业机密的文件,都彻底被摆上了台面。 达能与娃哈哈之争,目前不仅没有降温减缓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争夺已经影响到合资公司的业绩。 档案四 忍痛断腕的TCL 中方:TCL 外方:阿尔卡特、汤姆逊彩电 跨国巨头纷纷进入中国的同时,以TCL、联想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也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的步伐,但TCL所走的路却并不顺利。 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2004年前后,在国内手机市场呼风唤雨的TCL与深陷亏损泥潭的法国通讯巨头阿尔卡特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TCL阿尔卡特手机公司。这段跨国婚姻被认为是民族企业开始整合国际巨头的典型,当时引起业界巨大震动。然而合资不到3个月,双方的矛盾就产生了。TCL对合资公司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合资4个月产生了近4亿元的亏损。7个月后,TCL不得不宣布通过其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收购合资企业,吞下苦果。 TCL的另一桩跨国婚姻也不顺利,其在接手汤姆逊彩电业务后,TCL电视业务在欧洲市场上的利润被全部抵消。TCL集团2006年的年报显示,其亏损高达19.32亿元,而其中主要的亏损来源于欧洲和北美市场。产生亏损的重要原因就是这两起合资、并购。 现在,已经被拉入亏损泥潭的TCL正着手剥离、重组欧洲业务,国内已有管理学者宣布TCL的国际化战略是失败的。 和君咨询公司副总经理 周彦平 改革开放后,初涉商海的中国企业很快发现自己有利润倒在其次,缺钱、缺技术、缺管理经验很是要命。此时,如及时雨般的跨国公司有钱、有技术、有管理经验,他们追求的是在中国的渗透、获得竞争地位和财务回报,于是一场场各取所需、互通有无的合资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蓬勃发展了起来。 过去跨国公司喜欢打着“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等口号进入中国。而实际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转向基于能力和资源的竞争。合资各方的母公司一方面利用关系性契约将各方资源连接起来,协作互补;另一方面,则力图使合资企业的演进更符合自身利益,从合资企业中“占用”更多的价值:中方希望通过合资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外方希望尽快克服“水土不服”。 中外合作一度发展得很好,但在度过“蜜月”之后,双方的关系开始微妙起来。从目前的一些案例来看,不少外资已经“反客为主”。因为,独资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更有效地实现跨国公司的战略意图。于是,老谋深算的跨国公司便通过一系列资本控制或管理控制的手段,使缺少经验的中方对合资企业逐渐失去掌控,成为沉默的伙伴,最后,将中方从股东名单中删除。 企业之间的关系,除了利益,还是利益。跨国公司不是雷峰,一开始的不控股、提供技术和管理,放手让中方经营只是权宜之计,最终目的,是要掌控你、拥有你。因此,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大多遵循“合资-控股-独资”的发展轨迹。 但当前中国经济已纳入全球范围,中国企业与全球经济资源的互相对接、渗透和整合又是必然,到底如何去面对和克服,这是对中国企业家能力的巨大挑战。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