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中国新兴企业的成长道路(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15:01 《经济导刊》

  真辞假辞总经理

  1999年2月,鉴于集团业务架构调整的完成和职业经理队伍的成熟,董事会决议接受我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的辞呈。

  这次公司管理高层调整,其核心不是我辞去总经理职务,而是公司管理层分工的变化
;是万科在新的发展阶段,集团业务调整和管理架构调整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工作重心和工作职责的重新划分。根本目的在于激活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几年前,我就有不再兼任总经理职务的想法。

  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企业时,我的目标很明确:建立一间新型公司,给社会创造财富,给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干的空间,始终站在改革大潮的前沿—对于如何开拓业务和建立新型企业制度,我的大脑每天都充满了想法和激情。

  但到了1992年之后,经商下海一族的文化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开始有危机感——脑中的想法越来越少,更有甚者,到了1998年,构思的周期要长达半年时间。在1997年,整个中国内地的企业已经面对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大潮!自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市场剧烈变化,更使我深深感到,仅凭十几年积累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应对市场的变化。新的市场形势既给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伴随着危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要使自己、使万科能够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就必须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新的形势和制定解决新问题的措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市场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尽管在新兴企业中,创业者既是董事长又兼总经理的不乏其人,从1988年万科改造为股份公司,我一直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应该看到:两职一身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万科正在驶上规范化的轨道,我继续兼任下去,显然不利于万科的健康发展。

  新兴企业早期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权威。但是我曾经反复指出,新兴企业要做大,就必须摆脱权威的阴影,走出人治的怪圈。20世纪80年代,企业生长环境缺乏规范,创业者拥有的资源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所谓的强权人物领军杀开一条生路!等到企业解决了生存问题,有了长足的发展,企业带头人的权威自然也就树立起来。“权威”是企业的一种资源,但在不规范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权威人物,往往会带来伴随着夸大权威作用的个人崇拜、听不进专家建议的一言堂、决策时易于冲动、好大喜功、脾气暴躁等恶习,其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无疑,企业发展过了求生存的阶段,要想健康发展,创业者就要摆脱上述原始阶段的恶习,并在公司层面强调专业化,培养成熟的管理方法,逐渐弱化创业者的权威作用。

  中国内地目前不是缺少老板,不是缺少有产者,而是缺少职业经理人,缺少律师、会计师、设计师、规划师——万科致力培养的是职业经理人。

  万科化背后的默契

  企业由不同的人组成,他们的性格和能力千差万别,团队成员在企业中各有职责,如领袖、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等等,其工作角色对其能力和特长要求也各有侧重。企业决策者要善于把握宏观大势,高瞻远瞩,根据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作出适时的判断与决策;而对于业务负责人,就更侧重于其开拓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即将决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至于管理者,可能更多地要求他作风严谨、工作细致,能够不断地进行管理优化和管理创新。

  作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分子,万科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有着自己突出的优势。但是辩证地来看,优势的背后可能正意味着劣势。比如我自己,尽管敏锐、对大势有近乎直觉的把握能力,但是并不擅长直接的操作。同样,在万科的其他职业经理身上,也客观存在着各种局限。对人不能求全责备,对组成万科团队的职业经理也是一样。关键是,用人所长,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才是对职业经理队伍应有的态度。

  因而,如何从人力资源和管理效率的角度,来对万科的职业经理的素质和才能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更优化的组合,使团队发挥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威力,就成为万科在实现业务架构调整、管理架构调整之后必须解决的课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组合也是生产力。团队成员的优化组合、合理分工、有效协作,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团队的力量。

  从人力资源角度看,在新兴企业里,如何解决好人事问题往往比解决业务问题更费精力。在这种背景下,创业者的权威作用分外凸显:在人事的旋涡当中,权威人物一年到头都忙于斡旋、疲于协调。但是理性地看,这种辛苦的必要性很值得怀疑,事实也证明其效率往往并不高。

  万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企业的核心理念,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万科,企业的核心理念就是“万科化”,它涵括了“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度”三大内核。通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近几年公司的不断调适,这三大企业理念已经成为万科成长的核心支持,成为万科的核心

竞争力的源泉。

  现如今,各行各业的竞争相当激烈。企业无论大小,都在积极寻找一己的竞争优势:全方位品质管理、积极引进外部资源、进行再造工程……可是,企业们虽然遍求药方,多方尝试,结果却往往事倍功半——其实,企业内部的团结协作就是莫大的竞争优势,而在中国,这一点却备受忽略。

  作为一家以多元化经营起步的新兴企业,万科于1992年转换思路,提出走专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一时间备受关注和争议。事实上,万科的“专业化”就是强调在社会分工的大环境里,企业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准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也许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但是对万科来说,这的确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更深层面,就会发现,专业化和团队合作是互为支持的。专业化可以创造优势,而只有内部协作,才能够维系优势于长久。事实上,专业分工的细化,不但没有弱化合作的作用,反而使各个部门、单位之间的衔接与配合更显重要。

  团队强调合作,合作需要沟通。合作之于组织,一如DNA之于人体,没有这类基因在血脉中流动,组织就展现不出某种固有的特质,也就无法成就合作的果实。难以想像,一个对团队中各组织的理念、资源、产品、服务不甚了解的成员,能够跨越部门局限,去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更难以想像一个内部沟通不畅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敏感。

  人才是万科的资本。万科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以为职员提供理想之终身职业为己任,并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万科的凝聚力。可以说,万科的企业文化和“万科化”,在公司内初步形成了追求创新的进取精神和蓬勃向上的工作氛围。

  (季红摘编自王石《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2006年1月中信出版社出版)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