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秋华:玉堂金马 春华秋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16:18  《中关村》

  在中国乐坛,马秋华的闻名遐迩并非因为她所身披的“金戈铁马”光环,而是源于她进行着最为普通的声乐教育,但她却将这种教育搞的有声有色,并发挥到了极致,为繁荣我国的声乐事业作出了贡献。

  Ma Qiuhua: A golden  Vocal Music Education Teacher

  本刊记者/沙 磊

  2009年央视春节晚会上,当戴玉强、王丽和王莹三位美声歌唱家在华丽舞台出色献唱时,马秋华正和家人在江苏老家过年。对于她的学生登上春晚舞台,她并不陌生,且习以为常。

  马秋华这位辛勤耕耘的声乐教育家为国家和部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声乐人才,每年中央台等全国性文艺演出活动中,许多年轻有为的歌手都出自她的门下。

  27年来,她专门从事美声、民族、通俗声乐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这三种唱法中游刃有余地穿梭。到目前经培养的学生有数百余名,其中近六十人次在国际、国内声乐比赛中获大奖。她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地区进行声乐讲学活动上百余次,听课和被辅导的学生有六千余名。

  这位曾经全军艺术院校中最年轻的教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出版发行三种唱法声乐教学系列,对我国的声乐教学事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虽然马秋华与其丈夫金铁霖被媒体喻为“金戈铁马”,“但从工作事业来讲,我们各干各的。做的是同一件事儿,两个都是独立体。声乐教学是一百个人一百个教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009年,马秋华教师已正式调入中国音乐学院。“作为一个老师,做好本职工作,把学生教好,培养人才是最大的责任。”马秋华说到。

  点燃自己 照亮别人

  马秋华说,来找我的学生,我觉得好的,是人才的话,一定会给他创造条件,全力培养。教师这个职业,确实是一个奉献的职业。原来年轻的时候感触不太深。现在年纪大了深有感触。人在年轻的时候是在铺垫,等真正取得一点成绩以后,就慢慢地老了,看到自己的学生一个个成才,心里是很有成就感的。

  “另外,老师要有一个平衡的心态,你培养的学生创造了财富,学生能够生活好,创造那么高的经济效益,那么受欢迎,尽管老师也拿不到,我也会很高兴。所以,我觉得老师是一个精神的大款。虽然我们没有他们那么有钱,但是我就跟我儿子说,我和你爸爸是精神的大款。”

  “我觉得教学就和做生意一样,要看准市场。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考虑到观众喜欢什么,如果是在课堂上为了上课而上课,为了教学而教学,就会缺乏生命力,没有意思。我在教学生的时候,不管你是哪种唱法,都是融会贯通的。”

  马秋华是唱美声出身的,“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民歌我也可以唱,像我教过的一个藏族学生索朗旺姆和阿斯根,我在教他们的时候,我学到了一些民歌,包含一些西藏歌曲演唱的韵味和风格;像我在教一些蒙古族的歌手,比如像萨仁呼,他现在名气是在民族歌舞团的德德玛之后。我学到了蒙古歌曲短调、长调是怎么演唱的。教学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教学相长嘛!”

  “因为歌唱本身是无边界的,是专业人员把它分成了美声、民歌、通俗进行演唱,对于观众和老百姓来讲,他喜欢什么,什么就是好的。老百姓喜欢流行、民俗的,他们一定有喜欢的道理。我们培养的学生,不管哪种唱法,必须拿到大众中去,让人民大众去检验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不是受欢迎的。”

  马秋华坦言,我一直从事声乐教育事这个职业,非常愉快、幸福。因为接触的都是小孩子,教到20多岁以后毕业了,接着又来一批,你和他们在一起,就会觉得自己心态很年轻。应该说这个工作我是非常热爱的,这么一种状态下,能够很安静、单纯的做一件事情。

  张扬个性 因材施教

  近些年国内的比赛,不管是金钟奖、青歌赛,还是文化部的文华奖,这三个中国最大的权威性比赛,马秋华的学生获奖是相当多的,并且在美声、民歌、通俗三种唱法当中都获得了大奖,学生都表现的比较出色。

  “在美声当中,戴玉强、王丽、王莹,这三个都是我的学生。他们都是在美声接上前辈的衣钵,目前观众比较熟悉的歌唱家。”马秋华骄傲地说。

  戴玉强是学习美声的,他是马秋华到军艺培养的第一批学员,在民族声乐的国家级比赛中,得过三个金奖,两个银奖。戴玉强自己说他是马秋华的第一位大弟子。“小戴真正到专业院校学习声乐,是1991年从军艺开始的。在我们合作的一开始,我给他唱了一些民族声乐作品,改掉了他演唱的问题,增强了他演唱的色彩。然后,又开始唱一些美声作品,现在观众熟悉他的还是美声唱法,小戴是一位非常全面且难得的男高音演员。”

  在演唱中,技能就是歌手在演唱中的共性,技巧就是他们自己演唱的个性。“在戴玉强跟我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他掌握了这些技能,他的个性同样明显。虽然大家多数对他的认识是美声,其实他的民族唱的也很好。”马秋华表示。

  马秋华紧接着说,王莹是中国美声唱法第一个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开个人演唱会的。还有王丽,到我这里来的时候是十七八岁小孩子,她24岁之前在中国所有声乐比赛中都获得了金奖,并成功的地扮演了中国第五代《江姐》。

  “没有人的成功是一步到位的,都是经过常年的积累、沉淀,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他们都是每年要参加各种晚会,在海内外比赛中斩获大奖。十三届青歌赛民族唱法二、三等奖得主,十一、十二届青歌赛美声唱法一等奖得主分别都是我的学生,尤其是流行唱法,姚贝娜、曹芙嘉、阿鲁阿卓、汤飞分别都获得了十三届青歌赛的一、二、三等奖。”

  马秋华丝毫不保留让学生成才的教学经验:

  第一,学生获得这种大奖需要常年的积累,教学更需要积累。我已经在大学中从事专业的声乐教育28年了,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第二,这也是运气,发现了这么多的好苗子。当老师发现好苗子后,老师就要给他进行定位,明确他适合什么,适合往哪方面发展,包括他的外形,是“大笑”适合他,还是“微笑”适合他。她是冷面好,还是热情一点好,我们都是要给他提出建议。

  第三,定位之后,要对他进行设计、包装。这是一条龙的,不是说光教你唱歌,给你技术就完了。因为现在的比赛,大家都是在一个很高的大平台上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歌唱功夫,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大家在这个平台上拼的就是风格、修养和感染力,他的唱法能否打动观众。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这方面是很重要的。

  第四,怎么样去和市场接轨,这也是我需要思考的。我的学生参加比赛,我都要亲自到场,衣服怎么穿、耳环怎么带,都要和她的歌曲风格吻合;表演、动作,全部都要和她的歌配套。目的就是让大家看到后,完全感到协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经常说,评委也是人啊,他也是老百姓。你的歌声感动了他,你让他心灵受到了震撼,他就会给你打高分。就像一个教育家,和一个教书匠是不一样的,这要花大心思的。所谓的怎么样才是一个‘大家’,‘家’不是随便说的。我不敢称我是教育家,但是我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