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潜规则:企业管理的无形大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09:46 《理财》

  王再峰

  在企业中,显规则和潜规则,就像是沙漠中的河流,显规则是奔腾的地上河,潜规则是一条激流暗涌的地下河流,这条河流我们看不到,但它却真实地存在着。

  今年28岁的刘芳近日又一次跳槽了,这是她6年职业生涯中“炒”掉的第五家公司。对
于她的离开,无论是公司老板还是要好的同事都表示“惋惜但很无奈”。自1999年毕业以来,刘芳一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无论理论水平还是工作能力都是无可挑剔的,惟一的缺点就是“太死板、太照章办事”。

  对于自己这么频繁的跳槽,刘芳也深感无奈和委屈。她说,她之所以选择离开,最主要的是因为“太压抑”。她是一个凡事都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总想把自己经手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但在实际工作中,她总是感觉到有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她的手脚,好的想法得不到实施,明明在会议上通过的方案却无法贯彻……她说这是她最不能忍受的。

  刘芳绝非个案。记者在采访时所接触的企业管理人员中,有七成以上都或多或少地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在企业里,尤其是在一些颇具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里,的确是存在着这样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网。

  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工作的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孙学敏教授说,这些企业管理人员所说的这个“网”,其实就是西方管理学中所说的“非正式组织”,我国管理学界则更习惯称之为“潜规则”。

  无形的力量

  忠诚度确定每一个人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而这个位置往往与组织架构无关。

  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潜规则”虽如鲁迅先生所说,是“藏在皮袍下面的东西”,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摆不上台面的行为方式,但其所产生的力量却是不容忽视的。这些不成文的规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模式。

  长期从事中小企业研究的中山大学教授曾伟提到这样一个案例,身为管理层的财务总监却被清洁工扫地出门了。为什么?曾教授解释,在企业里一般是存在着对内和对外两个规则,对中小企业而言,一般不依靠层级进行管理,更具体地表现在对内的忠诚度管理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谁对老板忠诚,谁就有可能在老板的办公室里纵谈企业的人事变革。

  在郑州某民营公司做副总的管女士告诉记者,在她所在的公司里,身为副总的她在工作中时常会受到一位普通财务人员的限制。就拿员工请假这种小事来说,虽然公司管理制度明确规定,3天以内只需向部门主管请假,超过3天的须经过主管副总批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员工还是习惯性地给那位财务人员打个招呼就算万事大吉了。刚开始的时候她感到很不可思议,向老板反映过几次,老板也总是没有明确的态度,后来她才明白,原来这位财务人员是从创业初期就跟随老板的“嫡系”。她苦笑着说,其实她这个副总只是空架子而已。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实像管女士这样的“空架子”管理者在很多公司中都存在。在不少公司中都有这样一种特殊的人:他的名片上只有名字与联系方式,因为他什么具体的职务都没有。但有经验的人会发现,这些人往往具有更大的决策权——在工厂的时候是厂长,在仓库的时候又是保管员,在人事变动会议上是人力资源总监……他什么职务都没有,但是却可以跨越每一个层级,在公司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管女士说,在企业内部,老板与经理人之间在合作中有共同的利益。对共同利益产生的矛盾,一部分用显规则去调整,如通过合约与制度来相互约束。只是,当一般性的规则不能清晰地建立或得以很好地贯彻执行时,潜规则就起作用了。就像雨水掉在地上,你要是挖一条河,这条河就是一个显规则,即规定了雨水从这条河里流走,但在河没有挖到的地方,雨水还要遵循的另一个潜规则就是按照地形走。这时候,显规则已经名存实亡。

  难玩的游戏

  无论最高决策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在遵循着自己行为规则中不言自明的信念,他们的行为都离不开人性与利益两把标尺。

  和管女士同时接受记者采访的另一位职业经理人刘斌,则用“难玩的游戏”来比喻企业管理中的潜规则。

  他说,潜规则可以是行为,也可以是一种态度、观念或感受。有阴暗的潜规则,也有光明的潜规则。只要身在职场,我们就一直生活在各种潜规则之中。企业中的潜规则有规律可循,但却没有标准可言,否则,各种版本的《与老板相处10大原则》、《实用职场守则》之类的图书就不会到处泛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很多私有企业,其创始人大都有着极强的个性。他对企业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个人的意志或威慑力控制着企业的各个部门,因此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随意性。在这种企业里,员工在每个角落似乎都能感受到老板的影响。个人忠诚、个人崇拜和一言九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这些老板人性中无法克服的弱点以及人性的复杂,就决定了潜规则存在的必然。

  “无论最高决策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在遵循着自己行为规则中不言自明的信念,他们的行为都离不开人性与利益两把标尺。”对于管理者与潜规则的博弈,刘斌也有着切身的感受,“水至清则无鱼。真正的智者,并不一定非要努力去改变潜规则,而是会在企业的显规则和潜规则中找到一个近似完美的黄金分割点。”

  刘斌向记者讲述了最近发生在他公司的一件事:他们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张运铎很得老板的赏识,但后来老板的一个同学空降到公司做销售总监,老板对他的信任就再不如以前了。张运铎深感委屈,认为老板实际上是在暗地里排挤他,便愤而辞职了。

  刘斌说,职业经理人在这种“难玩的游戏”中只能有三种结局:要么改变自己,主动去适应和认同潜规则,要么坚持自己的个性,壮烈牺牲或主动出局,要么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逐步改变和左右一些不合理的潜规则。

  有一个在很多企业中广为流传的关于土豆、石头、咖啡豆的故事,正好印证了刘斌的说法:人们把这三样东西放在锅里煮的时候,结果发现,土豆一会儿就烂熟了,变成一堆土豆泥,石头则纹丝不动,又硬又没有味道,而咖啡豆,则既可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又可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土豆、石头、咖啡豆的隐喻,基本上代表了企业人对于潜规则的三种态度。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