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颐武:学者不是隐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17:02  《论道》
张颐武:学者不是隐士
图片为龙永图(左)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大众文化和文化理论。近年来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在全球化产生深刻影响的中国内部的文化分化的研究。二是对于当下文化中的认同问题的研究。

  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看到过张颐武教授,但印象最深的是多年前他上《实话实说——再见罗大佑》的那期节目。他也曾经是罗大佑的歌迷,尤其喜欢那首《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

  这是我第二次采访他。半年前对他的第一次采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次采访因为时间紧急,只能在电话里进行。他一如传说中的那样,态度谦和,情绪饱满,语速极快。当我委婉地提出语速问题后,他便会在关键的地方放慢语速,重复几次,给我足够的时间记录。采访进行了近一个小时,到电话采访结束时,已是晚上11点了,他或许也感觉到了我心里深深的歉意,连声说,没关系没关系,让我心里的不安少了许多。

  从诗歌研究到文化研究

  张颐武教授是做文化研究的,即用文学的理论来审视各种大众文化现象,并解读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因此,他的博客更新极快,总是密切地关注着当下社会里的各种文化现象。

  他的文章,从对王小波的回忆到王朔的新小说,从儿童电影《宝葫芦的秘密》到年轻“宅男宅女”们的沟通能力,从恒源祥广告到我国电影的分级,从《士兵突击》到80后爱看的《奋斗》,从“华南虎”事件到北京是否宜居的讨论……,包括时下最流行的山寨文化的讨论,包罗万象;文风犀利归犀利,却也时常洋溢着一种充满希望的浪漫情怀。

  他的这种浪漫情怀或许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当时在北大读研的他还没有踏上文化研究的道路,研究的是诗歌,师从著名的诗人、文艺批评家谢冕教授。

  谈起谢冕教授,张颐武满怀感情。“谢老师是我青春时代很重要的一部分。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非常开放的心态。他渴望接受很多新的东西,喜爱与学生交流。他貌似对学生不太管,但其实是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发展的人。”

  在张颐武看来,谢老不仅是他学术上的指导,更像是一个朋友。而从谢老身上感受到的那种自由的心态,无论是对于他后来的治学,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有很多启发和影响。

  除了老师给予的自由和鼓励,真正促使张颐武改变研究兴趣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的一些成教学生。

  那时候张颐武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年轻老师,作为年轻老师,锻炼和增长经验的方式之一,就是给成教的学生上课。遗憾的是,尽管张老师的《现代文学史》讲得洋洋洒洒,但仍然难以阻挡学生们昏昏睡去的决心。对此张颐武表示理解,毕竟这些学生不同于一般学生,往往带着生活压力和求得文凭的心态来读书,但让他感到有意思的是,下课后倒往往会有同学精神奕奕地跑来问他:“老师,您对当前热播的《渴望》怎么看? ”

  这让张颐武意识到,其实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跟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迫切需要解释。后来他就告诉学生:你学了这些课堂上这些知识,就能知道怎么解释《渴望》。——效果立竿见影,学生们感兴趣了,因为回家后他们就可以用课堂上学的东西,去看热播的电视剧。

  直到今天,张颐武依然认为这个事情也给了他很大的启示,那就是研究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同时,随着文化研究这一学术潮流的发展,张颐武发现文学研究中许多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分析文学,还可以用来分析电视剧、电影、摇滚乐等等,这让他充满了兴趣,从而欣欣然踏上了文化研究这条道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