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家分晋分出了什么(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 11:14  《中外管理》

  分晋

  晋国就是一步步陷入被瓜分的境遇的。

  晋国的开国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唐叔虞传位八代到晋穆侯,娶了齐女姜氏做夫人,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叫仇,次子叫成师。成师在仇的儿子晋昭侯即位后获得了封地曲沃。而曲沃恰恰是晋国最富庶的地区,拥有这片土地就等于拥有了抗拒朝廷的资本。成师的后代就在这块土地上发展自身势力,或讨伐国都,或杀死国君,代代折腾。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终于灭掉了晋国,就把收缴来的宝器统统用来贿赂周天子周釐王,釐王见到利益眉开眼笑,马上任命武公为晋国国君。礼,在利面前就这样被贱卖了。

  武公去世后,儿子献公即位。为了防止再发生父子兄弟的仇杀内乱,献公准备把所有公子都杀掉。事情未果,献公又打算立宠妃骊姬的儿子奚齐,而废掉太子申生。太子不得以自杀,他的弟弟重耳、夷吾也不堪骊姬的诬陷而出逃他国。晋献公这种对公族排斥打击的行为,说明诸侯国里也难推“宗法分封”,并无视“礼”的秩序,由此,晋国的远亲或异姓卿大夫便渐渐得势。

  重耳在外颠沛19年,等他终于有机会返回晋国登位时,这位晋文公已经62岁,丰富的治国经验让他一举把晋国带上了继齐国之后的春秋霸主地位。而晋文公能在政治上波澜迭起,正与身边一个个出谋划策的陪臣不无密切关系。自然,追随晋文公的众卿士全都得到了嘉奖和发展。

  晋文公之后,公室中再无一位有作为的国君,晋国便有六卿强盛起来。他们又互相攻战,历经180余年,最后杀得只剩下赵、魏、韩三家。前420年,形同虚设的晋幽公被暗杀,三家各自建立独立政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晋国国君沦为附庸;前376年,这三家最终废掉国君,瓜分土地,晋国灭亡。分晋后,三家各自的势力大大增强,很快成为了与齐、楚、燕、秦并驾驰骋的战国七雄。尔后出现的秦王朝,则以“中央集权制”与“郡县制”取代了“宗法分封制”,而“礼”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评议

  三家分晋,不在于它怎么分,重要的是国家怎么会走到这一步?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引起了强烈震撼,它是“宗法分封制”走到尽头的标志性事件。“呜呼!维系君臣大义的礼纪崩坏瓦解了,天下便开始以实力、武力争雄称霸。由此导致社稷民生也几乎都被屠灭殆尽,这不可悲吗?”司马光可谓痛心疾首。他认为一切祸根就是西周建立起来的“礼制”被打碎了,社会秩序被打乱了。他埋怨周天子为什么面对悖礼之事不派兵征讨,反加封进爵,使周王朝的最后一点名分也不能存守。

  但是,这可能吗?

  首先是这套体制存在缺憾,它给了“天子们”无限权力,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就忘乎所以。然后就看人怎么用权,明君或许能用好这些权力,也或许任意发挥这些权力;暴君则只会滥用权力而玩弄于股掌之中;昏君也就只能坐视虎皮任人披挂。从周武王随意分权,历王、幽王失德,到恒王轻“礼”,釐王受贿卖爵,好端端的“礼制”首先就是在他们手里被一点点磨损掉的,那么谁还会去规矩自己该守的“名分”呢?再一二百年后的周威烈王早已顶不起“王室的尊严”,他又能怎么着?“陪臣执国命”现象在齐、鲁诸国都有发生,但天子认可三家分晋,则是因为闹腾得更凶,礼崩乐坏已无可挽回。这一年,象征天子权力的九鼎都震动了,“三家分晋”实际是分出了一个制度的“苦果”,中国上古管理模式到此终结。

  我们要看到,1000年前的司马光不可能在先王“秩序井然”的“礼制”社会之外,找到任何其他的管理模式。但司马光恰恰看到了这种模式最关键的问题:四海之广,兆民之众,都在天子一人的管辖之下。即使是才能超群、智慧绝伦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为他奔走服务。因此,天子的洁身自好与坚持原则需要非同一般的毅力。为此,司马光直指三家分晋之根本,“非三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是周天子自己破坏了周朝的礼纪啊!这也正是司马光把“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首篇的深刻寓意。

  即使在今天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中,“领导力”的第一要义也是:首先管理好领导自己。同时,管理结构上必须要有制度监管和第三方监督。如此,管理原则才能有效实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