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对外经贸EMBA学员代表刘德冰谈中国EMBA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 15:23 新浪财经

  

对外经贸EMBA学员代表刘德冰谈中国EMBA发展

刘德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EMBA首期班学员,现任通用技术咨询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7年8月6日,围绕对外经贸大学EMBA项目的学习体验和收获、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个人和组织如何持续学习等话题,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公司的蔡晶晶与刘德冰进行了一场轻松愉快的对话,以下为交流实录。

  蔡晶晶:刘总您好!您是对外经贸大学首届EMBA 毕业生,并且还给其他EMBA学员开办过讲座。我们了解到您本科也在对外经贸大学读外贸英语专业,前面所说的这些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您有比较深厚的“母校情结”?

  刘德冰:人的一生有很多情结。从事外贸工作多年,我走遍了世界各国。但对我而言,故土和母校一直是难舍的两份情缘。

  对外经贸大学从50年代初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外经贸事业的迅速发展,自身也在不断成长不断提高,为外经贸系统培育了大量人才。

  我本科是经贸大学毕业的,毕业以后将近30年,我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2003年听说经贸大学开设EMBA这个课程,而它的课程的设置非常具有吸引力,正好适合我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所以我就毅然报名参加了经贸大学的EMBA学习,回到母校,并有幸成为首届毕业生。

  蔡晶晶:您当初报名参加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EMBA的学习,是想要解决自身的什么问题?

  刘德冰:这个话说起来就长了。主要是自身对学习的追求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一方面可以补补课,学习到现在管理科学这个领域更多领先的理念和知识;另外一方面也把自己以前学的、在实践当中接触到的“孤岛”,进行一个系统的整合,不断总结提高。

  因为本人是50年代出生的,70年代初就参加工作了,做中学老师。七十年代中,我作为一名工农兵学员,到经贸大学习。我毕业时,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豪迈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我是踏着邓小平同志给我们指引的这条改革开放之路,进入了外贸这个行业。几十年来,我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祖国的外经贸事业带来的勃勃生机,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外经贸业务的需要。

  我曾经任职于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一直从事高新技术的进口、技术贸易、大型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工作,参与了许多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引进工作。这些项目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再创新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也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作为一个外经贸企业的管理人员,自己更感到责任重大,应不断充实自己的现代化管理技能,更好地把握工作的方向,切实抓好发展。

  蔡晶晶:我们知道您曾经参与很多国际项目的运作,而且您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学完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EMBA项目之后,您觉得和您预期的目的有什么样的差异?

  刘德冰:应该说我自认是一个愿意学习的人。我乐于向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学习,向国内外的朋友们学习。自主学习,保持对学习的激情和热情,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EMBA中心对我们的课程作了非常好的准备和安排。我们的授课老师基本上是按“三三制”选择的:三分之一是本校的,三分之一是国内其他名牌大学的,三分之一是境外的。将近两年的学习里,从课程的设置到老师的选择,还有最后的论文指导,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了很多功夫。经贸大学的国际EMBA教育一直是与时俱进的,从教育理念,到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还有对学员的人文关怀,无一不具有超前意识。这一点在张院长身上体现得很好,他的思路、他的理念、他的视野都是非常先进的,并很有独创性。我认为自己通过这个学习,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也把已有的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很好地组合在一起,把它系统化了。这也算是人生阶段的一种总结,或者说是一种提高。

  蔡晶晶:我们前期也采访过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院长、副院长,还有EMBA中心主任,他们谈到对外经贸的EMBA项目是要给学员打造终身的教育平台。从您的角度来看,您作为首届EMBA学员,母校在您毕业以后是以哪些形式来实现这种理念的?

  刘德冰:毕业以来,对外经贸大学EMBA中心一直默默关注着我们。比如说他们经常给我发Email、发短信,告诉我学校有什么好的专业讲座和论坛,我觉得这一点做得非常好。我有些时候很忙,实在不能去;但只要我有时间,觉得那个主题很符合我的胃口,正好也是我需要了解的情况,我就会积极主动参加。他们设置的一些校友返校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在学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方面做得让人很满意。人在社会,有一个支撑平台,非常有助于拓宽思路,促进事业发展,我感到自己很幸运。

  蔡晶晶:您对EMBA的教育还有什么样的要求或建议吗?

