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章光101:家族求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 13:48 《财经时报》

  从1987年成立第一家集体福利企业“郑州毛发再生精厂”到现在完全属于赵氏家族的101集团,赵章光花了18年的时间,18年求“稳”的赵章光,终于开始憧憬“快”。这两年,在那些他曾经的富豪朋友的身上,他隐隐感觉到了来自资本市场的巨大诱惑

  □ 本报记者 王婷 丁汀

  30年前的温州,还是穷乡僻壤。

  温州下辖的乐清县一个村,青年妇女林微云是远近闻名的绣花高手,她的丈夫是村里的赤脚医生,8岁的大女儿刚刚上学。

  丈夫希望女儿能够好好上学,有所成就。但女儿喜欢逃学,逃学的理由是喜欢绣花。妈妈就成了女儿的保护伞,事实也是,她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够成为一个绣花的高手。

  毕竟,女孩子上学的前途难以预见,而绣花,却能够每天挣来几毛钱。那个时候,“几毛钱”并不是一个农村家庭可以忽视的数字。

  10年后,女儿18岁的时候,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女

状元”,她是方圆几十里第一个女大学生。这个时候,林微云开始佩服丈夫的眼光。在女儿上学这件事上,丈夫的固执是正确的。

  但她还是想不通,倔强的丈夫在这个时候,要冒倾家荡产的风险,北上郑州——家里的三间房子,已经卖掉了一间,而丈夫一次要带走3万元——其中一半是家里所有的积蓄,另一半是“从二姐那里借来的”。

  她藏起了丈夫的行李,发动了全家的力量,想要阻止他的这次远行。但她还是失败了,当丈夫从那个小院的某个角落里找到自己的行李,并毅然走出家门的时候,她无法预见这个家庭的未来。

  郑州,她从来没有去过,甚至都没听说过的一个城市,是他的丈夫开始创业的地方。

  又过了10年以后,她才知道,在这件事上,她的丈夫依旧是正确的——她的五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而她的丈夫,已经不是村里的赤脚医生。

  到了2005年的11月,当《财经时报》记者坐在章光101集团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办公室里,面对着62岁的赵章光时,这位当年的赤脚医生,把这段回忆,当作了一个玩笑。

  当年那个喜欢逃学的孩子已经38岁,她的名字叫赵胜霞,已经先后念完了医学和EMBA两个学位,成为101集团的副总裁。而赵章光自己,已经成为这家固定资产15亿元的企业的所有者。

  创业

  几乎所有的关于赵章光的故事,都千篇一律地提到了一个细节:时间是1968年的春天,主角,是一个“18岁的秃顶的姑娘”。这个姑娘悲惨的处境触发了赵治疗脱发的冲动,然后,在大约101次失败的尝试之后,他取得了成功。

  据说,那个姑娘后来下定决心,要拜赵章光为“干爹”——虽然她仅比他小7岁——赵章光当然不同意,最后妥协的结果,是换了个辈分,改拜干哥。

  这个叫陈海英的姑娘现在已经55岁,和现在章光的联系,是“经常互相串门”。她没有想到,作为赵氏家族故事的开始符,同时,她也是这个企业诞生的第一动力。

  到了1985年,陈海英的头发已经长出来数年之后,赵章光的“101生发精”已经装进了玻璃瓶子里,成了一种产品。但是没有批号,所以在温州当地,赵章光被指为“非法行医”的骗子。

  初中都没有毕业的赵章光,那时候只有创业的冲动,却没有创业的条件。直到他在某一份过期的报纸上,看见了“护发素”的字样,和这个当时的新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是郑州市的一个叫“河南亚美商店”的地址。

  按照那个地址,他和郑州方面取得了联系,然后,寄去了50个玻璃瓶的“101生发精”。不久以后,这个温州农村的赤脚医生,怀揣3万元现金和他的“101”配方,踏上了北去的轮船。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会对创业的某些细节历历在目。赵章光记得的是自温州至上海的“民主轮”,5元钱的船票、5等舱、24小时颠簸的行程;然后是自上海到郑州的162次列车、16元的车票、硬板座和第一次远行的好奇。

  赤脚医生在郑州开始了“坐诊”的经历,慢慢地,赵章光成了治疗脱发的“教授”、名医,他的101成了“神水”。

  两年以后,1987年3月,“郑州毛发再生精厂”创立,这是一家集体所有制福利企业。最初的投资只有20万元,其中赵个人出资6万元,银行贷款14万元——其中10万元是以“101”技术做担保,另外4万元是以郑州市管城区卫生局科委名义担保。

  投产后半年,这家工厂就创下产值103万元、利润24万元。这正是赵章光的“第一桶金”。

  转型

  在郑州打响知名度以后,赵章光的生发水吸引了北京市民政局。1986年底,北京市民政局派人赴郑州面洽,希望能买断这一技术,开价100万元。

  赵章光却拒绝了,1986年的100万是个天文数字,但是他依旧觉得不够。他提出要在北京办厂。也就在郑州工厂建立一个月后,1987年4月,北京毛发再生精厂宣告成立。民政局全额出资50万元,作为董事长的赵章光贡献出技术,得到的,是每年销售额3%的技术转让费。

