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无心插柳柳成行 重大商业决策并非都是智慧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14:41 《竞争力》

  在以前的商业史中,一说到影响深远的商业决策,人们的第一感觉总是这个决策充满智慧,壮丽如史诗。其实,重大的未必是智慧的。

  最近,沃顿商学院经过与数家学术机构联合调研,发现影响美国商业史的重大决策,多数英明,但也有一些愚蠢至极。

  1876年:西部联合拒绝贝尔电话。众所周知,贝尔发明电话。幸运的是他注册专利比另一发明家格雷(Elisha Gray)早几小时。不幸的是,注册完成时,他已经濒于破产。

  日子总得过,趁贝尔去欧洲度蜜月,哈伯德(贝尔岳父)决定把专利卖掉,西部联合(Western Union)是首选买家,因为它是当时最大的电报公司,主宰长途通讯。哈伯德要价10万美元,没想到总裁威廉(William Orton)断然拒绝,原因不是价格太高,而是他认为电话没用。

  哈伯德无奈之下成立贝尔公司。不到一年时间,西部联合的客户就纷纷放弃电报交换机,向贝尔租电话机。

  为换回败局,威廉买下格雷的电话专利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设计,推出西部联合版的电话机,但遭到贝尔起诉。几年时间里,两家公司在法庭上相持不下,直到贝尔获胜。

  接下来不用多说,贝尔不久演变成AT&T,垄断美国电话业务近百年之久。威廉与西部联合则渐渐销声匿迹。

  1903年:吉列发明一次性刀片。吉列(King Camp Gillette)原是波士顿一个瓶盖销售商,业余时间发明并注册过啤酒开瓶器。

  发明一次性刀片,是因为老板朋特(William Painter)曾建议他发明点用完就扔的产品,以吸引顾客回头,甚至天天买。

  这种理念今天看来不新鲜,但在当时非常超前。不过,吉列并未马上想到刀片。

  1893年一天早上,吉列急需理胡子,但剃须刀钝得厉害。磨刀很麻烦,不仅需要专业皮带,还很费时。他很苦恼,于是下决心研究够薄、够锋利,又便宜到舍得扔的刀片。

  经过8年努力,吉列获得成功。1901年,他正式注册吉列剃须刀及一次性刀片。如今,吉列已成全球剃须刀第一品牌,价值数百亿美元。

  1906年:贾尼尼推广住房信贷。贾尼尼(A.P. Giannini)是

意大利移民后裔,曾于1904年创建意大利银行时,就推出过10~300美元不等的小额贷款,并主张银行不应只为富人服务。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贾尼尼与职员一头冲进他的银行,抢救出价值8万美元的黄金。其它银行则因为金库温度太高,几周内无法打开,只好停业。

  第二天,他不顾其它银行家反对,摆一个简陋办公桌,向顾客提供贷款,重建家园。贾尼尼成为很多旧金山人的救星,很快家喻户晓,成为住房抵押贷款等好几项消费信贷的启蒙银行家。

  后来,他的银行被更名为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上世纪50年代,美洲银行还曾首家推出信用卡。

  1914年:福特开出5美元日薪。福特(Henry Ford)让财务主管向记者们宣读一份声明:工人工作时间从每天9小时减到8小时,日薪增加到5美元。此前,工人们日薪只有2.34 美元,这一下翻两倍多。

  第二天,福特工厂门口聚集一万多人求职,因为这待遇优厚得令人难以置信。《华尔街日报》大为不解,称“此举即便不是经济犯罪,也属于严重经济失误”。

  福特于1913年把组装生产线投入运行,但员工一直不稳定,流动率达370%,要保持1.4万名员工,他必须每年招聘5万人。

  福特此举不仅在一段时间内稳定了员工队伍,还创造一个汽车消费市场。更重要的,它带来雇佣关系革命。

  1925年: 西尔斯突破邮购。罗伯特·伍德曾是一名后勤指挥官,善于分析数字变化。他注意到美国农场收入不断降低,汽车数量天天攀升,断定农场对邮购业务需求会减少,而外出购物可能性与可行性增加。

