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跨国企业眼中的中国经济崛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11:54 新华网

    新华社布鲁塞尔11月1日电 (记者 田帆) 近年来,中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在国际社会引发了热烈的反响。而亲身经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跨国企业又是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无疑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日前,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已有多年中国市场经验的荷兰家电巨人飞利浦公司。

  飞利浦董事会成员、飞利浦电子执行副总裁杜德雷对记者表示,飞利浦早在1985年就
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而他本人则是在90年代初第一次去中国。他说它从未见过一个国家在短短十余年间能取得如此惊人的发展成就。杜德雷说,中国人善于学习、敢于创新。更让人赞赏的是,中国政府一直对外部世界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我很庆幸,飞利浦早在20年前就进入了中国”。

  经过20年的发展,飞利浦在中国的总营业额已经达到90亿美元。杜德雷强调说,飞利浦不仅仅将中国视为一个生产基地,也将中国视为一个巨大的市场,飞利浦要把所有有

竞争力的产品打入中国市场。同时,飞利浦还特别重视加强与中国在研发领域的合作,并在上海创立了“创新科技园区”。

  如今在西方社会,公司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对此,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总裁张玥介绍说,飞利浦不仅注重本公司员工的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同时也对飞利浦的供应商有着一定的劳工标准要求。此外,在设计制造产品时,飞利浦也注重到节能、可循环和对环境的影响。总之,飞利浦会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力图使飞利浦在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诣社会过程中有所贡献。

  在谈话中,杜德雷一再强调,“对我们而言,中国不是一种威胁,而是巨大的机会”。不过,杜德雷也承认,西方社会对中国抱着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心理。西方消费者普遍喜欢有国际品牌、价格又便宜的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同时又有许多制造业的从业者担心来自中国的竞争会让他们丢掉饭碗。

  杜德雷称,制造业从欧洲发达国家的外移是个必然趋势,其目的地如果不是中国,也会是其它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就如同农业一样,1900年欧洲的农业人口占到60%,可到了1960年,其所占比例便降到了不到2%。而制造业人口在60年代之后也开始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例则不断上升。这是一个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我们必须面对这一现实”。

  而张玥则指出,中国的经济崛起已经不是一种可能性,而是一个现实。中国现在之所以成为“各种威胁论的目标”,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巨大,自然引人关注。实际上,由于中国的开放,西方企业一方面视中国为富有潜力的庞大市场,同时又担心中国在低成本基础上的强大制造能力和出口能力。如飞利浦这样既在中国生产销售、又从中国向外出口的跨国企业,一个重要的职责便是加强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了解和理解。

  飞利浦在10月份积极赞助了在荷兰举行的“中国文化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杜德雷称,飞利浦希望能够制造一个平台,让双方坐下来进行认真的交流,因为良好的沟通能减少误解,增加信任,帮助西方社会加深对中国的理解,也帮助中国理解和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国际社会一个重要的、负责任的伙伴。

  张玥则以跨国企业颇为关注的

知识产权问题为例,表明沟通和理解的重要。张玥称,好的技术、好的品牌,能够带来利润,总会有人去仿造。实际上,知识产权问题并非仅存在于中国,这个问题在世界各国都会长期存在。他笑称,114年前,飞利浦的创始人在生产钨丝灯泡时,技术也是“学”来的。而飞利浦正是在借鉴别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成如此规模的跨国公司。

  张玥说,西方社会经过百多年才建立起一套比较公平公正的知识产权体系,建立起大众对知识产权的尊重这一观念。而中国有13亿人口,改革开放不过20余年,而中国政府已经在知识产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果在这种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比较,西方企业应当对中国多一些理解和感激,而不仅仅是指责和威胁。

  张玥最后强调,

中国经济的崛起应当达到一种双赢的效应。实际上,中国顺利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对中国的未来、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至关重要。而中国发展的持续成功,则是全球很重要的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中国经济发展不成功,全球经济也很难实现可持续增长。而跨国企业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一过程中,能够成为一种很好的沟通渠道。(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0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