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零售企业未来一定是线上线下完美融合

2014年02月08日 23:49  理财周报 

  张近东,生于1960年代

  苏宁云商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出生于安徽天长,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至1989年任职于南京市鼓楼区工业总公司。90年代初以10万元自有资金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专营空调,取名苏宁交家电。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张近东以268.4亿元排16位。

  亲笔撰述:张近东

  关于创业

  我创业的时候只有20多岁,丢弃了当时中国人眼中的铁饭碗,办了一家200平米的空调专营店。

  我和同时代许多民营企业家差不多,都是白手起家,开始只有十几个员工,我一个人身兼数职,既要忙采购进货,晚上还要到售后服务部门了解送货安装情况。

  那时,空调在中国属于奢侈品,一台空调相当于一个普通人3到5年的工资。到第二年我们的销售额有4000多万人民币,利润就有1000多万。

  有次我到深圳出差,一个朋友请我吃饭,很神秘又带点炫耀地说,现在深圳已经有百万富翁了。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能有一万元人民币的“万元户”那就算是富人了。听他这么一讲,我心里高兴,就多喝了几杯酒。

  我们第一次转型发生在创业十年后,因为当时整个空调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的挑战,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了上游渠道策略的调整。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家电消费进入普及阶段,市场规模迅速放大,但行业利润率却大幅下降。苏宁的零售、工程和批发三类业务中,销售规模最大的批发部分甚至出现亏损。在这种情况下,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我决定放弃一年5个多亿美金的批发业务,全面转型零售。我这么做不仅是因为批发没有利润,更主要的是坚持批发就会激化和供应商的矛盾,失掉苏宁转型零售的机会。

  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想不通,不愿放弃,因此,我不得不在会议上放出狠话,“谁再说要搞批发就开掉谁。”

  转型必须有壮士断腕的气魄。从2000年以后的十年,苏宁第二次创业,加速商业连锁扩张。当时我们喊出“在全国开出1500家店”的目标时受到业界颇多质疑,压力很大,甚至有些零售同行嘲笑我,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关于竞争

  我们从1990年创业开始,一路走来遇到过形形色色各种对手。

  在我们规模还很小时就遭遇南京的八大国有商场的联合挤压,但我们以小搏大,出奇制胜,在南京轰动一时,被誉为是“小舢板大战八大航母”。到后来两强争霸,甚至全球500强的跨国零售企业进军中国时,我们从来都是主动迎战,但都笑到了最后。

  2005年一家美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很多媒体认为我们日子要难过了。当时有记者就问我打算怎么办。我说它是一家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企业,但五年内不会考虑它。

  这位记者朋友没听懂我的意思,接着问“那五年之后呢?”我笑了笑说“五年我都不考虑,五年之后可能他们就要退出中国了。”结果它在2011年时就悄悄退出中国市场,算一算刚好五年。

  这不是说我是预言家,而是因为我很清楚它虽然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但是投入不足、速度不够,5年时间只开了9家店,而同期我们开了1300家店,它错过了在家电连锁爆发式增长时期大幅扩张的机遇,没有通过快速壮大规模来降低成本,自然无法抓住普遍对价格十分敏感的中国消费者,而这就注定了它在中国发展的失败。

  商场如战场,如今面对一个初出茅庐,规模只有我们十分之一的对手挑战,我们更多的是觉得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

  当时他们知名度很小,但是苏宁已深入人心,所以对手很可能是想借此来炒作。当时我在国外,我们易购的副总直接在微博上公开迎战了,承诺价格永远比对手低。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电商也纷纷加入进来,原本是我们的周年庆瞬间演变成整个电商行业的大战。

  一番较量下来,苏宁易购[微博]一天就产生了5000多万美金的销售,是日常销量的8到10倍,流量也暴涨了近10倍。前一天全球网站排名还在600位左右的易购,一天时间便最高冲到了62位。

  回国后,我来到他们的办公区,鼓舞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说:“你们年轻、有激情,我愿意与你们一起站在苏宁易购这辆飞驰的战车上并肩作战。”

  关于新挑战

  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也不只在线上,而一定是要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

  在去年底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赌约,中国一个地产界的企业家和一个互联网界的企业家,以中国零售业的未来为筹码,下了一个1个亿人民币,大约相当于1640万美金的赌约:说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那位房地产企业家就给互联网的那位1640万美金,否则就反过来。

  这两个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但是他俩一个是做房地产起家的,一个是做互联网起家的,他们两个拿中国零售业的未来打赌,这似乎有点干涉我们零售业的内政了吧?

  在我们有20多年零售业经验的从业者来看,互联网本质上还是一种工具,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但它同时又是大势所趋,当它像空气一样弥漫整个社会时,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要互联网化。所以将线上线下割裂开来,讲谁比谁更好,我认为都是片面的、不专业的。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也不只在线上,而一定是要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

  而且传统纯电商平台存在着商品性能展示不充分、商户信息不对称,不能满足消费者立体式购物体验的需求,无法全面地服务商户、培育品牌。比如买个彩电,视觉效果如何?买个服装质感如何?买个单反相机,镜头成像效果如何?等等。这些都是没法单纯靠网上体验来解决的。

  此外,对电商平台成本低、价格低的认识,也是比较片面的看法。在中国至今仍没有盈利的B2C独立电商企业,依托平台的网上商户,超过80%的也是亏损的。

  面对这样的先天不足,纯电商模式只能是一种过渡模式。那苏宁应该如何发展呢?答案是以手机和Pad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有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2亿户,智能手机年销售量达2.7亿部。我们意识到这将给全球零售业带来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推动零售业的第三次浪潮已经到来,那就是线上的便利性与线下的体验功能完美融合的O2O模式。而且相对纯电子商务这种过渡性的商业模式,O2O或许会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零售业转型变革的方向。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省人大代表遭“情妇”发照片举报
  • 体育318分创纪录!全明星东部胜西部 欧文MVP
  • 娱乐曝柴静美国产女 抱孩子回国被目击
  • 财经评论:统计局房价数据已背离楼市真相
  • 科技揭秘抢票软件黄牛链条:批量卖12306账号
  • 博客陶短房:加拿大真要拒绝中国富豪移民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吐槽开学魔咒:老妈比老师狠 考研成绩
  • 连平: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银行
  • 慕白:央行在倒逼银监会吗?
  • 杨佩昌:令中国人诧异的德国物价
  • 谢作诗:看病难看病贵是破坏市场之过
  • 叶檀:悲剧的金融摇滚明星朱长虹
  • 苏鑫:影响房地产热词 互联网和信托
  • 投资独行客:从洗脚城兴衰看消费升级
  • 梅新育:索罗斯情人与拉美经济动荡
  • 张化桥:中国人的感恩之心哪里去了?
  • 谢作诗:界定土地产权是农民致富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