  零售商杰西·番尼正从这一变化中受益,日渐壮大。1921年,伍德曾向当时著名零售商Montgomery Ward阐述应对之道,结果被当成一派胡言,并于1924年被解雇。

  伍德径直投奔西尔斯。四年后被任命为总裁,带领西尔斯突破乡村邮购,到大城市郊区开商场。

  刚开始,郊区还荒无人烟,但公司认定战略对头,连开300余家连锁店,虽短时间内付出惨重代价,但很快这里就挤满居民。

  到1931年,西尔斯商场超过邮购业务销售额,而Montgomery Ward则走上末路。

  1929年:查理大危机前抛股票。1928 年愚人节当天,道琼斯指数弧形走势攀升到有史以来最高点,42岁的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创始人莫瑞尔(Charles Merrill)建议客户“尽量抛出手中所持证券以减轻债务,重新整理财务状况。”

  在金融问题上,莫瑞尔非常审慎。但因为他结过三次婚,私生活浮华,被称为“乐天派查理”,很多人以为他这话是开玩笑。

  1929 年年初,他在最佳时机抛出公司所有股票组合,退出经济泡沫。10月,股市大崩盘时,莫瑞尔和他的美林毫发无损,从此声誉大增。

  莫瑞尔改变了人们对股票和债券的认识,而美林从此成为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银行之一。

  1935年:泛美航空开辟国际航线。上世纪30年代是商业史黑暗时期,但也是商业英雄辈出的年代,特里普(Juan Trippe)就是其中之一。

  特里普是纽约一位投资银行家的儿子,曾到美国航空邮政求职遭到粗暴拒绝,发誓投身于航空业,成立泛美世界航空。

  他先开辟拉丁美洲航线,并只提供邮政服务。后来为多挣钱,在飞机上装几把柳条椅,“捎带”旅客。

  1935年,特里普做出疯狂的决定,他开辟了飞往中国的China Clipper航线,这一邮政服务跨越太平洋,历时约一周,单程票价也贵得惊人,但这是国际航空业历史性的一步。

  1950年:戴明向日本推销质量观。50年前,日本制造与美国制造无法相提并论,戴明(W. Edwards Deming)的一场演讲点醒了日本。

  戴明没开过公司,是一位美国统计学家。他主张日本通过“质量换食品”,解决战后经济问题。他认为,不管是提高生产率,扩大收入、利润,还是增加就业机会,关键都是质量。而且,质量不能停留于生产线,要贯穿于供应链各个环节,并提出所谓“14 点建议”(至今仍是全球通行的标准操作程序)。

  与戴明在晚宴上的演讲同样重要的是,当时台下21 位出席者拥有全日本80%的工业产能,而且他们都听了进去。

  美国人直到30年后,抵挡不住日货入侵时,才不得不接受戴明原则。

  1955年:汉德勒押宝《米老鼠俱乐部》。汉德勒(Ruth Handler)是Mattel玩具公司创始人之一。他突然接到美国广播公司(ABC)一位经理的电话,对方称ABC准备推出一个新节目——《米老鼠俱乐部》,问他是否愿意出资50万美元,购买一年的赞助权。

  米老鼠火,但新节目未必火,再说当时电视广告都刚起步。更有甚者,Mattel羽翼未丰,当时资本净值也就50万美元左右。

  如果下注,这无疑就是豪赌。汉德勒问财务总监:如果失败,公司会不会破产?答案是:“不死也伤筋动骨。”汉德勒一小时后就签约了。

  当然,汉德勒大获成功,《米老鼠俱乐部》开播前,公司80%销售额来自圣诞节前六周。此后,孩子们买玩具变成日常消费。而且,这事说明,儿童产品未必再面向父母宣传。

  1957年:洛克资助八位“反叛者”。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是诺贝尔奖得主,他1956 年聘请八位科技精英来到帕洛阿尔托,组建一个半导体智囊团。

  这八位全是各领域名家,包括工业工程师克莱纳(Eugene Kleiner)、物理学家诺伊斯(Robert Noyce),以及物理、化学双博士摩尔(Gordon Moore)。