  刘德冰:我觉得EMBA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是针对已经在社会上有过工作经历、有过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对他们进行的继续教育。存在就会有它的理由,EMBA教育确实也有很庞大的市场。我觉得这个教育应该有发展前景,包括我所在的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也在组织很多这方面的培训,它的前景应该是很光明的;但现在有一些学校在办EMBA教育的时候运作得太过商业化、经济化,有悖于它的办学初衷了。一开始大家都很注意课程的设置,注意选拔授课老师,包括对学生的挑选也都很严格;可能是因为学校之间的竞争,有些学校慢慢的就只注意经济效益了。我觉得国内的EMBA教育需要更好的规范一些,不是所有的大学都具有办EMBA的能力的,它应该是一种精英教育而不是一种普及教育。

  第二点,我觉得学费这方面也应该适当调整一点。大的企业当然是可以支撑,但是2年的课程要花费20到30万块钱,对一般人而言都不是小数字。调整学费是必要的,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把握好质量。

  还有,课程的设置我觉得应该采取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学校应该拿出它的特色来,不要千篇一律,不要套用一个模式。

  蔡晶晶:您认为参与EMBA项目的学习是一种智力投资,为什么这样说?

  刘德冰:中国推行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潮流,浩浩荡荡没有人再可以阻挡了。如果说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那么我认为2001年中国入世就确定了中国的大门,永远向世界开放,中国成为世界大家庭一员。今后整个中国不管是经济形态,还是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应该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去运作。中国今后就不是内部国企之间的竞争,或者部门、地方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融进了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世界的500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大,不是看这个政府怎么强,而是要靠我们的企业强大起来。我们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的在智力上投资。这种投资为的就是我们要有实力与强大的国际企业竞争。这是一种现实的需要,也是一种历史的责任。要把我们的企业建设成一种学习型的组织。只有一种学习型的组织才能够不断为企业注入活力,不断增强它的生命力、培育它的竞争力,不断地往前迈进。

  蔡晶晶:那我们现在来谈谈您读EMBA的感受和收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EMBA教育中心的师资共用性很大,有些老师同时兼任多所大学EMBA专席教授,而且所谓的“两栖类教师”也占不少比例。这样多重的身份会不会影响老师教学的理性和激情?

  刘德冰: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首先,我们经贸大学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在EMBA这个领域,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是有一定声望的。他们的经验、学识,包括在业界的声望,都决定了他们可以去其他学校去传授EMBA,我觉得这都是一种正常的交流。当然这跟教授本身的精力和能力有关。

  但是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浮躁。这种浮躁的心态在我们的国民当中是普遍存在的。我觉得是一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长城的砖要一块一块地垒。

  我曾经请教过一个美国金融专家,中文说的非常好。我问他“浮躁”这个词用英文怎么说,他想了半天告诉我叫“sophomore”,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学二年级”。大学一年级叫freshman,二年级叫“sophomore”,三年级、四年级就叫”junior、””senior”。进大学第一年大家都是很规矩很有激情的,什么都感到很新鲜、都要去学习,这个英文词“freshman”用得很深动。”sophomore”就是二年级了,他有着半瓶子醋了,似懂非懂,刚接触了某个课程、某个专业,刚接触一点社会,他开始想入非非,似乎自己什么都懂了。后来老外就用这个词sophomore来描绘中国社会现在存在的浮躁这种现象。我想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能或多或少也存在这种浮躁的现象,在其他行业当然也不能避免。这也是我们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大家现在对此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把基础夯实,包括学术基础,包括工业、环保、能源、教育等各方面的基础,都应该夯得更扎实,中国的进一步腾飞基础才牢固,后劲才更足,真正有可持续性,实现科学发展。

  蔡晶晶:您在对外经贸大学读EMBA时,已经任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这个职位了,从您的角度讲,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刘德冰:最大的收获是我能够通过学习,为自己20多年在管理当中碰到的一些难题,特别是本世纪以后我在日常经营管理当中碰到的一些难题,找到一些解决的方案,能够改善、提高我现在的工作质量。我们的团队建设、经济管理层面、学习型组织的建立、还有传统的贸易手段如何在贸易领域进行转型创新等等。我们都正在做积极的尝试。

  比如我现在所分管的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招标事业部,它下面有三家全国性的招标公司:中技国际招标、中机国际招标、中仪国际招标。这三家招标公司都是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成立的。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国家没有资金,许多重大项目要靠外国政府给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当时世界银行在向中国提供贷款时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要严格地按照世界银行的采购导则去使用贷款,它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能保证贷款能够正常、规范的使用。这就要求一定要通过招标的方式来采购技术、设备和劳务。这就是为什么在原来的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三家有名的国有企业内部,分别成立了三家国际招标公司。现在对“招标“这个词已如雷贯耳,国内各个行业报纸上都有各类招标的信息;但是招标这个行业和概念的引入,是我们先做起来的,是通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日本海外系列基金、双边政府的优惠贷款慢慢发展起来的。

