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回忆70年风雨路:曾半夜饿醒吃中药解饿

2014年01月23日 16:26  人民网 

  柳传志首度回忆70年风雨路

  刘阳 贾洪芦

  联想控股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近日首度回忆自己70年来走过的风雨路。这位企业家几乎随新中国一同成长,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窥见中国社会的变迁。

  与新中国共成长

  “我1944年出生上海,祖籍是江苏镇江,1949年我们举家搬迁到北京,我在北京上小学和中学,1962年在西安上大学,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66年大学毕业,后来文化革命,被分配到成都国防科工委十所,就是茶店子那里。1971年的时候重新分配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工作,1976年文化革命结束,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1984年底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事创办了联想的前身。”柳传志回忆道。

  柳传志几乎是随新中国一同成长的,这段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成长历程也给了他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经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有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时代。我是摸过象的人,我会尽量客观的回顾过去,无非是想给历史,让后来的人从各个角度能看到中国当年真实的历史。我讲历史,希望后人以史为鉴、以史为记,也想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希望是什么。”

  经历物质匮乏时代和文革期间的迷茫

  在1949年至1966年间,也就是文化大革命以前,整个社会物质是极大的匮乏,柳传志回忆道:“大家知道1958年到1960年这些年,粮食供应极其短缺,不仅是农村,城市也是定量供应,定量就是给粮票,当年我念书的时候,我记得我是32斤,中学生是32斤定量,半斤油,一月一斤肉,因为没有油水,我有次夜里把我饿醒了,实在睡不着,就把中药银翘解毒丸吃了。”即使是这样,少年的柳传志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充满理想的精神面貌。“我当时自我的感觉,1966年以前几乎完全就是这样,天天向上,充满朝气,理想坚定,坚决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这是完全真实的想法,这是当时那个阶段,从小到大始终是这样的。”

  1966年至1978年间,文化大革命开始至改革开放开始,国家经济几乎崩溃,社会倒退,也深深影响着整个社会人民的精神面貌,使这一代青年人充满迷茫和不知所措。

  “我的个人表现,文化革命开始时积极响应,1966年10月开始受到多方面影响,比较怀疑和迷茫。”“自从邓小平出来以后又开始心中活跃,批邓开始以后悲哀转为了愤怒。”柳传志回忆道。

  搭乘改革开放首班车 成就个人理想

  1978年到2013年改革开放,中国逐渐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面对峰回路转的时代环境,柳传志等一批企业家乘上了这趟飞速前进的列车。谈到这个阶段,柳传志难掩对邓小平的敬佩之情:“邓小平同志等领导人以真心为了中国人民好的态度,用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争取来了改革开放大环境,环境好到是我们这代人做梦也想不到的。如果说历史有拐点,把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非常了不起。改革开放的环境,我特别的珍惜,特别的重视,特别的小心,是因为经历过那个环境,我才知道这个环境来得多么的不容易。”

  伟人创造了一个好的时代,但同时,好的时代也给了一批有志青年一个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机会。柳传志表示:“特别感谢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使我自己的中国梦超出了预期。当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办联想,当时没有更高的追求,我只是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觉得我能干点事。谁知道后来做了以后,我又提了更高的目标,就是想创造一个中国品牌的电脑,做到跟外国人竞争,竟然能成为排在世界前列的品牌,这个远远超过我原来的预期。我新的预期,是希望培养一批领军人物,能在若干年后有几个联想系的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个梦想也远远超过我自己的预期。”

  坚定改革信念 认清自己与社会

  立足现在,面对未来,柳传志承认现在存在的腐败、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但对中央改革充满信心。“对于现在的状况,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和决定让我们企业界很受鼓舞,我还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两个讲话,一个是11月的讲话,一个是12月的讲话,我自己的体会,在经济政策上,国家深化改革力度空前。”

  面对未来,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对待未来,我觉得我自己要明白我是谁,我觉得也要让朋友们明白我们是谁,我们是要在中国长期生存和发展,希望稳定发展的人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部署自己的企业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弱势群体得到实惠。我觉得只要把共产党执政为民真正做好,把经济政策、政治政策做好的话,我觉得像雾霾、环保、产能过剩等等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花絮老同学眼中的柳传志

  马源华是柳传志的校友。1969年后,他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成都,但还是经常联系。“以前我出差去北京,都会去他们家坐坐。现在跟他有邮件联系。”谈起柳传志的变化,马源华讲到,年轻的时候柳传志做事更冲动。在经历了磨砺后,变得更加稳重。“一件事情有六七成把握的时候,他再去做,做该做的事情。一旦发现问题,他就会停下来想一想。如果实在不行了,就不干了。”

  “柳传志在大学时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他和太太都是成绩很好的学生。”马源华认为,柳传志在沉稳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不愿被束缚的心。“他敢于突破框框,很有主见,而且做事很有前瞻性。”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深化改革小组会议与会者名单曝光(43人)
  • 体育澳网-李娜进决赛 恒大930万欧签迪亚曼蒂
  • 娱乐春晚彩排张国立调侃李敏镐 苏菲献春联
  • 财经担保公司遗言:4万亿退潮企业客户多人死
  • 科技官方:周二我国互联网异常因受攻击
  • 博客纽约博主:警察为什么敢打中国老人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中学激情健美操受捧 阵容让人震撼(图)
  • 刘杉:投资与房地产是经济双拐
  • 华生:成功现代化的密码是什么
  • 高善文:中国经济希望正在孕育
  • 周天勇:厘清房地产税改革的十个问题
  • 水皮:肖钢凭什么吃哑巴亏
  • 张炎夏:10亿农民进城都会有工作
  • 王志乐:放开合资股比有利全球汽车业
  • 周彦武:中国钢铁产业面临崩溃危险
  • 永新人:应当给公务员加薪但不是现在
  • 陶冬:2014年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