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英暴富背后:谁是推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30日 15:17  新华网

  已经过去的10多天中,浙中小城东阳市,两个话题引起了全国注目:一是“圆明新园”项目最终被叫停,二是“富姐”吴英案一审开庭。而在当地,由于牵涉面最广而受议论最多的,还是那个出生于1981年,年仅28岁的“女富豪”。人们在反思,谁,是这出“暴富”闹剧背后的推手?

亿万富姐吴英审判现场。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 摄

亿万富姐吴英审判现场。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 摄

  “习以为常”的民间借贷?

  4月16日,上午9点半,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吴英案一审首次开庭,超过50家境内外媒体到场旁听。

  庭审仅仅开始不到10分钟,在场的数十名记者就共同被“雷”到了——吴英当庭翻供!公诉人指控,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吴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个人或企业名义,采用高额利息为诱饵,以注册公司、投资、借款、资金周转等为名,从林卫平、杨卫陵、杨卫江等人处非法集资,所得款项用于偿还本金、支付高息、购买房产、汽车及个人挥霍等,集资诈骗人民币达3.89亿元。

  “我对检察机关的指控有异议,借钱是为了公司经营,我没有挥霍。”当金华市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许达将1608字的起诉书宣读完毕时,头梳马尾辫,神情平静的吴英吐辞清晰。

  随后的庭审,吴英反复强调自己“正常经营,如果不被抓,本色集团肯定有利润还掉这些借款”。她承认,为了筹集资金,保持公司运转,甚至不惜给借款人每万元每天35元至50元不等的高额利息。

  “在东阳,民间借款习以为常,我不认为我是在搞非法集资,更不是诈骗。”吴英说。

  对此,公诉人卢岩修和许达用多媒体演示方式出示了100多人的证言,包括吴英自己的供述予以反驳,认为吴英故意伪造印章用于非法集资,将非法集资的资金用于个人挥霍,显然已经构成集资诈骗罪,应予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采访到一位2006年在东阳担任过政府领导的人士。他说,浙江民间资金充裕,互相借贷往往连借条都不打,也是常情。吴英一开始也没在东阳借钱,而是找的义乌人,这恰恰在东阳布置了迷局,人们还真以为她是一个大老板!“幸亏处理得及时,假设持续到现在,吴英集资的钱恐怕早就不止几个亿,几十个亿怕都有了!”这位知情者表示。

  政府监管有没有失责?

  随着庭审的持续,检方提供的证据逐步勾勒出吴英“暴富”神话的框架:

  2006年秋天,时年26岁的吴英以亿万富姐的身份突现东阳。之后,她在东阳等地置下大宗固定资产,并高调向学校和贫困学生捐款,并完成了15家公司及分公司的设立登记、备案事项,此后注册成立浙江本色集团。

  而据那位知情者表示,吴英在东阳开设的企业,确实“独树一帜”,比如,她的洗车店是免费的,洗衣店也是前100名免费,她的家具产品卖得很贵,却随货赠送彩电、冰箱……一时间,东阳老百姓纷纷为吴英喝彩,甚至当地政府也有人提出:“像吴英这样的好企业家我们不支持,还有什么样的人我们才支持?”

  “当地政府官员有没有牵涉其中?”记者问这名知情者。

  “主要领导干部应该没有,太下面的一般干部就说不准了。”知情者称,在他看来,吴英更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子,作生意毛手毛脚的,至于去“经营某些政府的路线”,吴英似乎还不懂。并且,当地党委、政府里也始终有一部分人在追问,吴英的巨额财富从哪里来?洗黑钱、诈骗、走私、贩毒、非法集资?

  知情者透露,尽管当时东阳市委市政府也不掌握吴英财富的来源,却对其保持了相当的观察和距离——派出了一位副市长去找吴英了解了情况,但并没有领导为其公司经营去出席剪彩等活动——而同时,包括浙江省公安厅、当地公安部门,都开始悄悄关注这个神秘的年轻女人。

  媒体报道变成“护身符”?

  就在本色集团扬名天下半年后,2007年2月7日下午5时许,吴英在首都机场被抓获。至此,吴英“暴富”神话宛如肥皂泡,被戳破了。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的公诉人在剖析吴英案教训时,提到了部分媒体报道在吴英案前期“不可忽视的作用”。

  2006年秋,吴英高调向东阳歌山镇西宅小学和磐安贫困大学生分别捐赠80万元和50万元。也就是从此时起,浙江省内外就有一些媒体开始关注吴英,用大量篇幅报道解读吴英的“暴富神话”。而当随后吴英注册成立浙江本色集团,她旗下所谓的家居市场、建材市场和本色概念酒店“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也伴随着媒体的报道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金华市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许达深刻剖析了吴英案的教训。“吴英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巨额资金,一方面是以高利息为诱惑,同时利用媒体炒作提高自己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推进她的非法集资。”

  据悉,吴英在媒体上的最初亮相是在2006年8月初,当时是为磐安贫困大学生送了50万元学费,但影响并不大。形成巨大声势是在两个月之后,一家媒体以三个版的篇幅报道“东阳女演绎暴富神话”。随后,另一家媒体也以两个整版加头版导读的方式,推出长篇报道《亿万财富是怎样炼成的》。紧接着,上海一家媒体也以三个版的篇幅再次炒作吴英的“暴富神话”。连篇累牍的报纸报道,网络论坛上火红的争论……无论人们猜测结果,毫无疑问的是,吴英“火”了,以她自己都料想不到的速度,几乎在一时间成了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对此,连吴英自己也说,“媒体的炒作让‘本色’成立不到半年时间就全国有名,这种不用广告费的宣传效益何乐而不为”?

  同时,媒体的炒作迷惑了不少放贷者的双眼,正如许达说,“其实大多数借钱给吴英的人对她的实力并不真正了解,只是相信了媒体的报道。”

  而值得令人深思的是,庭审当天,不但吴英在法庭内宣称“如果不抓我,我能还得上高利贷”,就是在法庭外,也有一些普通群众,成了吴英的“支持者”,他们抱怨说,如果政府不把吴英抓起来,说不定自己的投资能赚回来……

  而可悲的是,谁都清楚,吴英还的钱,是靠着借了更多的债,还了一家人,背后可能还要牵连十家人!

  吴英案虽然只是一个个案,但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思考,除了政府、媒体、相关金融机构要加强管理,一部分民众中的侥幸心理、贪便宜心理,是不是也是推动这个不满30岁的女性走向审判台的“推手”?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