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瑶身后留四大多元板块挑战家族治理难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 09:3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王云帆 李进 上海报道 2004年11月7日19点48分,上海广慈医院忙碌的201病房突然陷入寂静,一个面貌敦厚的青年男子平静地躺在病床中央,医生将最后一根插管从他身上拔起,他的双手垂摊下来,一动不动。
这一刻,王均瑶把自己以生命融入了那个以他名字命名的事业。 王均瑶,1966年9月15日出生在浙江温州苍南县大渔镇渔岙村一个普通渔民家庭。均瑶集团的一个高层对记者说:“他的病情几经反复,能坚持到今天主要是因为他对事业的眷恋。” 一个值得回顾的细节是,2003年底,已经知道自己染恙的王均瑶曾面对记者提问,均瑶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王均瑶,还是您的团队? 他当时回答:“目前还是我自己,以后将是我的团队。在我们的平台整合好以后靠的是团队,而在这以前,集团的火车头还是王均瑶。” 四大多元板块 这个均瑶已经离开,那个名为均瑶的企业将何去何从? 11月11日,本报独家获取了均瑶集团旗下三大主业的最新财务数据,他们预计,今年年末集团总资产规模将达到25亿元人民币,其中乳业、航空分别为3.9亿和3.2亿,置业板块16亿元的总资产。 近年,虽然均瑶集团已经形成华东以无锡为中心、西南以宜昌和当阳为中心、华北以丰润为中心的四大乳业生产基地,但因乳品行业经过多年市场化竞争,行业利润已大大摊薄,以至于在均瑶集团的预计中,2004年3.5亿元的销售收入仅仅会带来1000万元的净利润。 而航空业由于政策限制,短期内发展空间也十分有限。不但行业利润开始逐步下降。航空产业政策也尚未明朗,此前均瑶集团有意收购宜昌机场一事亦因此而搁浅。预计今年航空板块16亿的销售收入为集团带来4000万元左右的利润。 相比前两块业务,均瑶的经营性置业板块的发展可谓高歌猛进:从浦东购地到买下均瑶国际广场,再加上投资5亿在建中的宜昌均瑶国际广场和正处于改造过程中的温州均瑶宾馆,均瑶集团的置业板块已经初步成形。 “之所以叫置业,不叫地产是因为均瑶长期看好这个行业,目前以投入为主,不打算短期套现。” 尽管三大板块相对明晰,但从目前看,均瑶集团依然跋涉在一条“多元化”的道路上。一个度量的标准,便是组织架构的紊乱。 二十年来的扩张历史,已令均瑶集团枝蔓丛生,即便是三大主业,也分散在20多家位于不同体系的公司之中,地域上更是横跨了浙江、上海、湖北、福建和河北五个省市。 事实上,病榻之上的王均瑶早已在酝酿一场自上而下的“手术”。 11月9日,王均瑶去世的第三天,均瑶集团召开了一次董事会,出席的六名董事中除了王氏两兄弟外,其他四人许彪、朱建荣、钱克流、王浩均来自家族之外。 没有丝毫悬念,当日董事会以投票方式推选王均金接替董事长的职位,集团总裁职位仍旧由王均金继续兼任。 “老二负责整个集团,老三负责牛奶这一块,我主管战略、投资。”这是王均瑶2002年的公开表态。 尽管均瑶集团在业务上已经基本实现了集团化管理,但事实上其在集团层面仍旧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公司,即便是作为核心企业的上海均瑶(集团)和集团下属的三大产业板块的主要公司之间仍旧是并列。 按照王均瑶生前的构想,集团将要成立一个控股公司来完成整合旗下所有产业。均瑶方面介绍,统一管辖集团下属公司的母体公司正在酝酿过程当中,暂时先称为“均瑶集团”。 需要指出的是,上文提及的六名董事即新成立的母体公司的董事。 记者采访中获悉,均瑶集团旗下各公司将被按照专业类别逐步划分进入包括投资公司在内的四大板块内,而四大板块将成为集团公司的二级公司。母体公司将主要通过控股形式来形成对其他实体公司的管理。 均瑶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届时集团公司这个层面直接受董事会领导,具体包括在董事会之下,将设立三个委员会,分别担负着投资、企划和人力资源三个方面的职能。其中投资委员会原先由王均瑶亲自领衔,王浩任副主任,后两者分别由许彪和胡龙雅主持。此外,还有三个与职能委员会对应的中心,即战略、财务和人事三个部门,三位负责人分别是许彪、朱建荣和胡龙雅。 而今后作为包括投资的四大主业,至今也都尚未形成各自的主体公司。记者了解到,该板块中领头羊有望在均瑶集团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和上述航空投资两家中产生。 