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具有灾害管理能力的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 02:00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造成的巨大破坏,尚未得到全面评估,但飓风对世界各地企业的影响正变得清晰起来。

  保险索赔预计将达数十亿美元,炼油厂的关闭正导致燃料价格猛涨。此前不久,瑞士和奥地利刚发生严重水灾,而印度洋海啸仍历历在目。卡特里娜飓风提醒我们自然灾害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尤其是那些毫无准备的企业。

  2003年9月,在伊莎贝尔飓风袭击美国东海岸前不久,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中心主任哈维丹·罗德里格斯警告说,美国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正变得越来越脆弱。他呼吁“采取更多直接和主动积极的减灾防灾措施”。

  针对自然灾害进行规划,看似简单的预见,但证据表明,多数企业没有这么做。上世纪90年代的研究表明,只有30%至40%的企业有任何危机管理计划或系统。由于全球恐怖主义活动增加,该比例已有所上升,但那些针对危机规划的企业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人为灾难上,如战争、恐怖袭击或事故。自然灾害处于次要地位。

  自满似乎是主要障碍。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伊恩·米特罗夫教授和蒙特利尔大学商学院蒂埃里·波尚教授指出,许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自认为固若金汤,或至少足以抵御任何危机,包括自然灾害。其他观察人士指出,企业很乐意为盗窃或事故损害等风险作准备,却不愿为洪水或风暴等大灾害做计划。

  事实上,自然灾害的后果可能比恐怖袭击更严重。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校区社会学教授凯思琳·蒂尔尼教授估计,1994年的北岭

地震对洛杉矶地区破坏严重,损失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997年,美国北达科他州格兰德
福克斯
市遭受严重水灾和火灾;对这场较小灾害的研究表明,洪水退去一周后,多数企业仍仅在70%至80%的产能水平经营。

  米特罗夫教授在《为什么一些企业经历危机后更强更好》一书中主张,企业应制定紧急运营程序,但这些程序必须兼顾员工可能受到的震惊和悲痛,尤其是当员工及其家庭也是受害者时。制定应急计划时,经理人必须开展创造性思维。

  一般公认,与毫无防备的公司相比,能够针对自然灾害等重大危机进行计划和管理的公司具有竞争优势。它们能更快地更换受损的库存,找到替代供货源和运输路线,并恢复盈利经营。

  坏事变好事?

  北达科他州大学的菲尔·哈尔梅森、丹尼斯·埃尔伯特、布鲁斯·格约维格是格兰德福克斯市灾害研究的作者。他们甚至主张,灾害会有意想不到的正面意义。他们写道:“机会出现了,因为灾害成了改变的默认动因,促使个人、企业乃至社会反思该如何运作。”换言之,重建过程不一定是简单地恢复原貌。重建可被视为一个机会,能重新设计或再造更高效的过程与系统。

  灾害过后,企业能真正找到机会的一个领域,是改善与受灾地区社会的关系。企业往往拥有迅速提供援助所需的资源、系统和基础设施。1912年,俄亥俄州代顿市遭到了

龙卷风与洪水的严重打击,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总部位于代顿的国立现金出纳机公司总裁约翰·帕特森立即作出了反应。

  他停止了国立现金出纳机公司工厂与办公室的所有工作,把员工派到受灾地区分发食品及救援物资。该公司的医疗部派出了医生和护士照料病患。公司销售总监、后来成为IBM创始人的托马斯·沃森赴纽约采购更多物资,并用火车把它们运往代顿市,一切费用由公司承担。帕特森的迅速行动,帮助拯救了生命,而代顿市与国立现金出纳机公司建立了持续数十年的紧密互助联系。

  灾害过后,企业可以有所作为,而不仅是袖手旁观。印度洋海啸过后,玛莎百货与慈善组织Care紧密合作,重建斯里兰卡的村庄。加拿大咨询公司戴菲国际也与印尼慈善组织WALHIWalhi在苏门答腊岛进行了类似项目的合作。

  这并不是说,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会变得轻松。米特罗夫教授说,除了物质上的破坏,还有心理和情感创伤。灾害“使我们追问生命及行为的真正意义”。预先计划给每个参与者一个参照点。当灾害发生时,人们知道他们该做些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去做。制定计划固然费时费钱,但不制定计划的代价可能更大。

  灾害计划的五个步骤

  承认灾难与危机不可避免,并且必须加以防备;

  尽可能从多方面评估威胁,不仅是你所在行业受到的特定危险,还包括普遍、复杂的威胁;

  灾害会以不同方式影响公司的利益相关方,制定计划时要纳入他们的意见;

  由于灾害会影响到公司的每个部分,因此要从企业大局着眼,考虑每个单位或部门在计划与灾后恢复中能扮演的角色;

  灾后恢复不是一个过程或解决问题的练习;

  要采取措施处理震惊和伤痛,不仅面向员工,也要面向当地社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