  但肖克利不善管理,导致8人愤而出走,重新“收留”他们的正是洛克(Arthur Rock)。洛克时年31岁,是纽约一位证券分析师,专门跟踪刚起步的电子业。一个偶然机会,洛克听说了这支团队,他决定为八位精英组建一家公司,研发半导体零部件。

  当时还没人知道什么是风险投资,洛克遇到资金难题,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后来影响深远的融资计划:八人各以专业知识拥有新公司10%股权,其余20%股权归出资机构所有,只要出资150万美元贷款,公司就能启动。

  洛克接连走访36家公司,直到他遇到仙童相机与仪器公司,很快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诞生。

  即便没有此后英特尔等一批公司的巨大成功,洛克仅凭这一灵感(风险资本+股票期权)就足以名垂科技史。

  1964年:小沃森开发360系统。距离1961年圣诞节还有两周,IBM 高管利尔森(T. Vincent Learson)把IBM所有高级经理召集到一个汽车旅馆,并锁上房间:“如果拿不出报告,谁也别想出来。”

  这个报告就是开发大型机360系统,它将与未来机器保持兼容,但淘汰此前所有计算机。不仅如此,小沃森要求一次性推出新系列所有产品,包括六台计算机和44件外围设备,以制造“轰动效应”,不许逐一推出。

  小沃森此举被称为“50 亿美元豪赌”。

  不久,一份80页报告诞生。几年后,不仅订单雪片般飞来,IBM还从此创建一套新标准,让全球计算机第一次使用同一种语言。

  1970年:弗拉德挑战终身雇佣制。弗拉德(Curt Flood)曾是圣刘易斯职业棒球队著名中场球手。1969 年底,球队老板让他转会到费城,年薪9万美元。

  弗拉德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去费城,要么彻底放弃棒球。因为棒球队“保留条款”严禁棒球选手自行挑选球队,而且这一条款已经执行100多年。

  弗拉德反感费城,因为那里对黑人不友好,他更反感所谓“保留条款”,凭什么球员自选球队就终身禁赛。

  弗拉德给棒球大联盟理事长库恩(Bowie Kuhn)写信,但毫无效果。他随后提起诉讼也败诉。但他的反抗感召了后来者。

  5年后,这一条款被取消,自由球员制度诞生,成为体育界一个里程碑。

  1972年:福特拒绝召回争议车。乔亚(Dennis Gioia)是

福特汽车召回委员会新主任,他听说正畅销的
小型车
Pinto如果发生追尾会起火,但由于缺乏汽车存在系统性问题的证据,他的建议被召回委员会否决。

  一年后,乔亚在碰撞测试中发现,11辆Pinto有8辆“油箱有发生严重裂隙的隐患”,但召回委员会再次否决他的召回建议。

  1977 年,问题第三次摆上桌面时被媒体曝光。原来福特的理由是,向受害者及其家庭支付赔偿金比召回并整修的成本低三分之二。

  在“水门事件”阴影下,福特拿金钱和消费者生命开玩笑,公信度大降。后来,福特公司斥巨资召回并下令停产Pinto汽车,但信任危机仍持续多年。

  1975年:韦世通支持自动柜员机。里德(John Reed)在花旗银行负责研发,他极力主张研制自动柜员机,并认定此物将大行于世。

  韦世通(Walter Wriston)是当时花旗银行董事长,对里德大力支持。1975 年为他提供1亿美元资助,这是个天文数字,但很值得,它使花旗能几乎在一夜之间安装400多台自动柜员机,让整个纽约银行业耳目一新。

  花旗此次技术改革,不仅人和,还赶上天时。1978 年初,纽约市遭暴风雪袭击,积雪甚厚,很多银行无法正常营业,花旗银行ATM机则照常工作,笑傲冰雪,迅速流行。

  1980年:琼斯任命韦尔奇。在通用电气最初的CEO候选人名单中,根本没有韦尔奇(Jack Welch)。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不仅过于年轻、急躁,还有些口吃,更重要的,他特立独行,对公司总部当权派都敢嘲讽。