乳业方面相对比较清晰,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最终就担当起整合该行业的任务。该乳业公司曾经谋求在国内A股上市,并且已经度过辅导期,后来因为某种原因中止。 置业方面,上海均瑶集团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或将是均瑶置业部分的核心企业,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均瑶国际广场置业有限公司已经独立出来,而且均瑶曾表示有意将均瑶国际广场单独登陆H股。 投资板块的主体公司也已在工商登记中,“只是因为不能叫做控股的技术原因,还未完成手续,注册资金至少1个亿。”四大板块逐步明确后,将以此为主体整合其下的三级四级公司。 “但是,这些都还没有最后明确。”均瑶集团的一位高层早在10月中旬就向本报记者透露,这些问题本来都准备在11月下旬的年度董事会上提交议案,王均瑶本打算出席此次会议,“可谁也没想到他走得那么突然。” 挑战家族治理难题 如此大规模的架构重组,均瑶集团似乎正经历一场重生。 王均瑶此时撒手人寰,留下一串串悬念。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与大多数的温州草根民企一样,均瑶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 从9日均瑶集团的新一届董事会名单中,似乎便可解读出很多玄机。 王均金,王均豪没有悬念。而许彪和朱建荣追随王氏兄弟多年,现在已经身居要职,分别主管集团战略和财务两大要害部门——他们出现在董事名单中亦不让人感到意外。 另一名董事为钱克流,其名字和王氏三兄弟同时出现在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这里特指注册在温州的均瑶集团,下称温州均瑶)的股东名单中。显然,钱和同时出现在股东名单中的倪细伦皆是王氏兄弟创业之初的合作伙伴,他们各持有2.26%的股本。 和钱克流联系起来还有一笔涉及到5000万元的资产转让:温州均瑶于2003年12月20日将所持有宜昌三峡航空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全部50%的股权转让给钱克流个人,转让的具体价格外人不得而知。钱同时还是上海均瑶航空旅行社的法定代表人和均瑶乳业宜昌公司的副总。 10月中旬,王均金在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一次关于家族企业的内部论坛上曾表示:“家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用人机制,我们认为中国特色是含有人情的味道,我们不回避这个问题。亲属行就上,不行再下,如果再上不去,这一块裙带关系设立一个创业基金,不把你踢出去。这样中国的人情味也做到,我们认为符合中国的特色。” 集团党委书记陈理说,这个基金已在积极酝酿,但尚未正式成立。 事实上,更直接的目的在于置换新鲜血液——职业经理人。 相比于王氏兄弟和三位创业元老,王浩在董事名单中颇引人瞩目。 2003年8月才加盟均瑶集团的王浩,据说,曾历任平安证券副总和深圳一家大型私企的总裁的王浩与王均瑶有十多年的私交。均瑶在去年将他大胆引入,显然是一步深谋之棋。 以王浩在大厦股份的收购中的表现和领衔组建投资控股集团,或许可以表明集团对这位新人的高度信任 当然,最终的话语权由股份决定。 均瑶方面相关高层向记者介绍称,“集团及其下属公司股权大都是他们三兄弟持有,持股比例大都也是按照5:3:2进行。” 5:3:2的比例分别对应着王均瑶、王均金和王均豪三兄弟。当然这并不是全部(详见图),而且变化仍将继续。 王均瑶去年曾在长江商学院的一次会议上透露:“我设想,最好的股份比例是:家族占1/3,公众占1/3,管理高层占1/3……目前下属一个公司的改制正在进行试点,如不直接拿股份,在位拿股份,离开不拿股份,只分红,这样没有风险,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可以搞一个在位持股10%,干10年,业绩增值,你离开时,可以按10年原始股增值部分再打个折拿走,但股份留在公司。” 王均金近日也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他在这方面与兄长曾有深入沟通,思路完全一致,“股权方面的问题都已在积极酝酿中”。 此均瑶已逝,彼均瑶是否将获得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