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尚全: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 13:49  《论道》
no

  一个例子是沈阳有两家厂,一家变压器厂,归机械部管;一家冶炼厂,归冶金部管。结果变压器厂需要的铜由机械部从云南等地大批量运来,而冶炼厂生产的铜由冶金部分配到全国各地。一墙之隔的两家企业不能横向联系,造成大量物资、时间的浪费。

  另一个例子是,上海夏天很热,五、六十年代企业要买防暑降温设备,须经11个部门审批,等到批完了,夏天也过去了。

  “计划经济是审批经济,没有审批就不能干。”年轻的高尚全深感计划经济给生产和企业带来的制约,“但当时要往哪个方向改,都还不清楚。”虽然有困惑和迷茫,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这个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1956年,高尚全还在第一机械工业部政策研究室工作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他在1956年10月23日那一天,发现了一机部的招待所住了1440个人,这些人都是来找部里办事的。“因为企业它没有人了要找部里,没有原材料了要找部里,没有配件的配套协作产品它也要找,没电了、没煤了都要找,什么事情都要找到部里。一机部的二局,一年发了多少文件呢?发了八吨纸。”

  当时的高尚全只有27岁,年轻人总是不平而鸣的:“这种体制怎么行呢?这个好像是企业没有自主权,盖个厕所也要批。”于是他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叫《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还在1956年12月6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上发表了。有一个画家配了一个漫画,说企业买一个打字机都要坐着火车跑到部里审批。

  然后,在那个年代,人们还普遍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征。他的这篇文章立马引来了很多攻击。有人贴大字报批判说:这怎么行呢?企业有了自主权那还了得,那不是南斯拉夫吗?那不是修正主义吗?

  1956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个事情,高尚全差点被打成了右派。

  探索改革之路

  尽管面临着种种不确定的风险,高尚全依然坚定地主张改革,并在政策上不断探索改革的可能,思考改革的走向。中国改革中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都有他参与的身影。许多现在耳熟能详的经济名词,都出自他研究和深思之后的提议。

  1984年,他参与起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被写进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

  1987年, 他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一种手段和方法,并不反映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并提出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目标应该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等建议,被吸收进十三大报告中;

  1993年,他参与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起草工作,提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 。他的这一提议也被写进《决定》;

  2000年3月,他第一次提出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关键是解决好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