  传统的招标业务下一步该怎么做、怎么样更好的迎合市场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市场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国有企业本身的改革与发展该怎么来推进?在这些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我一直在不断思考,也通过两年多EMBA的学习,得到了一些启示,增强了我在国企做好工作的自信心。

  蔡晶晶:对外经贸大学很重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人们常常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企业的危机意识:“与狼共舞,首先要让自己变成狼”。中国公司现在也面临着与跨国公司的较量。您认为企业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时应该如何让自己变成狼?

  刘德冰:其实我不完全同意“与狼共舞”就一定要让自己变成狼,你为什么不能变成“猎手“呢?当然也不要千篇一律地把国外企业都描写得那么凶狠。实际上我觉得竞争是必然的,而且有了竞争才有可能使自己有进步,加快创新的意识。今后中国的企业要和国际上的企业竞争的话,有三方面的实力需要提升:一个是体制和机制,中国企业要增强竞争实力,就要有一套更适合它企业运行的良好体制和机制来保障;一个是企业本身的人才储备,人员的素质和质量以及团队建设,这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另外一个叫技术支撑,就是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

  企业在做到“体制和机制、人才、技术”三位一体,充分协调,各种有效资源才能合理地配置,才能更好地培育核心竞争力,以迎接市场的挑战和竞争。

  蔡晶晶:有人说,我们的EMBA教育是要培养一批儒商、现代版“安东尼奥”,这个说法您同意吗?为什么?

  刘德冰:我觉得商人就是商人。儒商可能是学术界或者公众对那些已成功,且温文尔雅的商人的一种尊称。我不太赞成“中国EMBA教育就是要培养儒商”这个说法。我觉得中国要造就的就是符合中国特点的,能够在国际产业领域进行经济技术、贸易、金融、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交流的更合适的人才,不要过分的强调培养“儒商”。这或许是我自己不可能成为“儒商“的一个借口吧。

  蔡晶晶:您认为一个卓越的企业应当承担多大程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您怎么评价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的商业道德?

  刘德冰:作为一个企业家,在其位要谋其政,把自己责任范围以内的事做好。做好了就是实现了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另外就是一个企业在法律观念、思想道德领域中,能够遵循依法办事的理念,严格遵纪守法。我认为

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靠中国人自己去发展,而且中国的国有企业必须要当之无愧的承担好这种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看一个企业家的商业道德,首先看他是不是依法经营,是不是把国家的利益真正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做到了最大化。当然他也要考虑本身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但是作为一个国有企业,我觉得国家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利益最大化是一致的。

  蔡晶晶:您刚刚提到这个时代变化得很快、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也要做一些战略转型。接下来的学习您会采取什么方式,还会走进商学院吗?

  刘德冰:我觉得学习能使我们终身受益,对任何能学习的机会,我都不轻易放弃。永远保持对学习的激情和热情,会使我们永远拥有年轻的心,用学习型人生对待生活,会使我们的事业和生活充满活力。最近受到瑞典皇家管理学院的邀请,我将于9月下旬去参加他们的一个战略管理学习,其主题是应变管理。我还参加过美国GE总部韦尔奇管理学院市场管理的学习,现在我也在参加中科大的一个学习班;像我前面讲过的,我也随时向我的合作伙伴学习,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学习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不只是刻意的看书、上课叫学习,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一样也能学习。我们今年新来的30多位同事,他们都非常有朝气,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也很爱看书。其实学习是一种意识,到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包括我这次出差,跟一些国家级的专家在一起,我就向他们学到了一些领域的新观念、新想法、新思路,对自己很有启迪意义。至于我还要不要走进商学院去学习,那就看将来的情况了。

  附:

  刘德冰个人简历:

  1979年进入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任职,1995年9月至1998年5月,任中机公司驻德国总代表,兼欧洲机械公司总经理。1998年5月至2001年4月,任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2001年4月至2007年8月,任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期间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主持了“大型燃气轮机电站建设和技术引进项目”,“

青藏铁路机车项目”,“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采购和技术引进项目”,“上海洋山国际深水港项目”和“国家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设备采购和技术引进项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