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尚福林:股改尚未成功(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11:46  《当代金融家》

  后股改时代坚决不纠偏

  后股改时代,股改后遗症逐渐暴露。主要表现在,锁一爬二使大小非减持压力延后,而错误的新股发行机制,使股改之后的大小

  限源源不断,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能力,没有一个市场能够承受大小非、大小限再造一个流通市场的压力。

  人们曾寄希望于股改对价与全流通使中国股市走向公平。实际上,股改也确实起到了短暂的镇痛作用,类别股东投票制与股改议价机制,使中小股民的否决权第一次有了作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长期存在,通胀初期消费与工资逐步上升而物价并未大面积上涨的美好感受,让股市如沐春风。但股改之后增加的大小限,大股东对市场毁灭性的巨额再融资计划,都在说明,我们必须要进行二次股改。

  市场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是不成熟的市场,只能靠机制一步步加以完善,实事求是地承认这一点并不丢人。证监会也确实进行了完善,如2006年是证监会出台政策和管理办法最多的一年,全年共发布了20多部证券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则。在市场下挫的逼迫之下,证监会终于出台了现金分红与再融资挂钩的举措。

  这一切都很重要,但比起大小非与大小限来,不过是在做边角的小修小补。要命的是,在股改大计基本完成之后,尚福林却一再表示与市场化亲近之意,他从来不承认大小非是市场的主要问题,对于不断增加的大小限也不置一辞。事实上,如果抱持这样的理论,中国就不应该实行“非市场化”的股改,如果说大小非已经支付了对价,那么,大小限应该如何处理?在全流通时代不进行警示,以50倍以上的高市盈率发行,创造出数倍于流通股的非流通股,要说监管层没有责任,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抱着资金供求关系这一明显错误的理论,为了刺激股市,证监会先是不停发行新基金,新基金无法奏效,开始搞融资融券等金融创新,如果这些举措能够见效,A股市场不需要进行刮骨疗毒式的股改。

  投资者需要的是明确的预期,而通过股改前后的管理者的态度,反而模糊了投资者的预期。虽然中国资本市场建立预期需要从货币发行体制的改革,央企上市公司的市场化到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定位的预期,绝非尚福林一人可以左右,但他仍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证监会主席面临严峻考验,如股改之初,大力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推进改革进程,是唯一出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