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石化的烦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 15:13 《数字商业时代》

  它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能源公司,是中国收入最高的上市公司,但这并不足以让它欣慰。“巨无霸”中石化仍然有许多棘手的问题悬而未解,这种不利局面能在“苏树林时代”得到改观吗?

  采访·撰文=方小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集团)的总部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树荫掩映的惠新东街,从外面看上去,这座高26层的办公大楼显得高深莫测。

  对于这个有着60多万名雇员的“巨无霸”来说,许多问题悬而未解:一方面,它具有国企种种特性,决策缓慢,包袱沉重;另一方面,它必须要像所有市场化的上市公司那样,时时保持狮子般地敏锐,并进行创新,以确保自己的领先地位。

  矛盾由此而生:由于油价持续高涨,石油公司倾其全力维持其高利润,这导致石油公司近年来普遍在社会上的公信力和企业形象持续下降,尤其是对于中石化集团这样的央企豪门来说,几乎已经成为垄断、暴利的代名词和大多数社会公众声讨的对象。

  不久前,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06年度全球500强名单。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28,香港联交所代码:0386)为核心资产的中石化集团以1316.36亿美元营业收入排名第17位——这是中国公司在该榜单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但现在,这个拥有66万员工的国有能源巨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刚刚过去的6月22日,它的一把手陈同海因“个人原因”突然辞职。

  高盛声称,陈同海的离职(较原有任期提前了两年)或许将减缓中国燃料价格的改革步伐,并可能影响中石化的扩张计划。中石化今年以来的涨幅已达到了约25%,这不仅得益于投资者对中国能源股的普遍热情,也源于对中国最终将彻底改革国内燃料价格的预期。若事实如预期所料,那么中石化将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但即便是这样,在投资者眼中,中石化股票的各项指标仍然离他们预期有相当大的差距,要知道,作为亚洲最大的能源公司,中石化劳动生产率仅占国际大公司的1/20,过去三年中,中石化的股价不断呈下降趋势,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它已经成为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表现最差劲的公司。

  6月底,苏树林“空降”至中石化,作为中国资深的石油地质专家,他曾是中石油最年轻的核心高管之一。他会带领中石化扭转此前种种不利的局面吗?

  原油产量和银行负债同步提升

  高油价让中石化“大而不强”

  对于中石化而言,2006年似乎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年景。受益于油价猛涨,2006年中石化主营业务收入达1.045万亿元,名列中国上市公司第一位;而公司净利润也增长了30%,达到创纪录的506亿元。

  然而,“大并不等于强”,年报不能说明一切,要知道,另一家国有石油公司——中石油,虽然去年的营业额不及中石化,然而利润却是中石化的三倍多,而后起之秀中海油,更是在人均利润率这个指标上远远超过中石化。

  作为亚洲最大的石油和化工企业,中石化炼油能力目前排名世界第三,乙烯产能排名世界第四。虽然原油加工量继续增长,但随着今年世界原油价格显著上扬,投行和各类证券机构对其炼油业务前景转趋谨慎。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高企,中石化集团去年在炼油方面亏损超过500亿元。瑞士信贷银行六月发布市场预计,中石化下半年的业绩,不大可能重复第一季度的理想表现,因为当时国际原油均价仅为每桶58美元,而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攀升至76美元/桶以上。

  “只要市场上每桶石油的价格出现了一到二美元的差别,中石化就可能经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剑桥能源咨询公司驻北京的石油分析师严克风说。

  自从2005年以来,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的倒挂导致了中石化炼油业务的大规模亏损,特别是2006年,原油价格大涨50%,使得中石化原油开采盈利颇丰,而炼油业务亏损严重。

  在原油价格急升的情况下,国内有关部门迄今并未对炼油产品的价格机制做出任何大的变动,中石化作为全国最大原油进口商,自然面对相当重的压力。严克风认为,即使如此,考虑到目前内地消费物价指数高企,以及中石化第一季度的理想盈利表现,中国政府目前亦不大可能调高炼油产品的价格,这将不利中石化今年的盈利表现。

  2007年上半年,中石化原油产量1.44亿桶,同比增长2.12%;天然气产量1395.5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10.58%,原油加工量7625万吨,比去年上半年增长了6.38%。

