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8日,香港最知名的商人之一、荣氏家族的第三代传人荣智健辞去中信泰富董事长一职。而在5天前,作为对中信泰富涉嫌虚假陈述和串谋欺诈行为调查的一部分,香港警方搜查了该公司总部。
荣智健及其所代表的荣氏家族的命运,一直被公众高度关注。曾经的中国式民族工商业与政治之间的广泛联系,不但给荣智健这位资本运作的长袖善舞者提供了远较他人华丽的舞台,也提供了他个人成长的非凡际遇。荣智健黯然谢幕,但荣家的故事显然远未结束。荣氏家族的荣耀沉浮,已然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轨迹的重要部分。
中信泰富换帅
本刊记者/孙春艳
2009年4月8日,衔玉而生、商场戎马半生的荣智健,无奈地选择了“退位让贤”,辞去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下称中信泰富)董事长及主席职位。当天下午6时15分,67岁的荣智健乘坐一辆灰白色私家车,从香港金钟中信大厦驶出,坐在车上的荣智健神情疲惫,满头白发映衬得脸色黯然。
中信泰富大股东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下称中信集团)新闻发言人冀峰当天发给《中国新闻周刊》的传真显示:“中信泰富召开董事会,同意荣智健先生辞去中信泰富董事长的请求,同意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先生接任中信泰富董事长兼总经理。”
从去年9月中信泰富投资外汇衍生品巨亏以来,中小股东要求荣智健辞职的声音此起彼伏。而截至3月25日,中信泰富香港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荣智健仍坦言,“目前仍没有考虑过退休问题。”而该公司的业绩显示,中信泰富在2008年净亏127亿港元,总负债与2007年同比翻番。
事情的急剧转机发生在4月3日。3日9时左右,20多名香港警方商罪科探员到达中信泰富集团,搜查了中信泰富高层人员的办公室,并带走多箱档案及电脑等证物。
“香港警方的高调介入,使荣智健辞职一事最终提上日程。其实在投资巨亏爆出后,荣智健就应该选择安全降落,而不是像今天这样被动辞职。”一位接近中信集团高层的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她并且认为,中信泰富是中信集团香港分公司,并非荣家个人的公司,投资巨亏给其他股东带来了损失,作为中信泰富集团董事长的荣智健必须对此负责。
此次由在中信集团位高权重的常振明坐镇中信泰富,香港市场反应良好。4月3日在香港警方介入调查后停牌的中信泰富股票,在4月9日复牌当日从9.47港元迅速回升至10.62港元,全日升幅为10%以上。
被迫“硬着陆”
拥有两万九千名员工的中信泰富,在香港是一个无人小觑的商业王国。香港市场上戏称之为“紫筹股”,意即中信集团作为大股东,等于在这支香港蓝筹股上加了一层红色。
而自去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曝出炒澳元巨亏的消息后,市场对荣智健的去留开始关注。中信泰富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立即引咎辞职。作为财务部主管的荣智健之女荣明方,被降职减薪。
中信泰富在10月20日发表的公告中称,为对冲澳元升值风险,锁定公司在澳洲铁矿项目的开支成本,中信泰富与香港的银行签订了四份杠杆式外汇买卖合同,其中三份涉及澳元,最大交易金额为94.4亿澳元。而令中信泰富损失最为惨重的,就是其中一份澳元外汇合约。按照合约内容,中信泰富每月以0.87:1的固定价格用美元换澳元,合约在2010年10月期满。
由于澳元在2008年下半年大幅贬值,一度跌至0.6:1美元左右,导致中信泰富损失严重。中信泰富在12月2日的公告股东通函显示,由于澳元的进一步走低,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合约亏损总额已扩大至12月2日的186亿港元。
香港政府多部门对中信泰富的调查也由此展开。去年10月,香港证监会对中信泰富展开调查;12月中旬,香港警方商业犯罪调查科也介入调查,但当时中信泰富相关内部人士并不认为公司高层会被刑事起诉。今年1月17日,调查再次升级,香港证监会开始调查包括荣智健在内的中信泰富17位董事。
4月3日,香港警方商罪科高调突袭中信泰富总部,对中信泰富影响巨大。当日9时许,中信泰富职员刚刚上班,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多位警员就搜查了中信泰富高层人员的办公室,警方逗留一小时之后,运走大批文件。
中信泰富内部的工作气氛此后更显紧张。员工接到内部通知,称不排除香港警方进入员工寓所搜查,并呼吁集团员工与香港警方合作。随即,4月7日上午,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和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来到香港中信大厦。
中信泰富员工已经对高层的人事变动有了心理准备。不过,当这一天到来时,个别女职员仍然禁不住饮泣,气氛伤感。
4月8日下午2时半,与荣智健一同辞职的董事总经理范鸿龄逐一跟员工握手道别,荣智健并没有出现。公司高层表示,常振明上任后,暂不裁员、不减薪。
此时,即将公布重大人事变动的香港金钟中信大厦门口,挤满了记者。据在场的一位记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荣智健的车子离开大厦一段距离后,荣智健回头深看了一眼他为之奋斗了20载的中信泰富总部。这一刻的心情,别人也许无法体会。