  但就在 1979 年,时任通用电气CEO的琼斯(Reginald Jones)把韦尔奇叫到办公室,讨论接班人问题。他问韦尔奇:“你和我一起坐在公司一架飞机上,如果飞机失事,由谁来出任公司董事长?”与其它六位最终候选人的答案不同,韦尔奇答:“努力求生”。

  接下来两小时谈话不仅改变了通用电气的命运,还掀起一场管理革命,因为其结果是1980年韦尔奇被任命为通用电气CEO。

  1983年:沃尔顿装卫星网络。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Sam Walton)不是个技术迷,只是个廉价商品零售商。但1983年,当数据处理部经理格哈伯恩(Glenn Habern)向他提议投资2400万美元,装卫星网络时,他听了进去。

  沃尔顿最终拍板因为看中两点。一是他特喜欢到各连锁店走访,但店越多越困难。有了卫星系统,他能随时查看各个连锁店,并与经理、员工们交流。二是沃尔顿特别看重数据。有了卫星网络之后,他就可以检查库存,追踪各零售店日销量等。

  私人卫星网络让沃尔玛拥有强大的信息竞争优势。1985 年,沃尔玛卫星系统竣工前两年,公司年销售额为84亿美元。十年后,这一数字达到936亿美元。2005年,其业绩达到2880亿美元,连续四年全球第一。

  1984年:AT&T自行分拆。近百年来,AT&T一直是美国电话业务惟一巨头,但树大招风。美国国会和联邦通讯委员会都认为它过于强大,影响对手参与竞争。司法部更以反垄断为由,起诉AT&T。

  布朗(Charlie Brown)时任AT&T董事长,他屈于压力,于1982年宣布一项令人不敢想象的决定:公司将于1984年1月1日自行拆分,将本地电话业务分拆为7家,AT&T保留西电(设备制造部)和贝尔实验室(研发部),以及当时最赚钱的长途电话业务。

  没想到,几年后,长途电话业务大减价,它不敌世通,又错过网络技术,新技术也没研发出来,最终被当年分拆出去的子公司收购。

  1985年:格鲁夫扭转英特尔。上世纪80年代初,面对日本公司的竞争,英特尔核心业务急剧下滑。

  1985年一天,公司总裁兼CEO格鲁夫(Andy Grove)找到主席摩尔(Gordon Moore),并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把我俩解雇,董事会重新请一位首席执行官,你觉得他会做什么?”摩尔说:“他会让我们退出内存市场。”格鲁夫说:“为什么你我不主动离开公司,然后再回来完成这项工作呢?”

  于是,两人象征性地解雇并重新聘用自己,随后带领公司由存储芯片转向微处理器领域,最终,英特尔成为遥遥领先的芯片巨擘。

  1985 年:德崇证券出具“高度确信”函。当年2月,爱康(Carl Icahn)想敌意收购菲利普斯石油,但还缺80亿美元。爱康还是无名小卒,无处筹钱,于是向米尔肯(Michael Milken)求助。米尔肯是二级投资银行德崇证券(Drexel Burnham)的金融师,发明了利用垃圾股筹资新方法。

  爱康请米尔肯想办法让德崇证券出具一份承诺书,德崇证券高管们认为这不可能,但证券并购部门主管布莱克(Leon Black)例外。第二天,德崇证券果真开具了一封“高度确信”函。

  虽然爱康敌意收购菲利普斯石油最终失败,米尔肯也因证券欺诈罪被判入狱22个月,但证券公司的“高度确信”函从此为敌意收购打开方便之门。

  2000年:列文钟情世纪并购。当时,列文(Jerry Levin)任时代华纳公司董事长,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并充满信心与热情。尽管当时美国在线被严重高估到1600亿美元,但他不仅仍然主张并购,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决定不对交易设限。

  所谓设限,就是如果买方(美国在线)在交易中股价跌至规定价格以下,卖方(时代华纳)有权重审交易条款。这是基本的并购风险防范,但列文为表示并购诚意,不改初衷。

  结果,这桩世纪并购案宣布不久,互联网泡沫破裂,美国在线股价骤跌一半。由于未设限,时代华纳无法重开谈判。最终,列文的热情只换来一出媒体并购的愚蠢闹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