  从数据上看,原油开采和加工产量仍在持续增长,但中石化现在的负债、银行贷款2000多亿元,中石化计划2007年的资本支出为1,100.6亿元,投资压力还是很大。

  中石化如何从一家“大而不强”的炼油商蜕变成“越大越强”的有进取心的国际油公司?这是摆在新掌门人苏树林面前的一个难题。

  严克风说,对于中石化来说,要想逃避“采油赚钱炼油亏钱”的行业“魔咒”,就必须向世人证明,自己有能力把年产量提高 3%。这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你必须明白,当石油和天然气从地下喷涌而出时,一个普通油田的产量将以年均5%的速度递减。因此,石油公司要想保持产量,就必须使自己的年产量提高 5%。所以,3%的年均增长率实际上是要把产量提高8%。

  在近两年里,中石化并没有实现既定目标。2007年上半年的原油产量同比增长是2.12%,2006年,公司也仅高于上年度2%的水平。只是由于公司高效经营,以及能源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中石化才一直保持着丰厚的盈利。

  但国际投资者却热切盼望中石化一边出产更多原油,一边继续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因为这是使公司在即使石油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也保持盈利的可靠办法。而这一切都要靠不断增长的原油产量来实现。

  但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目前,世界石油市场正处于焦躁不安之中。高涨的石油需求不断地挑战着供给限度,每一条令人胆战心惊的消息——不管是墨西哥湾的飓风,还是尼日利亚的劳工冲突——都让已达历史高峰的石油价格烧得更高。

  在过去一年里,全球各大石油公司每采一桶原油的成本上涨了几乎一倍,这导致投资者对公司增加石油储备和控制成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7年7月19日,布伦特油价报价76.6美元,比年初超过22美元。正因为如此,中石化正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瑞银估计,2007年,中石化每周的炼油业务将亏损10亿元,因为即使假设该业务在原油价格每桶65美元情况下,可达至收支平衡,但在原油价格每桶75美元水平时,估计该业务每周便会亏损10亿元。

  工业国家能源监督组织——国际能源机构(IEA)日前发布报告称,未来5年内,全球将面临石油供应“危机”局面,这将把油价推升至创纪录水平。在这一对全球能源前景迄今最严厉的警告中,国际能源机构表示,“未来5年,石油(供应)看来将极为吃紧”,“2010年前后,天然气市场供应甚至可能更为紧俏”。

  “廉价石油唾手可得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严克风说,只要了解中石化过去两年里在世界各地举行拍卖石油地块时的种种遭遇,投资都对中石化的热情也许会有所降温。

  发动海外收购掌握上游话语权

  但短期内难以拿到好区块

  作为亚洲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企业,中石化目前拥有超过1.5万吨原油加工能力,几乎占中国全部炼油厂产量的一半,这个数字比中石油要高很多。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油价高涨的时候,中石化要遭受比其他石油公司高得多的打压。

  因此,迫于进口原油高成本的压力,中石化必须在不断吃紧的市场状态下争夺油气资源。毫无疑问,今后几年,中石化的主旋律就是一个——发动海外大收购,在石油业最上游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2006年,国内共进口原油1.53亿吨,超过原油总需求量的一半,可以预见,2007年的中国石油业,将在前两年奠定的海外扩张基调和路径中继续前进;只是,像2005年中石油对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45亿美元)和2006年中海油对尼日利亚大西洋深水油田(23亿美元)那样大手笔的收购,恐怕难以在中石化身上出现。

  目前,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以中石油在海外浸淫最深。2006年,该公司海外原油权益产量达到2400万吨,中海油去年海外的油气权益产量在400万吨以上,而成绩最难看的要数中石化,数年下来,海外的油气权益总产量仍未超过1000万吨。

  相比较中石油和中海油而言,海外战略一直是中石化的短板。2001年1月,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石化“走出去”战略的全面实施。2003年,中石化以6.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北里海项目1/12的权益,但交易最终并未成功。目前,中石化仅在厄瓜多尔、沙特、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等地获得为数不多的海外权益油。

  2005年7月1日,中石化与俄罗斯Rosneft石油公司签署了《一号议定书》。在《一号议定书》中,中石化与Rosneft商定共同出资成立一家石油公司,负责在萨哈林3号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这也是中国三大石油公司首次与俄罗斯方面达成合作开发协议。

  经过十多年的拓展,中石化已经成功进入中亚、南美、中东以及非洲等重要油气产地。截止到目前,中石油海外投资项目已经增加到20多个,但这些项目还构不成中石化海外战略中的亮点。

  目前看来,中石化真正倚重和存在希望的海外项目只有一个:对伊朗亚达瓦兰油气田的开发合作。

  亚达瓦兰油田位于伊朗南部,据预测蕴藏有1180亿桶原油和855亿立方米天然气,不仅是伊朗最大的未开采油田,同时也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田之一。