显然,一个属于荣智健的中信泰富时代已成过去。4月8日,荣智健在辞职函上这样写道:“商业罪案调查科根据搜查令要公司及董事提供资料,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这个现实,本人觉得退位让贤,对公司最为有利。”
4月3日,中信泰富在停牌公告中明确表示:香港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要求中信泰富及其董事就2007年和2008年签订的外汇合约,以及从2007年7月1日至2009年3月16日期间发布的公告提供详细资料,以调查中信泰富是否存在“公司董事做出虚假陈述”,或者“串谋欺诈”的违规行为。
“外汇衍生品巨亏事件后,市场已经对中信泰富管理层非常失望。警方的调查,更使投资者担心,该公司会否无法持续经营。”国泰君安香港公司分析师罗雷(KEVIN)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直接因袭英美法系的香港证监会,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极为严格。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98条规定,“披露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资料为刑事罪行,经循公诉程序定罪,最多可处罚款1000万元及监禁10年。”
时任中信泰富主席的荣智健在去年10月20日召开的记者会上曾表示,早在2008年9月7日,公司已察觉外汇合约会“带来潜在风险”。但9月12日,在中信泰富下发的有关子公司大昌行的股东通函中,却表示“就董事所知,本集团自2007年12月31日以来的财务及交易状况概无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
《中国新闻周刊》联系多位香港业界人士认为,香港警方商罪科的高调调查表明,警方已掌握中信泰富高层触犯刑律的确凿证据。而荣智健本人,可能在半年或者更长时间里,需要不断接受警方的问讯。显然,这对中信泰富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因此中信集团及时对中信泰富进行人事调整,实属必要。
中信泰富曾经是上个世纪末中资企业在香港的一个重要平台。中信集团发给《中国新闻周刊》的传真也表示,“今后中信集团将充分利用中信泰富作为中信集团非金融业务的优势,提振投资者对中信泰富健康发展的长期信心”。
但对今后中信集团全面接手中信泰富后,将有怎样的发展计划,冀峰并没有透露。
“去荣智健化”难题
中信泰富是一家综合性的实业公司,其前身为泰富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泰富发展)。事实上,说中信泰富是荣智健一手打造的一个公司,并不为过。
1979年10月,荣智健的父亲荣毅仁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后来的中信集团),中信集团在香港的分公司中国国际信托(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香港)也同步建立。1987年,已经在香港奋斗8年,并赚得第一桶金的荣智健正式加入中信香港,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荣智健任职之后,首先向中信集团要求人事和经营的决策权。在得到中信集团的许可之后,中信香港从此正式步入荣智健时代。1990年,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发展49%的权益并注入若干资产,其中包括港龙航空38.3%的权益,荣智健本人也成为泰富发展的董事。第二年,泰富发展更名为“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意即后来的中信泰富。
中信香港一直把中信泰富视为大陆的一个融资窗口战略性资产的收购平台。凭此背景,中信富泰的商业帝国版图,在1990年至今的不到20年间,已经从房地产、贸易延伸到隧道、民航、水厂、发电、公路等战略资产范围。
荣智健本人在“中信泰富”的股份,也经历了显著变化。1996年,中信集团配售3.3亿股中信泰富股票给以荣智健为首的管理层,荣智健持股上升到3.8亿股,成为仅次于中信集团的第二大股东。荣智健本人也藉此三次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
对于荣智健在中信泰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中信集团也做出了高度评价。在4月8日的声明中,中信集团表示,“中信集团对荣智健先生为中信泰富公司的创建、成长多年来的辛勤操劳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然而,此次荣智健辞去中信泰富之职,也为中信集团全力介入中信泰富创造了机会。“20余年来,荣智健已经把中信泰富经营成一个独立王国。”一位在中信集团工作十余年的管理中层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对于中信集团而言,显然更希望,作为融资窗口的中信泰富,对中信集团能更透明、更亲近一些。
其实,荣智健以67岁之龄仍任职中信泰富主席,已经破了中信集团60岁退休的人事规定。去年10月,中信泰富爆出投资澳元巨亏155亿港元消息后,中小投资者纷纷给予荣智健以辞职压力。而中信集团内部部分高层也认为,应该立即令荣智健辞职。但碍于荣智健本人的家族背景,中信高层对此事一直犹豫不决。
但事情的演变之剧烈,已经由不得中信集团从容做出决策。中信泰富传出巨亏之后,股价从9月初的27.3港元跌至10月24日的5.06港元,跌幅为82%。股价风雨飘摇,救市如救火。无奈之下,12月中旬,中信集团一次性注资中信泰富15亿美元,约合116亿港元,以期平抑市场悲观情绪。
