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彼得-德鲁克:管理之父的旁观人生(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6日 17:16  《中国商界》杂志

  德鲁克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提出并回答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德鲁克认为要想知道什么是一个企业,必须从理解企业的目的开始。企业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在德鲁克看来,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适当的定义:创造客户,企业的基本功能就是营销与创新。当代营销学第一人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曾经指出,“如果说我真的是营销学之父的话,那么德鲁克就是营销学的祖父”。对于创新,德鲁克倾注了半辈子的心血。受著名经济学家、创新大师约瑟夫?熊彼特的影响,德鲁克将“实践、创新,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作为自己从事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和衡量自己一生成败的标杆。

  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的序言中,德鲁克道出了自己对管理本质的理解。他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的管理理论自实践而产生,又以实践为归宿。事实上,德鲁克一边教书,一边做咨询,一边写作,三种不同的身份塑造了他独特的研究方法与成文风格,也形成了他区别于别的管理学者的重要特征。

  德鲁克强调开展管理研究必须以知识和责任为依据。他把管理学确定为一门应用科学,它需要解决的是复杂的企业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必须以知识和责任为依据。当企业管理者在苦思冥想如何提高员工生产率时,德鲁克提醒他们应该特别关注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并开展卓有成效的知识管理;当企业管理者在绞尽脑汁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时,德鲁克指出企业必须在其能力范畴之内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盈利能力并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利润不是企业行为和企业决策的理由或根本原因,而是对其有效性的一种检验。

  毫不夸张地讲,德鲁克的许多管理思想都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也引领了时代的发展。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管理有真谛,但管理无模式;管理要从实际出发,管理还要与时俱进。

  从容睿智的旁观者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终其一生近百年,德鲁克始终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来感受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从事管理学研究近60年,德鲁克也始终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洞察这个学派林立的行当。旁观者不是戏剧舞台上的主角,主角可以得到雷鸣般的掌声;旁观者也不是观众,观众只能随着剧情的进展而被动地释放自己的感情。旁观者是站在舞台的侧面,他们既可以近距离地观看、欣赏并揣摩演员们的倾情表演,也可以全方位地感受观众们的真实反应。当代管理第一人只是管理的旁观者,这一“悖论”无疑可以给所有从事管理学研究的人带来警醒。

  但是,旁观者是有风险的。在《公司的概念》这部作品中,德鲁克阐述了通用汽车公司在组织管理上的独到之处,也毫不客气地总结了通用汽车公司管理上存在的四大问题。此言一出,整个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层对德鲁克都相当不满意,通用公司老总斯隆先生更是在任何场合都不提及这本与他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书。但是这个汽车巨人在20世纪后半叶举步维艰,通用汽车公司差一点就被斯隆设计的精密的平衡组织所搞垮。历史证明了德鲁克作为旁观者的正确性。

  旁观者的视角和思维肯定是与众不同的。1971年秋天,德鲁克离开了曾经任教20多年的纽约大学商学院,到美国西部的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授课。这个选择反映了他对当时的管理学研究和教学的日益不满。克莱蒙特研究生院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经济和管理,而且要学习历史、社会学、法律和自然科学,这与德鲁克信奉管理学应该是一门综合的人文学科,而不是一些细分学科的组合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加州温暖的阳光之中,这位睿智的旁观者坚持了自己的学术原则。

  与出尽风头的演员相比,旁观者是孤独的。尽管德鲁克被尊为“现代管理之父”,但经验主义学派在管理学研究中不属主流,因此很难在学术论文中发现有人引用他的“研究成果”。在德鲁克的作品中,极少看到什么“模型”和“论证”,鲜少用数学公式来炫耀自己的学识,取而代之的则是朴实无华的文字和直指人心的观点,立意鲜明,行文简单。由于德鲁克的著述缺乏“理论的神秘性”,他长期未被美国学界主流真正认可。德鲁克本人也清楚的意识到,他这名旁观者从来就是一个学院派的“边缘人”。

  1999年,在德鲁克90岁生日时,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他说:“每五年重读一遍《莎士比亚》!”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这是一份迟到的荣誉,当时德鲁克已经93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