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出草原 国有相对控股企业伊利集团发展纪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08:53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本报记者 于猛 岳富荣 几天前,内蒙古伊利集团发布公告,前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60亿元,同比增长32.27%,上缴税收6.8亿元。收入、利润、税收等主要经营指标全部超过去年水平。 照此增速,伊利今年成为全国首家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乳品企业几成定局。
从年产值70万元到100亿元,伊利走了22年。22年前它像一匹骏马,从大草原一跃而出,从一个作坊式乳品小厂发展成为国有中型企业,又从中型企业改组为一个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有相对控股大型企业集团。 伊利的三级跃,是中国乳业的一大步。 在伊利的引领下,以乳品加工企业为重心而锻造的上、中、下游数千亿元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同时,一批民族品牌的乳品企业正在做大做强,他们共同缔造着行业奇迹,掀开了中国民族品牌挑战世界乳业的崭新时代。 引进和创新,占领竞争的制高点 记者的采访是从伊利的牧场开始的。 踏进伊利的牧场有两个想不到。 一想不到看奶牛还要消毒、换鞋、穿白大褂。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伊利牧场园区,记者领略到了“第一车间”对卫生条件要求的“苛刻”。据介绍,这样做是阻断疫病传入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想不到奶牛活得如此“享受”。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伊利第七牧场,记者看到奶牛从出生就拥有自己的档案;每头小牛都有自己的“儿童房”(牛犊岛);产奶时,它们在配备着具有仿生系统的挤奶器的挤奶大厅,听着舒缓的轻音乐,贡献着醇香的牛奶。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伊利对原奶的要求是世界级的。伊利先后为奶源基地建设累计投入8亿多元,并按最严格的管理措施来保证奶牛的健康,这样才能既使奶牛的产奶量提高,也保证了原奶的品质。 随后,记者走进了位于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的伊利液态奶生产基地。原奶挤出后,直接进密封罐,再由冷藏车送到这儿,整个过程没有一滴牛奶暴露在空气中。在这条日处理鲜奶1500吨的生产线上,18条高度自动化生产线上只有极少数工人在忙碌着。只见牛奶像小溪般地“流进”包装袋,机械手自动码摞,再由无人驾驶车送入2万吨容量的现代化库房,等待7天的试验期。质量控制、监督部门的电脑每隔15秒钟就自动抽检一次,保证所有进入市场的产品都可以追溯到任何一个生产环节。 在设备和技术上,伊利每上一条生产线,所引进的装备一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从养奶牛、挤奶到生产液态奶、奶粉等,伊利几乎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 伊利人很清醒,在这个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极高的行业,装备和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手如林的乳业市场上,和国外对手短兵相接,要想短时间内在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超越他们,引进、消化、吸收无疑是最适合的策略。 他们提出,“用全球的资源,做全国的市场”。2000年,伊利率先开始大规模引进瑞典利乐公司的超高温灭菌技术和设备,使牛奶的保质期延长20倍,此举突破了传统制造工艺的保质期短因而销售半径小的问题,液态奶开始真正走入百姓生活,也使伊利从地区品牌开始走向全国。随后,伊利不断加大投入,近6年来,伊利集团先后投资8亿多元,全面启动乳业技术改造工程。 伊利不是单纯的“拿来主义者”,其庞大的技术部门还要对每一台引进设备改造、升级,促使生产效率再提高。他们自行改造的自动回收系统,2000年以来每年节省了上千万元的成本。 伊利的创新始终围绕着品质展开,不仅拿来“硬”的,还要“软”的———不断引入全球范围内的更高标准。伊利是业内第一家通过HACCP这一国际通行标准认证的企业,同时又把更为严格的医药行业GMP认证引入了食品业。 十多年来,伊利坚持按销售额的3%提取技术进步基金,并建立了一支知识全面、水平先进的技术研发队伍,其专职研发人员已占职工总人数的5.5%。到去年底,伊利相继开发出600多种产品,获得各种专利近500项。今年,伊利又发起成立了内蒙古乳业研究院,把内蒙古的有关畜牧业、乳业的科研院所整合起来,致力于开发、输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 精确管理,让细节“跳”出来 伊利的肩上挑着百万农牧民和亿万消费者的利益,面前是竞争日益激烈的乳业市场。 伊利集团董事长、总裁潘刚说:“伊利在哪个环节都输不起,不能出现丁点疏漏,否则就是一场灾难。” 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微。伊利全面实施精确管理,以此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精确管理的核心是细节管理,要考虑问题的每一层次,每一细微之处。 精确管理要求把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为关注的重点,将奶农、牧场、奶站、供应商、加工厂、经销商、服务商等都纳入质量控制系统。在已建立的全方位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体系下,完善质量预警体系;在集团内部实行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各企业、各单位都必须严格按照“为消费者提供100%安全、100%健康优质产品”的质量目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去年12月,伊利爆发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高管危机。人们曾一度为伊利的前景担忧,但后来发现,伊利“依然故我”,而且创造了更出色的经营业绩。今年前三季度,伊利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越2004年全年水平。伊利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股东们看重的就是经营业绩。今年6月,伊利举行股东大会,在高管危机后的一段艰难时期带领伊利前行的总裁潘刚,毫无悬念地以全票当选为董事长。大危机之后的主营业务平稳、快速增长,不仅使人们认可了伊利新的高管班子,更表明今天的伊利在管理上已经走向成熟。 背负“责任”的民族品牌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支撑伊利向前发展的还有伊利人的拳拳爱国情和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 伊利有一个不赚钱的公司,这就是饲料公司。他们专门研究、配制、生产符合各地情况的奶牛饲料,以成本价卖给奶源基地的农牧民,促进奶源质量和数量的提高。 和伊利的事业一起成长的有多少人?可能谁也说不清。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农民李仁义开心地说:“我家25头奶牛,伊利月月给我开工资(每月通过银行发放购奶款)。我现在和城里人没啥两样。工资银行开,口粮进城买。” 李仁义的情况是内蒙古千百万奶农新生活的一个缩影。 数据最有说服力。伊利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多年来累计为养奶牛户发放奶款100多亿元,以滚动的方式向农户发放购牛款近20亿元。如今在内蒙古草原,东起呼伦贝尔,西至八百里河套,以及京津唐地区、东北滨洲线等地,在伊利的带动下,奶牛饲养业在迅猛崛起。奶源基地的建设带动了几百万农民脱贫致富,乳品企业的发展也为社会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 作为国有相对控股企业,作为领跑乳业发展的著名品牌,伊利也是全国食品企业纳税的表率。去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全国纳税500强报告,伊利成为唯一入选的乳品企业。呼和浩特市国税局总会计师辛耀军告诉记者:从1993年至今,伊利集团给国家累计上交税收超过27亿元,从来没有拖欠。呼和浩特全市税收总额乳业占到1/3,而伊利集团的交税额又占到了这1/3的80%左右,连续多年成为呼市的纳税状元企业。 伊利这匹草原骏马奔跑得越来越稳健了,志向也越来越大。 潘刚表示,今天取得的所有成就,只是伊利新的起点。伊利要做百年老店,要做世界的伊利。目标是:进入世界乳业20强,在世界上打响“中国伊利”的民族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