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7 中国企业6大管理黑洞(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13:29 《经理人》

  权力黑洞

  2007年,经营失败的企业家不下台,虚居其位者甚多。这种权力问题的突出构成怎样的黑洞?

  连续三年以上不能令公司赢利;长期担任董事长或CEO却不履行更换制度。

  为什么这些既不能让企业健康成长,又不能回报股东的人依然在权位上?

  其实这和公司股权配置有关,这些公司的董事长拥有多量的持股权;另外就是企业的董事会制度的缺陷—— 更替制度不健全;然而更重要的是亏损企业的资产重组得不到落实,这些公司的董事长则继续一人独大。这些问题暴露了中国企业的机制问题。

  那么,与股权、机制相关的权力黑洞如何解决?

  董事会必须敦促企业适时股权再分配,以防权力过于集中;而亏损企业则唯有落实资产重组华山一条路了。

  资金黑洞

  利用被购企业进行抵押、贷款、再收购、再抵押,一旦某环节出错,整个链条便坍塌,整合能力缺乏,陷于资不抵债—— 这就是企图多元化发展,却在2007年陷入资金断裂黑洞的企业群像。

  因资金断裂陷入困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为多元化发展而并购企业,却和主业没有协同效应;并购之前,缺乏明确的整合战略及整合能力,且合并组织混乱、缺乏协调,最重要的是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企业获得收购资金的方式主要是从银行短期融资,并购却不能保证企业正常支出,并遭遇银行追讨。

  解决资金黑洞主要途径为:拍卖资产抵债;转让被购企业;资产重组;稀释股份—— 这些方式即使可以最后挽救企业,但是由于资本的改变,却令企业家“功成引退”。

  质量黑洞

  商品质量与安全从来没有像2007年这样,严重拷问过中国企业。

  2007年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玩具商张树鸿之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残酷的国际贸易游戏所致,但却系质量门事件引发;二是柯达北亚区总裁叶莺负责处理质量门事件不佳,提出辞职。

  质量门事件涉及出口和内贸两个范围,中国制造的质量黑洞的成因是什么?

  就出口的质量问题而言,中国企业误陷黑洞:产品的标准不一致。比如牙膏“二甘醇”事件,美国和欧盟与我国卫生部的标准不同,另外就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而内贸的质量问题,则主要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缺失相关,更深层次的说,是企业因为缺少远见,而导致把质量排斥在战略之外,而缺少度量和错误的度量则导致质量管理失败。

  创新黑洞

  2007年为创新付出代价的企业不在少数。

  那么,明明是致力于企业革新的创新,又为什么危及企业?

  创新黑洞造成的危机不仅令企业一时亏损,而且可以摧毁一个企业的再造力。因此突破创新黑洞并不仅仅在于产品本身,重要的是市场基础。转型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企业。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