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北大纵横 > 正文
 

北大纵横: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系统管理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20:32 新浪财经

  北大纵横 洪玫

    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的提高和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自己的业务似乎始终处于一种“动荡的状态”,就象一位CIO所言,感觉好象是坐在一个定时炸弹上,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爆炸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技术不成熟吗?是我们的企业缺乏对系统的重视吗?还是缺乏对系统的严密管理机制呢?原因可
能会以各种形态出现,但通过对多家企业的问题分析,我们发现类似“梅铁”所在的企业的情况已经不再是个案,他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1、企业都处在由部门级或单体应用向企业级应用的转化过程中;

  2、企业对信息技术手段产生的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业务依赖性;

  3、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和系统维护能力;

  但,从该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导致“梅铁”最终患上“星期一恐惧症”和系统无法支持业务需求的原因集中在整个项目的三个阶段,由于在各阶段的问题积累导致了最终的项目成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

  项目启动初期,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

  针对这类企业,由于以往的信息系统应用基本停留在部门级应用的层次,在向企业级应用的转化过程中,一个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整合原有的“孤岛式”的信息系统?业务与数据脱节是当期企业问题呈现的表象,但问题的实质是数据的采集频度、精度和准确度与业务操作之间没有同步。

  因此,在项目启动的初期,梅铁需要首先考虑的是从企业的整体业务管理角度逐层地分析数据结构,如经营规模这项指标,由那几项指标影响,是什么关系,所有数据组成分别来自那些系统,数据采集的频度、精度和准确度分别要求多少?该项数据与其他数据是怎样的逻辑关系等。只有首先确定了贯穿企业业务过程中和各层级的数据的逻辑结构才可能对系统的整体结构做出设计。但,考虑到企业业务的动态变化,在完成了对现有业务的数据关系的相对静态的逻辑设计后,还必须要考虑系统结构如何才能适应未来的业务整合、拓展所带来的数据结构变化。如果忽视动态变化的预先考虑,往往会造成技术开发无法适应业务的快速变化,导致由于业务变化对系统的底层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三,虽然企业的业务需求是千变万化的,但作为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在项目启动的初期还需要建立正确和正常的需求响应机制。需要建立标准来判断面对业务的变化,什么是需要紧急响应的?什么是可以暂时不响应的?那些需求的变化是对系统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等方面。在响应标准建立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响应的流程,如何响应?如何处理?如何管理变化等方面。

  缺乏数据的整体逻辑分析,将造成系统与业务两张皮,往往是业务稍有变化,系统就无所适从;缺乏适应未来动态变化的数据结构设计的考虑,会造成系统的使用寿命很短,而且往往依然停留在孤岛应用状态;缺乏对于变化的正确响应机制,则会造成技术部门疲于奔命,都响应意味着都不响应,系统会成为一个“大杂烩”,导致系统的崩溃。

  项目开发期,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

  在项目整体规划设计完成后,企业已经对数据结构和动态响应体系具有了非常清晰的蓝图,在蓝图的实现阶段,往往是技术部门唱主角,业务部门处于等待状态,大家都认为系统开发一完成,一切就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开发期间,由于业务部门很难理解数据的质量对最终系统产生的影响,所以往往造成忽视数据准备的现象屡屡出现。在该案例中,梅铁虽然意识到了现行系统中存在着数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但只是采取了针对各个系统的现状分别采取措施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暂时满足企业的业务需要,但从长远看对系统运行是个致命的打击。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方面是依靠结构设计和代码实现,另一方面就是依靠运行在系统中的各类数据的质量。但在该案例中,不仅整个企业缺乏一套完整的数据标准,而且对于各个系统的数据的采集频度、精度和准确度都没有明确的规则;也就是说,梅铁所设计的分析系统的基础数据来自于各个独立的业务系统的输出,这些数据作为进入分析系统的重要输入,梅铁并没有对它的质量提出严格、规范的标准。如果进入系统的数据质量无法保障的话,即使系统设计的非常完美,也难以保障系统的运行效果。

  因此,梅铁在该阶段需要在整体数据标准规划的基础上,对各个产生数据输出的业务系统提出明确的数据要求,如数据类别、数据内容、数据格式等方面的标准;并严格划分那些是必须的数据类别,那些是可以调整的数据类别,以适应未来的动态要求。同时,需要考虑数据质量的管理体系,既从技术方面提出标准,也要从管理体系方面保障数据质量,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数据问题的出现。

  系统试运行期,没有与业务需求之间建立动态响应和需求甄别体系

  在经历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期后,系统即将进入投入使用的试运行期。在该阶段,由于系统处于与业务的磨合期,因此往往会出现业务需求的变化或业务形态的变化。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系统的设计者,需要非常明确和清晰地甄别那些需求是可以响应的,那些需求是可以与其他需求合并考虑的。如果缺乏对需求的甄别体系和响应周期的确定,就会出现技术被业务牵着走,多变的业务形态根本无法让技术部门快速适应。

  因此,在该阶段,最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业务需求的甄别体系,依据什么标准判断对业务需求的响应程度?如何响应?如何调整系统来适应业务的变化?在这个体系中,受制约的是在项目启动初期,系统结构对动态变化的适应程度。虽然这种体系的建立,不能保障对所有业务需求的响应,但可以保障对紧急且必要的需求的响应,从而保障企业主体业务的正常运行。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在该阶段还需要建立系统数据的维护体系,对系统的运行状态、数据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防止系统的崩溃,正确建立技术与业务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需要从项目的各个阶段从结构设计、数据标准、需求甄别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系统性的考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