此次注资后,中信集团在中信泰富的持股比例,由29%增至57%。荣智健本人持有的中信泰富股份,则由19%下降为11.5%。按现在中信泰富10港元左右市价估算有40亿港币。
“去年年底,荣智健如果自己请辞,不仅可以保留荣家在中信泰富第二大股东的位置,还可以选定接班人,为子女在中信泰富的前途留一条道路。”前述接近中信高层的人士表示。
荣智健的长女荣明方,目前是中信泰富集团财务部的董事、中信泰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主席,同时兼任香港东区海底隧道公司董事。长子荣明杰,目前担任中信泰富公司董事,以及中信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董事。
但荣智健并没有选择退却。分析人士认为,荣智健此举,也令其子女在中信泰富的未来难料。
荣智健曾在一次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抱屈说道:“中信香港我经营到了今天,你要问我,我也可以讲,我问心无愧。中信香港集团成立以后,总公司调拨给我们3000万美元(当时约20亿港元)的开办费,这3000万美元我早就还了,我还交给了总公司110亿港币现金。”
但中信泰富受益于中信集团,却是不争的事实。1998年,中信泰富因过度扩张又正逢亚洲金融危机,中信集团以10亿计的港元出手,帮助中信泰富渡过难关。2008年年底澳元巨亏之后,中信集团又以116亿港元注资帮其脱险。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中信集团内部,甚至为此纷争很大。有些管理者认为,应该先让荣智健退位,再注资也不迟。
4月1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泰国帕塔亚向港澳记者表示:“中信泰富发生的问题,要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和金融监管的法规来进行处理,内地和其他各个方面都不要干预。”
中信泰富与中信资源整合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中信集团除了调派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管中信泰富外,还派了数名中信集团高层进驻中信泰富,准备逐步接掌管理层。
3月25日,在香港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中信泰富宣布委任两名非执行董事张极井和居伟民,前者为中信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助理及战略与计划部主任;后者为中信集团董事及财务总监,同时也是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信证券、中信银行等公司的非执行董事。
现年52岁的常振明,是商界罕见的7段围棋高手,国内著名棋手刘小光评价常振明下的是“聪明棋”,思维灵活,手段很多。
2001年,常振明曾成功拯救中信嘉华银行。2000年, 中信集团嘉华银行原董事长金德琴因贪污受贿,挪用巨额公款,被判处无期徒刑,中信嘉华银行濒临破产。2001年,常振明临危受命接掌嘉华总裁一职。上任后,常振明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动作。2001年11月,斥资42亿元收购华人银行,到2002年上半年,中信嘉华的净利润增长了22.6%。中信嘉华银行从此起死回生。
但这一次拯救中信泰富,困难似乎不小。常振明上任之后,曾公开表示要与媒体界朋友茶话共叙,但近日,他突然称“很疲惫”而不能履约。
长期关注中信泰富的罗雷(KEVIN)介绍,中信泰富目前的市场处境极为困难。中信泰富在2008年净亏127亿港元之后,今明两年还分别有93亿元及56亿元的债务将到期。而截至2008年底,中信泰富的净负债权益比率达到了71%,高于50%的警戒线。
此前,中信泰富所投资的西澳铁矿项目,因资金匮乏被迫停期一年;在航空业整体亏损的状况下,中信泰富持有近18%股份的国泰航空也很难盈利;此外,中信泰富的商业地产项目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而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整体前景不甚明朗,其在上海接手多个大型综合性商业项目,仅陆家嘴新金融区这一个项目,总投资就高达219亿元左右。
“今明两年,中信泰富还债压力很大,短期估值低于内在价值。中信泰富主业繁杂,现在如果做减法,长期前景才会被业界持续看好。” 罗雷(KEVIN)如此建议。
困难情况之下,只有钢铁似乎还一枝独秀。中信泰富曾先后收购了内地三家特钢企业,是国内特钢的龙头。2008年全年特种钢业务净利润大幅提升68%,盈利达28.44亿港元,成为对中信泰富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西澳铁矿建成后,一年能开采2700万吨钢材,将成为中信泰富盈利的另一个增长点。
因此,多位业界人士估计,常振明可能以特钢、铁矿等作为中信泰富重点发展业务,出售国泰航空、香港东西两隧道、澳门电讯等股份。
更有可能的是将中信泰富与中信集团重合的业务进行全面整合。常振明对此态度已经明朗:“中信泰富这个公司是好的,中信泰富资源整合很有前景。以前中信集团有些公司和中信泰富有竞争关系,以前只是持股29%的股东,但现在我们是大股东了,不仅要避免竞争,还要进行整合。”
从竞争到整合,两字之差却走过了整整20年,“分久必合”的中信泰富,在2009年迎来一个别样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