  同时,赵章光开始带着他的发明走向海外。同美国、日本、法国、约旦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签订了产品购销协议书。不久以后,赵章光衣锦还乡,就在他的老家,私营企业——乐清毛发再生精厂也宣告成立。

  在这一过程中,赵章光的子女们逐渐成为101各地公司的管理人员。到1993年集团公司成立时,章光101开始向一个家族企业的模式发展。

  101企业发展的第一个大坎在1994年。是年,赵章光突然接到惊人消息,集团1993年的回款仅500万元。非改不可,改革的方向却并不明确,经过了艰苦的“斗争”。某一个凌晨,在耗光了所有参会者的体力之后,赵章光强制拍板,决定搞分公司改造,即在全国各地建立分公司,并实行承包合同制,提高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他提出“大面积铺点、小规模经营”的销售策略,即全国连锁店制,第一家店,开在了北京西单宣内大街169号。改“商店销售,患者自行使用”模式为“医商结合,以医促商”。

  这以后,“章光101”不是在开店,就是在开店的路上。到2005年10月,第2005家101连锁店正式开业。

  自此之后,章光101不再是个工厂,而变成了一个公司。在赵章光看来,他的企业也不再单纯地制造产品,而是在经营产品。他自己的角色,在医生、发明家之外,也多了一项“企业家”。

  改制

  几乎所有章光101的人,都把2002年看作整个集团发展的分水岭。因为就在那一年,101集团正式从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转变为一家民营家族企业。

  从1987年到1988年,赵章光利用“毛发再生”这一发明,先后在郑州、北京、温州成立了工厂,之后将这三地工厂改为公司制。1993年,跨行业的北京章光101集团公司成立,赵章光任特邀董事长,却并没有实权。

  到2000年时,101集团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全民所有的北京公司和私营的温州公司两种机制存在矛盾:一方面,北京公司大锅饭盛行,机构日渐臃肿,所有决策需逐级上报,刻板教条。而温州公司的管理则过于灵活,按劳取酬让员工积极性很高,但保障机制落后。

  是时,对国有企业“该放的放,该抓的抓”的改革提法已经提出。赵章光萌生了进行企业改制的念头。

  关键问题是产权。由于当时个人不能申请注册

商标,101商标是以公司的名义注册的。尽管北京集团公司的法人代表是赵章光,但公司是国有性质,101的
知识产权
也属于企业。

  所以赵决定买断所有产权。首先是一次性给付民政局1800万元,分流当时国有职工700余人;然后是,接过所有债务,总计2000多万元。赵章光说,这笔钱到去年才完全清偿。

  2002年1月,赵章光与北京市民政局下属的北京101厂的改制问题达成了协议。两个月后,有关的移交和变更手续办理完成。101集团旗下的50多家企业一并改制。

  这家以赵章光命名的企业,到此时,终于“完璧归赵”。

  上市

  20年求“稳”的赵章光,终于开始憧憬“快”。这两年,在那些他曾经的富豪朋友的身上,他隐隐看到,上市是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

  据说赵章光本人曾经是上市的最大障碍。早在2002年,赵家内部就已经有人提出了上市的建议,但是赵章光不同意。现在的赵章光当然不承认,他的解释是:那时候还不具备这个实力,而现在,条件成熟了。

  因为意图对旗下2000多家加盟店进行股份制改造的101集团,遇到了资金瓶颈,“缺钱”。据说,每改造这样一家加盟店,章光要注入现金超过20万元,这就意味着,仅现金投入,就将超过4亿元。

  同时,中国的防脱发市场,在过去10年中的变化翻天覆地,用章光营销副总经理崔峻的话说,在国内市场上,每年大约产生50家与章光类似的企业,其中约一半会迅速死亡。

  而章光101正在开拓的洗发水市场,更是竞争激烈,2003年时,中国市场上就已有超过2000个洗发水生产商,洗发品牌超过3000个,而其诉求的功能也包括了防止脱发、护发养发。

  历经20年,101还活着,这很不容易,但是不是能够继续活着,并且活好,就需要赵章光仔细揣摩。

  如果从1993年集团建立开始算起,章光101的“家族”史已经有了12年;如果从2002年改制完成开始算起,这段历史不过3年。但是家族企业的问题,虽然赵章光不愿承认,却也客观存在。

  这一点,他引以为自豪的女儿赵胜霞看得似乎更清楚。“作为家族企业,章光101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管理上的、人员设置的问题。”

  赵胜霞认为,通过上市,可以对公司整体架构进行调整、对股份进行设置,家族成员的权责也明确,能促进企业实施决策,并以此来解决家族成员可能的矛盾。

  但是现在,这个企业的当家人还是赵章光,作为企业的创建者,要让他把一手创建并且历经20年才“私有化”的公司,一夜间变成“公众公司”,于心不忍,也不难理解。

  所以上市的计划虽然已经提出,但进展却相当缓慢。最积极的说法是上明年的香港创业板——这也一样让人怀疑,甚至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等基本财务数据,在这家公司身上,也还是说法不同、模糊不清。别忘了,倘若是上市公司,这是必须公开的基本资料。

  或者,连赵章光本人,对这些数字都是模糊不清的。

  “广东市场的销售收入,一年在七八千万元左右吧。”用温州味道十足的普通话,赵章光说,“我还是保守一点说,就5000万吧!”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