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住宅开发的顺风顺水到商业运营的如日中天,再到文化旅游产业的全面进攻以及国际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在外人看来,王健林的每次转型和扩张都“如履薄冰”,但就是这些看似不可实现的冒险想法,王健林却将其一一变成现实。
提到万达,熟悉房地产业的人大概都会情不自禁用“帝国”来形容它。无论是惊人的发展速度、庞大的资产规模还是越来越完备的产业链,万达无疑创造了一个神话。在每一次转型和“大跃进”式发展的背后,是其掌门人王健林的国际化野心。
□人物故事
>>发家
棚户区改造挖出第一桶金
王健林,1954年生于四川苍溪县元坝镇,1970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同年7月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两年后,34岁的王健林初入商海,成立万达集团并担任董事长。
企业成立之初,在得不到计划指标和土地的情况下,王健林把当时没人愿意做的棚户区旧城改造项目作为万达的首块试金石。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敢于冒险的性格,让王健林尝到创业甜头,旧城项目让他赚了1000多万元。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万达年房屋销售量已经占大连市房地产销售总量的两成以上,在大连房地产企业中脱颖而出。“从地区小公司到全国性公司,经受的磨难和被别人的鄙视,至今记忆犹新”,王健林曾在多个场合如此表示。企业成立之初,他曾为了一笔银行已经承诺的2000万元贷款跑了50多次,遭受无数白眼和冷遇。
而从住宅开发转向商业地产,是从2001年开始。“对于住宅来说,房子卖完了现金流就上去,卖不出去现金流就下来,很不稳定,更不要说国家政策调整的时候”。在正式进入商业地产之前,为了寻求稳定现金流的方式,王健林曾先后尝试过制造业、变压器、超市等多个领域,后来最终确定做不动产,因为“至少盖房子的那一半是熟悉的”。
王健林的商业地产之路并不顺利。从2001年到2004年,万达不断试错,曾做过222回被告,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天天跟法院打交道”。不过,十年以后,万达俨然成为中国的商业地产翘楚。
>>出海
一年宣布一个国际项目
2013年6月19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7层,59岁的王健林站在这里,与他三十而立时的光景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一天,他宣布了在英国的两项投资:3.2亿英镑并购英国圣汐游艇公司以及7亿英镑投资建设伦敦万达酒店。这是万达第二次扬帆出海。
“以后大概每年会宣布一个项目”。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是王健林二次出海的十足野心和信心。
时间回溯至2012年5月,同样的地方,万达宣布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AMC影院。此次并购合计花费万达31亿美元。虽然万达因此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但巨资收购、亏损现状以及经营前景,都让王健林饱受业界质疑。
“对于前景,我当时也并不乐观”。王健林事后透露,按照万达的激励制度,曾提出允许2012年亏损2700万美元,但是没想到当年就盈利5000多万,同比2011年增长10%以上,在美国这样成熟市场环境下,这种增幅很难得。与并购AMC历时两年的曲折谈判不同,此次出海英国可以说“顺风顺水”。据王健林透露,伦敦酒店的投资是万达内部员工主动发现和推荐,公司只考察了三天就拍了板,“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王健林很少在意别人的评价,他更善于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决策的正确性。也许正是第一次出海带来的好收成,王健林刚毅的脸上少了一丝对未来的隐忧、多了一点猎人在成功捕获猎物后的兴奋。
>>转型
做文化产业是被逼上梁山
就在宣布英国两项投资的前一天,王健林出现在江西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的开工仪式上。
在国际舞台上挥斥方遒的王健林,在国内也同样彰显极大的野心。“想要什么必须有什么,缺什么就自己来”,这是王健林的理念。
这个总投资金额400亿元、总建筑面积480万平方米、预计2015年底开业的万达城,规划包括文化、旅游、商业、酒店、滨湖酒吧街五大内容,是继今年哈尔滨、合肥之后万达对外宣布的第三个百亿万达城。虽然尚未看到开业后的成果,但每次说到万达城,王健林都野心满满。在他看来,这款具有“革命性”的新兴产品,意味着万达向文化产业发起全面进攻。
万达向文化产业的转型,最早是从电影院开始的。“作为购物中心的配建,我们先后与时代华纳和广电集团谈合作,但并不顺利,最后被逼上梁山,只能自己来做”。万达院线成立当年便实现盈利,以后每年增速超30%。“文化产业没有天花板”,他说,新的消费升级趋势、国家产业政策扶持以及为万达今后二十年储备长期核心竞争力,是促使其转型的三大动力。
>>交班
完全退休估计要到2020年
对于王健林来说,2012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不仅是万达文化产业的发展元年,商业地产收入也首度破千亿,集团总收入更超过1400亿元,比肩万科。在这一年,王健林的个人财富也不断激增,以460亿元身家再成中国首富。
