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与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10:57 财富时报 | |||||||||||
文/陈江淮 日本的管理制度不可谓不精细,精细到一张小表格都设计得很复杂,然而细并不意味着就是好。就以申请访问学者的表格为例,一定要问到申请者的初中是哪天毕业,高中是什么时候毕业,哪一月哪一天,实在是繁杂罗嗦。
管理制度虽然很重要,但其重要性也不能夸大到像某管理模式宣称的那样,一旦实行下去便可以使经理“终于找到了管理的感觉”和职工“知道了怎样在企业中生存和发展”。因为只拥有制度是不够的,原因很简单,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再严格的制度也不可能没有弹性的部位。没有高度自觉的人,这些部位就是一纸空文。 其实,只存在两种意义的管理,一种是肉眼可视的具体制度管理,其内容因企业性质不同而不同,比如商场超市营业员的管理,其内容无非是上班前应做哪些营业准备工作、如何做好交接班工作、怎样打标价签、热情服务等等。 另一种管理是不可视的无形管理,涉及的是“形而上”的内容,只能意会。 企业的内部关系很像是一座“双子星座”的天平,天平的一边是投资主体和管理层。另一边则是员工,企业的日常运转就来自这两者的协同。从某种角度讲,企业日常管理有无效率其实也就体现在天平的两边能否达到一定的平衡。 打开天窗说亮话,真要做到平衡并不容易,管理的难点在于劳资双方分属两个利益群体,“不是一家人,非要说一家话”,难哉难哉。 从企业主的角度看问题,其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好员工”,然而实际上并不好找,也更不好留,何故?从社会大环境方面讲,眼下“世风日下”也许是个原因,但企业对待员工重“德”轻“利”也是我们的领导者该反省的。 “德”包含“利”,如果只要求员工无私,其实也就是以一己之利侵他人之利,也是一种私,并非有德。只有在充分尊重员工财产、能力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取得进步。 从小金铺起家的香港地产商郑裕彤在这方面可谓深得其中三味。在总结自己创业成功经验时,郑裕彤把它精炼为二十四个字:“守信用、重诺言、做事勤恳、处事谨慎、饮水思源、不应见利忘义”。在这些心得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其“不见利忘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