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财富地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6:12 《商界时尚》

  新富翁的6条路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渴望变得富有。《赢在中国》、《波士堂》、《创智赢家》等宣扬创富的节目开始在电视荧屏上占据一席之地,富豪英雄们正成为媒体上金光闪闪的明星,在通向自我财富的路上,所有人都跃跃欲试。可是,就致富的方法而言,人类致富的路途虽然越来越多元,聚敛财富的速度虽然越来越快,但方式上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无论是公元3000千年前的古文明,而是今天的信息时代,成为新富翁的途径大多只有这6条路。

  最古老也最为人熟知的一种,是经商。虽然已无法考证出世界上最早的商业行为是何时产生,但以物易物的方式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人类私有观念的产生而发展起来,司马迁记录吕不韦的发家手段,“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从上古时候起,商人们就懂得雇用一批员工,贩卖或生产某种产品或物品,以此赚取利润,然后将赚来的钱雇用更多的人,组建更大规模的公司,贩卖或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赚更多的钱。在今天的富豪榜上,上榜的富翁们大多数都是靠这种方式取得个人的庞大财富。除了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外,经商还包括一类“职业经理人”,他们是从创业者手中接下经营重担,成功后接由高薪、分红、股权激励等方式跻身富豪行列,唐俊、潘 刚、阿里巴巴的卫哲,都是这类人的代表。

  总之,在经商的世界中,集聚了世界上最多的富翁。

  成为富翁的第二条路,不依靠经营实业,而是透过投资来完成。不用说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股神人物,中国股市上曾轰动一时的“杨百万”、林园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中国股市的1.3亿股民,也希望能透过对市场的准确把握,能够迅速地从投资工具上赚到足够多的钱,让自己成为富翁。基金、黄金、艺术品在最近两年的火热,就是这条路的最好写照。人们经常援引的经典案例是:如果你在1965年把1万美元交给巴菲特,到了2000年,你将成为坐拥5100万、名副其实的大富翁。错过了那一年没有关系,假如你在1978年买了彼得•林奇操盘的“麦哲伦基金”,到1990年林奇退休时卖出,1万美元也会变成700万美元。

  第三种致富的途径,不创业也不投资,而是凭恃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可能是富翁当中最有趣,也最能产生励志效果的一群人了。足以致富的技能几乎包罗万象,无论是运动、演艺、发明、写作,都有机会实现“知识就是金钱”的想象。在运动界,美国的NBA、欧洲的足球场、F1的赛车场,都是一个个百万亿万富翁们扎堆的地方,乔丹曾经就有次报怨说,每天早上80美元的餐费,让他都吃不饱;演艺界则不必说了,好莱坞一线演员都是“2000万俱乐部”的成员,一部影片的片酬高达2000万美元;写作这种以往被认为清寒的工作,如今也变得有钱起来,《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靠一支笔就生出了10亿美元的财富……此外,还有无数的律师、医生、工程师、财务顾问等专业人士,都是靠着自己的知识积累下了大笔的财富。

  第四种成为富翁最轻松的方式,当然是靠着继承祖上的遗产。据统计,全球最有钱的400名亿万富翁中,有4成左右都是靠着继承遗产而来,例如全球著名的连锁超市“沃尔玛”的创办人山姆•沃尔顿去世后,留下的遗产就让他的遗孀和子女个个成为亿万富翁,即使是比尔•盖茨,其财富也少于沃尔顿一家人的总和。

  在上述4种方法之外,还有两种发财的途径让人前仆后继地投入。

  一种,是寄望于横财。尽管这种投机型的致富手段只存在极小的机率,但仍然可能为幸运儿带来巨额的财富。去年双色球彩票就曾开出了上亿的大奖,中奖者在一夜间就跻身亿万富豪的行列,而因为彩票出现的百万富翁,更是每周都有。

  除了横财之外,“从政”也是成为富翁的一条可行之路。虽然从政的动机未必是求富,但财富经常伴随财富而来,例如封建时期的帝王将相,独裁国家的独裁者、腐败高层官员,以及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客,多是社会上的富翁一族。他们依靠政治地位取得经济资源,然后再用经济资源巩固自己的政治版图。在美国,合法的政治捐献和优厚的待遇,让议员们个个都跻身全美最富有的1%人口;在保留了皇室的君主国家,王族成员们一出生就享受着荣华富贵。

