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质疑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1日 16:41 中国经营报

  作者:于加朋 来源:中国经营报

  当前所谓“中国式管理”是个热闹的话题,作为一名职业培训师,我也总想说点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大、很复杂,争论也很激烈,那应该从何说起呢?我认为,还是先从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入手。因为,曾仕强先生是“中国式管理”的一个代表人物,其著作《中国式管理》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他的“中国式管理”思想,我就以此书为准,进行就
事论事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当前“中国式管理”的大讨论增添一个新的视角。

  在《中国式管理》一书中讲到了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以人为主:主张有人才有事,事在人为,惟有以人为主,才有办法把事情做好。中国式管理,可以说是人性化管理;因道结合:认为制度化管理,不如以理念来结合志同道合的人士,大家有共识,比较容易同心协力,把一盘散沙,聚集起来发挥巨大的力量;依理而变:合理解决一直被视为比依法办理更为合乎道理的方式,中国式管理,也可以说是合理化管理。

  分析:由第一轴即“以人为主”,进而说“中国式管理”是“人性化管理”好像有失偏颇。想想看,当今世界人性化的管理成果,哪一样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成果?8小时工作制、每周休息制、劳动保护、与资方平等的工会的建立以及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案的实施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如要靠“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式管理”怎能实现?鲁迅的《狂人日记》里,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总结成“吃人”二字,何谈“人性化管理”?

  第二轴即“因道结合”,是要“同心协力”,是要“凝聚”。说来说去,这里的“道”还是虚幻的高调。西方社会关于“凝聚”人心、激励人心的理论早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人家是从“人性”的基本规律出发来探索的,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博格双因素理论以及当今的关于“愿景”的理论等等,不但有理论,还有实践的模型,更有实践的检验及日趋成熟的修正。这些东西我们都学透了吗?

  第三轴即“依理而变”,说来说去就是“合理”优于“合法”,进而把“中国式管理”说成是“合理化的管理”。试问,当今包括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在内的各个管理流派,哪一样不是追求“合理”?可问题在于,“合理”之“理”由谁判定?依什么标准判定?依什么程序判定?当今工业文明的经济规律远非农业文明的“合理”二字所能“洞穿”。为了必要的秩序和效率,为了在现实中实现“尽可能”的“合理”,必须要有“法”,即规则、制度、法律等等。如若仍把“合理”凌驾于“合法”之上,那往往成为利益相关者违法争利的借口,必然造成组织和社会的混乱及效率的低下。

  另外,在《中国式管理》全书中找不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案例,这很是奇怪。

  分析:缺乏有说服力的案例,这已成为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的“死穴”。美国式管理自不必多说,单说日本式管理,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质企业已成为日本式管理的象征性企业,它们不但有卓越的市场表现,还有管理方法的突破与创新,着眼于生产环境管理的“5S”已风行全球,而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管理”更令美国人佩服得争相学习研究。其实,日本企业的成就恰恰是他们扎扎实实学习西方管理成就的结果。本质上,日本式管理和美国式管理都属于西方的管理,而日本式管理却把西方的管理演绎出新的成就。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吗?

  其实,曾仕强也在《中国式管理》的“首版序言”中承认:中国式管理原来只不过是中国式管理哲学,并没有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学。后面又说:21世纪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两者缺一,都将跛脚难行。这是曾仕强先生一厢情愿的幻想,西方管理科学是在西方管理哲学的土壤中萌芽、生长并壮大的,营养来自西方管理哲学。而“中国式管理哲学”我不知道有没有,就算有,这片土壤也不具备西方管理科学所需要的“营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