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为民营企业号一把脉 治理结构的完善势在必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08:52 财富时报

  文/刘世亮

  民企的发展第一阶段往往是由家族开始,再到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产权虽然明晰,但往往是一股独大,或者家族几位成员做股东,即使上市,虽然股权比例有所稀释,但也相对比较高,再加上其关联股东的股份,比例依然集中在其家族之中。社会公众的股份也只能是相形见绌。这就带来了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这种的问题,民企也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他们很容易认为,如果股权分散,必然导致内耗,加大了企业管理成本和降低了运营的效率,相反就可以比较集中,效率比较高,决策反应也较快。

  其实治理结构不完善,会使企业决策提高层出现较大的局限性。经常短路。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决策系统,只凭个人喜欢,那是不可能基业长青的,就没有一个有效的、理性的能够把企业更科学的带向未来发展的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相反,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在治理结构上是有一定研究和讲究,按照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互相支持、互相制约,共同组成管理团队。

  民企的发展往往也注意吸收人才和外来资金,但没有很好治理结构,哪怕向银行融资,银行也认为风险较大,因为银行分析:这种企业发展生死存亡就压在一两个人身上,人亡即亡,人兴即兴,更何况天灾人祸等不可预测的风险存在。因此没有很好的企业治理结构想打造百年老店的说服力实在很有限,企业制度的科学性才是可靠的信用基石。

  综上所述,民企要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就必须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这是一个必定的选择,也是一个挑战。首先治理结构的建立原则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公司各团体利益之间的平衡,从员工的激励到部门经理、高层领导的制约。其二,是如何保证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背景下,由于股东把经营权交给了经营者,所以必须考虑如何保证股东回报。治理结构就是从制度上保证所有者利益。治理结构的建立我们也不能全盘西化,或一本经书读到老,而是根据各个发展时期的不同而作出考虑,但是基本的是:首先形成管理权限的相互制约与支持,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离。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完善各利益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其次是发挥“空降兵”的作用。同时也聘请专家加入董事局,企业的重大决策应该在董事局手上,充分发挥及考虑到董事局成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及管理知识等互补性。这样团队才有可能是科学的决策。否则家族企业是很难一帆风顺。

  靠低价劳力竞争

  企业的竞争无非依靠产品价格、产品功能、品牌。中国民企多数是依靠廉价劳力发展起来,很多民企赢利是由于支付低廉的价格给可利用的高素质资源,人力资源如此,其他亦然。还有许多民企创业初期依靠创业者的自身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这当然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但光靠这种方式能维持到何时呢?同时企业的增长及管理模式都是较粗放的,没有真正花费心思,投入成本去考虑企业的长久

竞争力问题,往往如此,就这样企业品牌创造从何谈起?但随着WTO时代到来,外国洋军的进入,以上所有条件都只能是名存实亡。同样民企的优势日益削弱,倘若中国的民企想要有竞争力,就必须发展品牌战略,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周期也已经到了中国品牌竞争的时代了。可以肯定,也有不少民企发展了许多优秀的品牌,象“美的”等已经是走向国际的著名品牌,但如何全面实现民企品牌竞争力建设,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资金运作难度重重

  许多民企都是靠少量资本发展起来,但往往企业又高速增长。在其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的同时,想发展就对财务运作提出很高的要求,财务链条偏紧是普通现象,民企往往就此出现了硬伤,但也无法从自身条件去解决这一问题。想向银行借贷,由于民企发展初期没有太多的物业可作抵押,更没有谁愿意作担保,而银行方面,没有以上条件,想贷款那是此路不通,难于上青天的事。更不用谈什么

中小企业板块,风险投资等,只是作花瓶可以,毕竟能得到这种条件是少之又少。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低于可比企业水平,往往就难予抗拒经营风险,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可能也是有市场、有盈利,但无资金,只能是望市兴叹。虽然现在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应该说是利好,可真正能靠到边的有几家呢?所以民企要发展起来,除了充分考虑市场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加上资金及管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是也,这才是未雨绸缪,决胜千里的战略。

  规模扩张互不相关

  任何

世界500强企业都离不开战略考虑,何谓战略?那就是高瞻远瞩,通盘考虑运作。许多民企一旦有了一定积累就在利益的驱动下,追逐利润最大化,到处投资,当然也无可厚非的事,也是规律的发展,可是往往缺乏战略考虑,如何做好企业的潜能发展优势互补、相关性等问题,可能考虑欠佳,往往出现规模一扩张就短命。中国有句老话:不熟不做,因为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规则,要有不同的方式去进入,但不少民企老板往往没有战略考虑的习惯,只是凭有限的、局部的、短期的、市场信息,哪里好就投资哪里。没有系统的考虑,但国外许多企业,就拿日本松下企业来说吧,它的产品是考虑到几年甚至十年以后的市场发展变化,这说明战略考虑的关键,所以作为中国民企必须注重市场调查分析,有战略的思想,也可以聘请专门的市场调查机构为您投资之前作好充分的市场分析,做不到打没有把握的战,采取市场向前一体化向后一体化的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可能会更合理安全一些。

  当然,对民企投资在客观上也存在不少不利的环境因素。首先有许多准入的条件限制,这就导致许多民企狭缝中施拳术难免投资失误,成功突围实属幸运。而一段时期中温州民企资本近3000亿元人民币无出路的现象,充分说明大市场环境的局限性,也因为这样的条件限制,就显得民企投资战略分析之更为重要和必要。

  以上民企的特征是有发展的合理性、必要性的,但也不能忽视这些特征也在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短命。因此,民企要发展,是要过好三道门槛:其一是市场,生存之门;其二是管理,长命之道;其三是文化,灵魂之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