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新华信 > 正文
 

企业家如何管理战略:从平房到楼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15:29 新浪财经

  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赵民

    给客户做战略咨询的时侯,客户的老总经常会悄悄问我一个问题:“公司的战略难道真的一定要专门去规划吗?我开始创业的时候,没有人帮我规划战略,不是也成功了吗?很多企业家请人做了战略规划,亏损的不也照样亏损?”

  这是一个企业家如何管理战略的话题。

  中国的广大农民,在国家的宅基地上建自家住的房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农民大多住的是平房,此时,如果农民要盖房子,不管是土坯房,还是砖瓦房,大多不会请专业的建筑公司来建房,而是请本村或邻村的青壮劳力,或亲朋好友利用农闲时间,招待他们白吃白喝,自己凭经验挖平房地基,铺上石块砌砖盖瓦,很快就自己把房子盖好了。这种房子,不管它有没有考虑到主人家的美学观,大多简单实用,略显粗糙但不失乡土气息,工期短,见效快,很有本村本地特色。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国家大包干政策的积级成效,大多数农民都开始逐渐富裕起来,手头有了闲钱,就开始琢磨把平房改为楼房,憧憬着过楼上楼下,汽车电话的幸福生活。这时的楼房大多为2-3层,自家钱多一点的,就请方圆百里以内的砖瓦匠、木匠等专业人士以个人身份来帮工,工钱当然是要付的;再富裕一点的人家,就会请上县里的建筑施工队或公司,来承建新楼。此时的楼房,不管是上述第一种情况还是第三种情况,房子的款式和功能基本一样,大同小异,优点一样,缺点也一样。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在那些富裕起来的农村地区,开始建

别墅和楼房,一类是自用的,一类是请人进来,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出租,典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周围的农村村庄。此时,由于有了更多的资金,由于追求更多的回报,由于追求家庭环境和文化的个性化,所以,第一部分人开始请专业的设计师或省上市里的设计院进行专业的前期规划。此时,就要研究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以求达到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和谐;就是充分考虑主人的资金资源和建房土地面积的大小,以求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就要从本省本城市区域的人文文化特点出发,同时兼顾主人个人的兴趣爱好,以求楼房有特色,有个性;就要不仅考虑功能实用,而且要跟上时代潮流,与时俱进,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创新,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追求细节的品味和档次;等等。此时的第二部分人,仍会沿着“节省成本”和“过去我这样做不也一样挺好”的老思路,自已设计规划或请大学里的老师带着硕士研究生设计。但第二部分人在这种思路和操作中建成的别墅和楼房,和第一部分人建起来的楼房的差距越来越大,水平相差也越来越远。

  到了2000年以后,在进入了WTO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企业发展如同建楼,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平房到楼房,从2层、3层楼的楼房到6层以上的楼房直接上蹿,一直到10层、20层、几十层的高楼大厦。

  早期创业的企业,就是平房,企业的建造很简单-创业者个人的水平能力和努力程度。此时的确不太需要花钱请专业的人员给你做企业规划设计,因为就这么几个人,就这么点客户和业务,你自己闲着眼睛也数得过来。而大凡有一点点本事的人,房子就不会塌,企业就创业成功活下来了。所以,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巨大。

  创业5年以上的企业,就会开始一个平房变楼房的过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增长。此时,由于企业规模依然有限,就如同要建的是几层的矮楼,所以,有些天资聪颖的企业家,自己就顺利实现了翻建;而有些基础一般,水平有限,能力不高的企业家,就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阶段,如同海南的烂尾楼,一直不能实现建完建成的目标;更有些基础差,心胸狭,视野短、眼高手低的企业家,徒有雄心壮志,不是企业一分为二分裂了,就是企业不死不活,陷入泥潭,直到最终消失在沼泽地里。由于第一种企业家成功了,成长了,而且是少数,而第二种企业家和第三种企业家没有成功,而且是多数,所以,大量书籍和媒体的报道的多是第一种企业家。这样的结果,给了想创业的人和年轻一代一种误导:企业从平房到楼房的持续发展,可以自己去设计完成。媒体抓读者眼球的“注意力竞争”,从本质上决定了它们报道的一定的少数的,突出的人和事。媒体相互间的这种注意力竞争,把多数创办5年左右,正在力求从平房变楼房的企业的思维引向一个错误的定式,作为企业的创办人和企业家,如果不看到这一点,就是缺乏“企业家的洞察力”。

  对于创业10年以上的企业,就是一个建造摩天大楼的过程:把企业办成大企业。摩天大楼不仅要专业的规划设计院作整体设计,而且强电、弱电、电梯、消防等子系统还要有专业的机构来帮忙一起参与,这都说明摩天大楼的建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随便哪一个业主凭个人能力就可能建成建好的。这个例子说出来,几乎每个企业家都接受,但是,如果把建摩天大楼的例子延用到大企业的战略管理上,就不是每个企业家都认可,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是中国的企业家很少能10年、15年地保持持续增长的一个原因:以“中国国情特殊”为理由,为借口,为情结,不愿正视和承认

世界500强企业普遍请专业外脑的事实,不愿正视和承认大企业管理所与众不同的复杂性,迷信个人能力,沉溺于过去成功之经验。这样的“经验主义者”,注定是昙花一现的大企业家。

  中国媒体上报道的著名企业家,三年一拨,五年一茬,十年基本换光,这种现象的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企业战略管理”经验主义。

  从平房到楼房,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怎么才能生活得更好,是值得每个人要好好琢磨的。

    稿件来源: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