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软实力:地方政府公关的软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 14:41 中国经营报

    作者:宣亚品牌实验室研究员程乐松 来源:中国经营报

  随着新闻吹风会、政府听证会甚至美国国会内的中国公关等“政府公关”话题的热络,中国似乎在2005年跨过了政府公关时代的门槛。

  根据宣亚品牌实验室的观察,中国政府公关应该沿着“透明、信任与吸引”的路线前
行。然而,要达到专业化和策略化公关行销和“透明、信任与吸引”的目标,各级政府仍面临着三大瓶颈:管理与行销的内外平衡;从短期“榔头式”营销转入系统行销;从硬件推销到品牌行销的思路转变。

  内外之困

  吸引投资一直是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的招商洽谈会已经成了香港这个融资中心的一道风景。在对外公关和推销方面,各级政府的意识不可谓不强。然而,地方政府往往将自己的公关角色定位为推销员。但对外行销的成功与否是首先取决于对内的有效沟通和“

和谐社会”的管理模式的建立。苏州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很好的内外平衡公关的范例,新加坡式的透明和高效,使公众对管理系统充满信心,高效管理由此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独特品牌,政府公关实力的良性循环就从对内的有效管理延伸到对外的有效品牌形象传播。

  短视营销

  如果说公关对于政府而言是管理职能的实现手段之一,那么专业化的公关与行销策略的制定就是政府公关的起点。以香港为例,政府花了整一年的时间,耗资900万港币,采用定量方法评估城市性格和形象,最终形成“飞龙”品牌,完成从视觉识别到品牌管理的系统工程,这一品牌策略又指导香港政府的公关行销。与此相比,其他地区的各级政府公关是带有行政和个人意志色彩的分散的、无计划的零敲碎打式“榔头”模式,不仅缺乏专业的公关规划和延续性策略,也缺乏以品牌为归依的营销思考。从一定意义上讲,引入专业公关和系统行销对于政府而言是一个转换思维模式的问题。

  政府品牌行销

  在政府公关中,要像包装商品那样包装一个城市或者地区,首要的就是品牌个性和差异化定位的问题。一个没有精髓的城市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样,缺乏吸引力和活力。

  然而,在投资和旅游推介过程中,政府重视的往往是投资环境硬件及“优惠”投资政策,而不是以文化和人文环境为基础的软性实力。因而在争取投资的竞争中,政府陷入了政策优惠和投资环境的“硬”竞争的泥潭。从硬性环境出发的同质化竞争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策略,而从人文及文化差异等软性实力着手的,通过文化形象的传播确立城市的品牌性格,正如剑桥的文化和巴黎的时尚一样成为无从模仿的异质化资产。从硬到软的道路才是真正实现“从透明到吸引”的致命一公里,也是最体现政府公关功力的发展瓶颈。

  各级政府仍面临着三大瓶颈:管理与行销的内外平衡;从短期“榔头式”营销转入系统行销;从硬件推销到品牌行销的思路转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