  2004年10月28日,中、伊在北京签署备忘录,伊方原则上同意中石化以“回购”方式参与开发亚达瓦兰油田。按照2004年的数据计算,合并之后中石化在该油田的权益产量将接近1100万吨,中石化承诺在未来25年内,每年从伊朗购买1000万吨液化天然气。据推测,这一合作项目如若成为现实,涉及资金将高达1000亿美元。

  据了解,中石化原计划是在2009年开始实施亚达瓦兰油田合并开发和液化天然气的采购合同,但现在看来这一计划显得过于乐观。由于伊美政治问题,中石化在伊朗的项目进展缓慢。

  目前,亚达瓦兰油田对于中石化来说,越来越像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中石化进去了,在短期内很难取得优势地位,不太容易拿到好区块。”国土资源部油气研究中心潘继平说。专家预计这一项目最早可能于2010年开始实施,目前这一合同期限已经延长到了2034年。

  发掘新储备补充已开采量

  第二个“胜利油田”在哪里

  今年5月,中石油宣布在河北冀东曹妃甸发现一个储量超过10亿吨的陆地油田,中海油也即将对位于南海的深水油气田进行了大手笔投资,两家公司还都计划在国内修建液化天然气供应枢纽,毫无疑问,未来几年,能源巨头们围绕这一领域内的争夺战还会愈演愈烈,而目前在三大国有石油公司里,中石化登记的勘探区块面积最小。

  7月19日,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上涨72美分,达到每桶76.34美元,为11个月高点。2007年油价仍居高不下,对一个炼油企业来说,较之从国际市场购买原油,公司能够更加经济地向自有炼油厂提供炼油原料。因此,中石化有必要以更快的速度拓展上游业务,才能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率。

  中石化集团此前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计划到2010年将上游产品产量提高30%,达到92亿桶油当量,这是该集团五年计划的一部分。

  然而要想实现这一计划并不容易。要知道,对中石化上市公司利润提供做出一半贡献的胜利油田在全世界的开采早已经过了“巅峰期”,采油量从两年前的3000多万吨递减到2665万吨,正在一步步走向枯竭。

  胜利油田是我国的第二大油田,仅次于大庆油田,该油田从1961年发现、1964年成立到现在,经过了40多年的开发和建设,一直是中石化的旗舰油田。胜利油田的原油产量曾经创造了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的记录,近几年也一直稳定在2650万吨以上,实现了储采平衡,这对于一个老油田来说非常不容易。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胜利油田的利润都占中石化的三分之二以上。

  中石化旗下勘探公司——金星公司的高级顾问张抗说,随着未来几年胜利油田渐入衰退期,该油田将不再是中石化可靠的石油供应地。“出现这种状况的可能性很大,”他说,“在中石化,石油生产行业的黄昏可能不久就会来临。”

  正因为如此,在中石化内部,寻找“第二个胜利油田”的努力从未终止过。已经成为全国第三大原油生产基地的新疆,正在成为中石化争夺的一个重要目标。据了解,中石化计划到2015年向新疆西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区(即“两盆一廊”)投入414亿元,加快油气勘探步伐。

  但经过多年开发后,2006年,中石化在新疆的原油产量也只有300多万吨,与胜利油田相去甚远;即使2010年产量能达到800万吨,仍无法满足中石化越来越膨胀的胃口。

  2006年,中石化集团总计新增探明原油储量4500万吨,新增探明燃气储量739亿立方米。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的优质油田基本上被中石油登记完毕,中石化采取的是贴身打法——专钻中石油的空隙。著名石油专家、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葛家理对《数字商业时代》表示,中国在陆地上找到第二个“胜利油田”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可能性更大的,是能找到几个‘小而肥’的油田,年产数百万吨级,甚至数十万吨级的。”

  四川是另一个被中石化寄予希望的地方。普光气田是中石化近年发现的最重要资源之一,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资料,该气田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0.75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五个2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之一。

  然而,国内石油界普遍认为,中国对于普光气田储量的估计过于乐观。普光的油气资源集中分布深于1200米~1500米,中国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开发条件。再加上复杂的地质条件,短期内不能对普光气田期望过高。

  显然,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找到足够多的接替原油储量将是中石化必须完成的使命。但对于中石化而言,发掘新的储备以补充已开采量正在变得愈加困难。业界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未来4~5年内,中石化的原油年产量将有望稳定在4000万吨的规模,而中石化原油加工量却正以7%/年的增长率在增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