在越来越多第一代地产大佬选择急流勇退之际,关于万达的接班人话题也日益浮出水面。“他(王健林独子王思聪)只是在集团挂了个名,他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王健林并不讳言,未来万达由职业经理人接管或是子女经营,并不是问题,关键这个人要能够胜任。
不过,王健林的勤奋和工作热情在业内是出了名的,“现在万达的文化旅游规划我亲自在抓,这个工作需要牵头的这个人掌握创新的方向,这个活儿我觉得给别人可能也够呛,可能就是没完没了的汇报,没完没了的推迟,所以我自己来抓这个,我完全退休估计要到2020年。”
□人物素描
军人的出身 神一般的存在
“胆子要大,脸皮要厚。到了黄河心也不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是王健林在多个公开场合说过的话。一路走来,他始终独辟蹊径、拒绝模仿。
军人出身的王健林,凡事喜欢制定目标,他是一个坚定主义者,无论打几百场官司、多大的困境,他都会坚持不懈。王健林不是一个刻意低调的人,他喜欢直言直语,有问必答,跟他做事情喜欢迎难而上一样,每次接受采访时,他也喜欢有挑战甚至“刁难”的问题,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他有像鹰一样的眼神。
正是这样的强硬性格,让王健林在万达“像神一样的存在”。说一不二,上下员工对其恭敬有加;管理严苛,在有些人眼里甚至有些刻板。
王健林是个极为“苛刻”的管理者,“大干快上”是他的目标。万达有自己的信息研发管理中心,每一个项目从开始到最后都实行模块化管理,从建造、设计、招商到现金流,每一天要做什么事情都有详细的编制,稍有差池便会亮起警告的“黄灯”甚至“红灯”。他要求每个万达广场在拿地后18个月就要开业,这样的速度在地产界相当罕见。
虽然待遇丰厚,但很多人无法承受这样的高速运转,因此,万达内部员工尤其是高管的流转率非常高,万达也因此成为商业地产的“黄埔军校”。
资金、速度、规模、人才,外界对万达的质疑从未停息,但王健林的脚步却越走越快。
□人物对话
王健林:万达有钱但不傻
作为一个超级庞大的产业王国,万达的扩张之路上一直争议不断,关于出海、关于资金、关于速度、关于规模。就连最近的国足教练卡马乔下课,也让万达陷入舆论风波。作为这个帝国的掌门人,王健林已经习惯在聚光灯下驳斥外界的种种质疑。
出海多花冤枉钱?
三项海外投资都不吃亏
问:有声音质疑万达在海外买的资产并不值那个价。你如何看待这种评价?
答:关于AMC,当时公司账面还有几亿美元现金和一个上市公司股票,除去这些我们要支付20亿美元左右,这样折合下来我们购买的每块屏幕大概3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在中国,每块屏幕的价钱至少要400万元人民币,所以我们一点也不吃亏。
关于7亿英镑投资建伦敦酒店,很多人觉得万达买亏了。实际上我们买地成本大概只有9000多万英镑,按10.3万平方米的地上面积算,楼面价大概是900多英镑/平方米,而周边房子平均售价14000-15000英镑/平方米,我们的楼面价仅相当于周边房价的十四分之一,在中国不可能有这样低的价格。
万达是一个不笨的企业,我们在海外也不会盲目掏很大一笔钱就买一个酒店,我们不干这个傻事的。
频繁投资很缺钱?
总投资额不能简单做加法
问:万达在国内外频繁投资,最近三个月光是建万达城的总投资金额就将近千亿级,万达哪来这么多钱,是否面临如外界所言的资金困局?
答:外界对万达资金状况的质疑,纯属误读。我们宣布的每个项目都是总投资,不是当年投资,而当年的投资金额,也不是全部由万达出。每个项目投资额大概分成三块,一是注册资金占40%,是万达的自有资金,二是银行融资占30%,三是预售款占30%。
对于一个万达城项目来说,其运营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这样每年的投资额就被切分成十分之一左右,而再将这十分之一除以三份,便是万达当年的投资额。譬如一个总投资额为400亿的项目,当年投资可能只要十几亿。
万达城是升级品?
“升级版”说法是在侮辱我
问:万达城是万达最新推出的文化产业项目,它与万达广场究竟有何区别?有人评价说是万达广场的升级版,是这样吗?
答:我非常不喜欢这种说法,把我们用心血努力创新出来的产品说成升级版是不对的,那是对我的侮辱。文化旅游城和万达广场至少有几个不同:首先是投资规模和业态不同,万达广场投资几十亿,以商业为主,而文化旅游城投资几百亿,以文化和旅游为主,商业只占很小一部分;万达广场的目标可能三五百个都是有的,而文化旅游城最终在全国就10个左右。
其次,文化旅游城的科技含量不同于万达广场,文化旅游城是万达在商业、文化、旅游产业多年经验的集大成者,具有项目创意世界唯一、设计团队大师组合、万达拥有知识产权三大特点,开发门槛之高很难被后来者模仿和复制。
万达指定卡马乔?
指定卡马乔是胡说八道
问:关于卡马乔与万达的关系,最近被传得沸沸扬扬,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
答:现在很多人说是万达指定了卡马乔担任国足教练,足协被动接受,这个完全是胡说八道。
万达当初与中国足协签约整体赞助协议的时候,我们就提出可以帮助提供优秀教练的人选名单,当时我们给足协提供了四个教练名单,第一名是里杰卡尔德,拿过3次欧冠,再就是现在巴西国家队主教练斯科拉里,然后是克林斯曼,我们把卡马乔排在第四位。
我们给的是一个建议名单,足协也可以自己再去选,但为什么最后选了卡马乔?这个过程万达没有派人参加,谈判的合同我们也没有签字。从我内心来讲,更想促成里杰卡尔德,虽然他的工资比卡马乔还要高,但他的年龄、威望和带队成绩都很好。里杰卡尔德也表示愿意来京谈判,但那时正好赶上北京连续下大雨,航班全部取消,就是跟中国国家队无缘。而至于后面还有几个他为什么没有选,我们都不清楚。
万达是守约的公司,契约内承诺的事情肯定全部兑现。即使再选其他人做主教练,我们还是会支付这部分钱的。
京华时报[微博]记者 潘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