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实战手记:应对危机软处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 12:22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作者:翁志轩

  翁志轩:软家居的设计总监MASCOT公司执行董事一个游离于艺术与现实中的自由人

  如果细心留意的话,大家不难发现,近几个月来,几个世界知名品牌在中国消费市场纷纷陷入了“曝光危机”,“优质”产品形象受到了重创。

  实际上,质量检测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监测督促企业在原有研发、质量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检测结果的发布,向公众展示企业的实力。前段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某牌“碘事件”中,此知名品牌三番五次地搬出国际标准和中国民间协会标准等证据,证明其产品的安全性和无害性,在这种局面下,令消费者产生了品牌和国家标准孰对孰错的疑问。而且正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对于一个名声在外的大公司尤其明显,其实作为公众和媒体,其本身并不是业界专家,真想知道的是事实的真相,随着公众质疑的不断升级,此品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为自己辩解,直到最后不得以承诺消费者可以退货算有所平息。

  实际上公众或媒体不会因为你不承认,而相信产品的质量,相反一味地遮掩反而会激起人们的好知欲,会令事件愈描愈黑,倒是向公众时刻公布企业的各项新举措,会令各方感到企业解决事件的诚意,“强硬”不应是大牌的作风,与公众关系的和谐才是保证消费者忠诚度的重要基石。

  事实上,知名企业公司没有变,改变的是政府监管机构意识、公众消费者的观念和传媒的舆论导向,过去在这些知名品牌身上,被人为地罩上了一层光环。在消费者眼中,知名品牌的产品等同于质量的“无懈可击”。然而,世间万物本没有绝对的完美,当事实摆在消费者眼前时,不同的公关危机手段将令事件走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极端。

  每个企业都应有“未雨绸缪”的概念,“未雨绸缪”有双重意义,一指要避免问题的发生,二指在问题发生之前就要作好如何应对问题的准备,当今国内很多企业采取的是游击战的方式,即一旦被相关质检部门及媒体不惜笔墨地曝光其不合格产品后,就马上“老瓶装新酒”,不出几个月,“新品牌”将再次投入市场。然而,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品牌化建设将会督促每个企业都要有一整套危机管理机制,以便对类似突发危机事件作出良性的反应,而这也是考验企业快速反应的重要标准,消费者对品牌信心的建立本属不易,为此,如何“软性”化解危机,变不利为有利,对公众准确、及时、完整地传递和表达信息,将使社会舆论导向朝着企业有利的方向发展。

  (晓健/编制)

  (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