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调理人才短缺的药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6日 15:41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杨利宏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造成许多中国学生未拥有为外企服务所需的技能的原因是什么?

  高安德:我们通过分析,认为满足跨国公司需求的人才需要具备的技能包括人员管理
技能、财务处理技能、运营管理技能等。许多中国学生所接受的那种教育,就没有教给他们为全球企业工作所需的实用和团队协作技能。大学采用的是基于理论的、教科书的、事实的、导师传授的教育方式,英语教学对交谈技能的重视也不足。

  《中国经营报》: 报告比较了中国和印度在高端人才培养上的差异,认为印度在吸引海外人才和IT外包方面对本国经济起到了重大的拉动作用。这对中国而言有哪些启示?

  高安德:印度的国家优势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非常突出的英语优势,因为印度的教育体制是基于英国的教育体制,所以说教育体系里面更多地使用英语,而且英语技能这方面也是非常强。第二个方面,在跨国企业、全球企业里面有更多的印度人在里面承担管理层的角色,这有助于帮助跨国公司进入印度,以及印度公司走向海外。

  现在很多人都提到,希望未来中国可以发展成为印度这样的模式,就是像印度一样建造一个离岸的模式。但是我们发现如果要实现这样一个远景,如果不解决目前人才存在的差距和挑战,尤其是人才适应性的问题,人才就无法满足本国市场人才的需求,所以当务之急是填补目前的这个差距。

  《中国经营报》:关于弥补这个差距,你有何应对之策?

  高安德:我们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改变我们目前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二是希望高校的教育更多的和产业的需求挂钩,避免教育纯粹的理论化。三是希望中国的教育机构更多和海外联系,如学术机构等等加强联系、注重和世界级顶尖学校的合作。最后就是对公司本身而言,需要培养自己所招聘到的内部人才,让他们进一步的成长,培养国际化所需的技能,这对于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经营报》: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高安德:首先就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而言,我们觉得中国教育体系发展需要产生三种类型的变革:第一类是由理论为主导型的教育体制,转向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体制;第二类是从注重个人教育转向更多的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第三类就是从目前学生从老师那里取得知识的方式转向更多注重自我成长、自我学习的方式。

  第二是我刚才提到的解决方案就是加强与行业和学术界的联系。在这方面美国大学做的比较好。因为行业可以更多的去主导、去引导学术,比如说学校的课程设置涉及的都是非常实际的内容,学生在校就可以研究、学习如何解决行业中现实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理论化。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教育更要重视和推动行业和学术界之间的联系。

  第三个解决方案就是我们提到中国更需要走出去和世界一流的大学合作。目前中国拥有非常好的机遇走出去和世界领先的大学建立联系、相互学习。虽然说目前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我们觉得中国应该在这个方面加快步伐。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要注重和世界级顶尖学校的合作。在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的方式是更加集中、有重点,而且是分步骤、分层次的方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