  新富翁的两大定律

  选对路途之外,新富翁们的成功还必须要遵循两大“致富定律”,才可能守住财富,累积财富。

  定律之一是:富翁的收入必然大于支出。这句大白话可能会让人嗤之以鼻,但这却是富翁成为富翁,穷人成为穷人的最主要分野。很多人期待成为富翁的原因之一,无非是想一尝挥金如土的滋味,但如果真正进入富翁的世界,却能发现成功的富翁大多少有挥霍的习惯,相反还视土如金。有人曾经对美国身价超过百万美元的富翁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他们发现高收入的人并不必然成为富翁,真正的富翁通常却是低支出的人。他们很少换大屋,买新车,这也正是他们成功的原因:长时间内的收入大于支出,才能保住自己的财富。

  这个结论看来如此简单,但却如此重要,任何人违背这一基本准则,就算家财再多,收入再高,也迟早变成一个穷光蛋。孟尝君门下曾经食客三千,但正是因为这三千食客的支出太大,才导致他坐吃山空。许多曾经名利双收的歌手演员,也正是因为挥霍无度,违背收入必须高于支出的铁律,最终不得不申请破产。

  定律之二是:富翁的财富必然来自财富。很多人都知道“利滚利”的道理,却没有多少人体会到它的威力。举例来说,一个拥有千万存款的富翁,如果把钱存进银行,按年利5%计算,一年光是利息就是50万。而月薪一万的中高层白领,不吃不喝也要4年才能赚足这笔钱。这还是最不会赚钱的富翁,倘若他把钱投在年均回报率百分之十的投资工具上,几年就可使财富翻番,富者愈富,而普通人更是难以追赶。

  延伸阅读

  世界财富地图上的中国

  “如果1975年到2002年间的经济增长率能够持续下去,2015年中国将生产世界财富的27%。在公元1年的时候,中国曾经生产了世界财富的26%,但是之后一直持续下降,到1960年,中国只生产了5%。在中国恢复她在世界财富地图中的位置时,如同公元1年少有人居住时的情形,美国将只占有世界财富的小部分。而非洲大陆仍然在世界财富中只占有很小的份额。东欧区域同样会继续下降。”

  这是一组特别的地图。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社会与空间不均衡研究所”制作的《Word Mapper》六张地图,纵横于公元1年、1500年、1900年、1960年、1990年和2015年间,财富全球流转一目了然。中国在其中的位置起伏也同样清晰。

  在这些地图上,国家和地区的领土大小并非真实地理面积,而是以购买力指数为基础,以美元来测定的各国的国内生产总额(GDP)规模的比例图示。按照这样的计算——2015年,中国将拥有世界财富的27%,在财富地图上,已经远远超过真实领土在全世界领土中所占比例。这样的胜景,甚至超过了公元1年的中国汉朝,那时的中国拥有全球财富的26%。

  在公元1年财富地图中,中国和印度占有世界最主要财富份额。财富分配地图也和当时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图非常相像。农耕时代,人几乎就是最主要的生产力,早已学会利用铁器和牛耕的华夏民族和人口众多、土地平坦的恒河流域,自然在地图上占据着最大面积。

  此后公元1500年地图看来几乎是公元1年的翻版。此时正是中国明朝中叶,国富日盛,但这一年也是转折之年。历史学家阿诺斯将他的《全球通史》分为上下两卷,就是公元1500年之前,下卷是1500年之后,他把公元1500年做一个分水岭。公元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当中,而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8年达•迦马绕过好望角,找到通往印度的航路,1520年麦哲伦从大西洋来到了太平洋,环绕地球一周,1500年后,各个种族集团就是各大民族,各大洲开始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看似变化甚微的图景背后将是一场剧烈变革——在全球大额货物贸易迅猛增长同时,千年来东方积累的财富和美洲大陆未被开发的资源将流向西欧,并被看不见的“资本之手”所操纵。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化进程的他们成为世界霸主,而中国和印度则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开始了上百年的衰落和沉睡。

  1900年的地图便是结果。中印地图已被蚕食,而美国和西欧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财富版图膨胀。时间到了1960年,财富地图像是1900年的翻版。这一年,封闭的中国,财富份额跌至历史谷底。1990年,世界财富增长经历了“黄金期”,人均GDP比30年前翻了一番,财富流转也开始折变。狭长的日本列岛在图中膨胀成“紫色气球”,以韩国为首的亚洲四小龙崛起和中国10余年的改革开放,令东亚开始丰满起而,欧美也依旧保持坚挺的原样。

  而按照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2015年的地图,毫无疑问将会看到财富由西向东转移的流向,中国将膨胀成和日本相当的“气球”。

  有关财富的5本哲学方法论书籍

  《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The Evolution of Leisure

  托马斯•古德尔(Thoms L.Goodale)、杰弗瑞•戈比(Geoffrey Godbey)/著 成素梅等/译(云南人民)

