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九成大陆企业不满风险管理现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21:35 《财经》杂志网络版

  风险咨询机构甫瀚日前的报告显示,中国大陆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运营部门经理在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中担负重大责任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实习记者 宋燕华】7月26日,独立风险咨询机构甫瀚(Protiviti)在北京发布了首份《中国大陆风险气压计调查报告》。此前,甫瀚已在美国、英国、荷兰、法国、意大利、香港等地进行了同样的调查,通过对比,寻找中国大陆企业在风险管理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甫瀚是一家提供内部

审计及风险咨询服务的国际公司,始创于2002年5月,初始700名成员全部来自安达信美国的内部审计及业务咨询服务部门。至今已在全球拥有约2900名专业人士和50余间办事处。

  甫瀚这次的报告于今年3月由独立第三方进行,主要面向中国大陆500强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董事会成员、副执行总裁等高层管理者,共收集到77家企业的回复问卷,涵盖制造、科技、能源、金融、

房地产等行业。

  ——风险管理能力有效性较低。

  报告显示,认为在识别和管理所有潜在重大风险方面“非常有效”的企业只占受访者的9%;认为“比较有效”的占87%;认为“不是很有效”的占4%。

  这个调查结果看似不错,其实不然。甫瀚资深经理杨佳川解释说,“大家不要认为这个结果已经很令人满意,因为在我们的调查中,美国企业认为‘非常有效’的比例高达53%;英国的比例为37%;香港的比例也有22%。中国是我们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比例最低的。”

  甫瀚着力比较了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选择“非常有效”和“不是非常有效”的公司,发现两者在风险管理架构配置上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在“非常有效”的公司中,设立了内审部门的超过70%,有接近30%的公司设立了正式的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监督报告流程;而“不是非常有效”的公司设立此类机构和制度的比例都不足10%。

  甫瀚建议,中国大陆上市公司应该完善风险监督和报告流程,尤其是否可以考虑在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制定正式的风险管理控制政策,以提高风险管理和战略性规划。

  ——风险管理谁之责?

  甫瀚调查显示,中国大陆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运营部门经理在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中担负重大责任。

  有45%的被调查企业选择首席执行官来负责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工作;其次是风险委员会,比例占到20%。风险管理执行工作主要由运营部门经理和首席执行官承担,合计比例超过55%。而在风险管理报告的工作方面,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和运营部门经理平分秋色,各占到15%强。

  本该承担风险控制责任的首席风险官(CRO)在这三项工作的调查中都排在末位,几乎为零。甫瀚分析,这与CRO岗位还没有在中国普遍推行有关,比如,交通银行上月才新近设立了CRO一职,建设银行的首位CRO上任仅一年余。

  在美国企业的调查中,首席风险官承担这三项工作的主要责任,均在25%以上;其次是首席财务官,均在20%以上;另外风险委员会比例较高,均在10%左右。

  由此可知,美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比较完善。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委员会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值得中国大陆企业借鉴。

  ——十大风险八成来自内部。

  在企业面临的十大风险调查中,中国大陆企业认为市场以及演变是最大风险。杨佳川表示,“我们还发现大陆企业认为80%的风险来自企业内部,比如财务报告的合规性、品牌形象与声誉、客户满意度、生产/交付、业务持续性等,这说明高管人员已经看到了与流程、系统及内部环境有关的内部风险的重要性。大陆上市公司在改善风险管理基础架构方面尚有改善空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