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正视弱势并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 14:36 《中外管理》

  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正因为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势,而陷于“弱势”。

  弱势心态的缺失  

    并非“蛇吞象”

  自去年中国“IT老大”联想并购全球“IT老大”IBM的PC以来,国内就流行起一个很刺激的比喻:“蛇吞象”。

  然而到了今年,顿然发觉该比喻着实肤浅。

  仿佛中国传统喜欢先结婚后恋爱,海外并购在中国的次序居然也是颠倒的。

  2004年,中国企业“提前”过了海外并购的“整合年”。人们在TCL、联想的“蛇影”背后指指点点,为它们的肠胃功能而议论纷纷时,却忽略了一个常识:任何消化与整合的前提,都必然是捕获与吞咽。

  于是,2005年,随着中海油、海尔、华为相继出手而纷纷未能如愿,我们才扭回头来补过“并购年”。是的,在我们盘算自己如何消化大象之前,首先应该想明白:如何让大象愿意进入自己的嘴巴!

  这时,我们会恍然:问题的实质早已不是一条蛇与一头象,早已不是双方的规模殊异,而是一条被看成尼斯湖

恐龙的蛇,面对着一群受了惊的大象!于是,问题便复杂得多,阻力更大得多……

  因强而弱

  当中国企业寄希望于很本分地进行规范的商业交易,却意外遭受到不平等打压时,我们是否想过:在现阶段,我们的海外并购“环境”就不可能是平等的,我们注定是弱势的!

  在并购领域,所谓“强强联合”在上世纪末的资本亢奋之后,已被证明是自欺欺人——比如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尴尬、惠普与康柏的没落;只有“恃强吞弱”才是有实效的并购模式——比如思科的“一生”。而中国企业,眼下却不得不另辟“弱势并购”这条注定的险路前行。

  不错,中国迅速强大了,但这看似有利的底气,恰恰构成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弱势基因。

  所谓“一个受惊的象群”,中海油此次体会应该最深。它面对的既不是“目标”优尼科,也不是比自己大的“对手”雪佛龙,甚至也不仅是那些上窜下跳的国会议员,而是充满了民族情绪的整个美国!

  在这群世界上最庞大也最强壮的象群面前,任何一家企业都无力回天……

  而这群大象之所以会受惊,根在它们“看”到了中海油、海尔、华为背后所蕴含着的巨大力量。而这种力量,是当年如日中天的岛国日本所无法比拟的。

  可以说,海外并购中的中国企业,正因为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势,而陷于“弱势”。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自己

  弱势并非不幸,否则增兵减灶、草船借箭也不会名垂千古。关键是要充分预估形势进而准确定位自己,然后策略地利用形势、主导形势。否则等待我们的难免是愤然含泪。

  因此,越是在快速成长中,中国企业越需要看到自己的弱势。而是否弱势,本质并不在于自身的大小,而在于我们所呈现的“面目”可能激起的敌人寡众。

  从结果看,此番中海油虽在尽力做到公平交易所需的规范与本分,但当面对美国逾七成民意的反对时,我们该做的,就只有反思自己。

  古人云:知己知彼。在今天互为一体的世界上,不知彼,就意味着不知己。然而我们从企业到媒体,又有多少人能认真分析来自大洋彼岸的歇斯底里?殊不知,我们可以怒斥“不可理喻”的唯一理由,是就此永远“拂袖而去”。而只要想分享欧美发达市场,那就要先了解并“理解”它们的多虑与误解,乃至它们的“双重标准”,进而“策略”疏解之。

  总之,如果我们还想跟寅吃卯粮的“八旗子弟”打交道,就得承认他是个“爷”。

  也只有我们从心态上自知弱势,才能从结果上赢得强势。

  世界万物,就这么现实,就这么辩证。

    相关文章:

       弱势中 中国企业如何抉择?

      中国企业出门了 海外并购来到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