  这本书和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不同,写作的时间在1980年代末,写作的角度与笔调也更加轻松,因此读来真是如原书书名所说,“休闲的演化史”,远较平易近人。

  “工作是空闲时间的反义词,但却不能作为休闲的反义词……人人都会拥有空闲时间,但并非人人都能拥有休闲……休闲不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更是一种理想。”作者的这段话,可以看作全书的精神所在。希望透过阅读来掌握财富的创造的人,不应该错过这一本书,有了财富而不懂休闲,那是多么煞风景的事。(傅凌)

  《与成功有约》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著 顾淑馨/译(三联)

  从小到大,你是“习惯”成功还是“习惯”失败?本书原文书名为“高效率者的七个习惯”,就是本教你培养成功“习惯”的书。1990年问世以来,至少在全球70个国家推出32种译本,销售超过1000万册,作者柯维也因此被《时代》杂志选为美国25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柯维说,“习惯”是知识、技巧与意愿三者的混合体,要培养成功者的习惯,这三者缺一不可。无论你追求的是个人生涯的成长,或是专业领域的成就,书中所提出的七大基本习惯都值得你仔细品读,正如作者所说,这些习惯是“放诸四海皆准”、“常保快乐成功的不变真理”。就算没时间看完全书,强烈建议你至少读读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很可能将带给你一种“新的思维”,帮助你“虚心踏出成功的第一步”。(沈云骢)

  《思考致富圣经》Think and Grow Rich Action Pack

  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著 可贞/译(陕西师大)

  想致富,除了脑袋要充电,心灵也需要进补——本书即被公认为心灵进补最有效的鸡汤。虽然书末的“行动计划”,会让照着做的人看起来有点拜金(例如写下心中渴望的金钱数目,晨昏大声朗读),但是希尔所提出的致富方法十三步骤,倒是刺到许多人的痛处。例如,第一步的“必须有欲望”(desire,不是hope,也不是wish),其实点出许多人一方面想发财,另一方面却光说不练的惰性;第六步“转化欲望为具体行动”,道出了计划的重要,及一般人疏于规划的致命错误。作者分析超过2万5千名经历失败的人之后发现:缺乏决心,是一切失败主因之首。或许你还是不习惯书中从头到尾都带着强烈“有志者事竟成”的励志口吻,不过希尔这么做可能别有用心,因为,你很可能就是那种梦想致富,却没有决心采取行动的人。(沈云骢)

  《下个富翁就是你》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

  汤玛斯•史丹利(Thomas Stanley)、威廉•丹寇(William Danko)/著 张美惠/译(时报)

  假如你以为穿戴名牌、上高级餐厅、开名车、住豪宅,可以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有钱人,这本书会重重拍在你脑袋上。作者针对美国身价超过百万美元的富翁所完成的调查指出,出乎一般人(包括作者自己)意料,富翁们的真实生活远不如电影中所描述的那么华丽。衣,他们很少穿戴名牌;食,他们对鹅肝酱和昂贵葡萄酒没啥兴趣,反而钟爱啤酒与饼干;住,他们大多没有豪宅;行,他们大多只开美国国产车,其中有36%买的还是二手车。从受访的百万富翁身上,作者归纳出致富的七项重要因素,非常值得读者参考。“赚钱能力不等于致富能力,”作者说:“真正的富豪是那些能‘有效率地处理时间、精神和金钱’的人。”(沈云骢)

  《永恒的价值》Of Permanent Value

  安德鲁•基尔帕特里克(Andrew Kilpatrick)著/ 张建平/译(上海远东)

  “如果你在1956年交给巴菲特一万美元,时至今日你可能赚回二亿五千万美元,而且是税后盈余!”本书第一章的第一句话,点出了华伦•巴菲特在投资史上的历史地位,但这不是本书值得一读的唯一理由。很多人或许知道巴菲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价值投资”大师,却少有人能说清楚什么是“价值投资”、巴菲特又是如何操作,《永恒的价值》记录了他“以价值为取向”,“低价购人股票”,然后“将股票束之高阁久握不放”的投资实况。从在股市崩盘中受孕,到波克夏传奇的开展,巴菲特的投资天分在书中一览无遗,随手拈来处处珠玑,例如“投资必须在能力范围内运作”,“赚钱的秘诀不是铤而走险,而是回避风险”等。这里推荐的是根据1998年原文修订版重新整编的中文版,虽然远较原书精简,但已足以让读者充分了解这位大师的一切。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