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财富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6:12 《商界时尚》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财富创造的速度如此之快。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财富的价值如此坚挺。

  从1978年南中国撬开第一道财富之门到今天,中国已经涌现出了上千位亿万富翁。

  财富从哪里来,财富有要从哪里去?

  谁是财富的拥有者,谁成为财富的弃婴?

  当今中国,财富风水是否已经开始轮流转?

  当今中国,谁将成为下一代财富的拥有者?

  策划/《商界时尚》编辑部

  执行/周忠华 苟德平 张罄 彭永迪

  今天的每个人都不会否认自己奔跑在拥有财富的康庄大道上,人人都竭力让自己不落在这场财富盛宴之后,努力通晓一个个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名词,跑赢CPI,跑赢大盘,跑赢人民币升值也跑赢人民币贬值——中国人的财富意识,第一次如此清晰而坚决:富有,更富有,

  30年财富光谱

  1980年代,所有中国人关于财富的原始梦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生活。

  30年后,一群有钱、有闲爱折腾的情趣人士,享受的是在巴黎过完2008年的第一个情人节之后,直接“打飞的”来到阿根廷海边,享受2008年的第二个情人节。

  “情人节事件”貌似和30年财富流转无关。但值得关注的是,财富带来的理想已经从现代转向了后现代。

  1980年代,“冒尖户”和“万元户”是财富人群的直接代表。政府鼓励人们成为万元户的手段颇有意思:奖状和大红花,还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正确的浓郁味道——没有人再信奉“越穷越光荣”的老调子了。

  然后,“百万富翁”出现了。没人考证过,为什么汉语里“富翁”总须得是“百万”级的,不过这说法由来已久,深入人心。尽管在当时,“百万富翁”对国人来说几乎是个遥不可及、甚至还有些让人担惊受怕的梦想。到了90年代,这个人带着他金光闪闪的名号出现了——“杨百万”,再后来层出不穷的富翁、首富中,没有一个人拥有着比他更高的知名度和更鲜亮的时代色彩。财富年年增,首富轮流转。但再没有人被大众偶像化地称为“杨百亿”、“杨千亿”了。

  然后,互联网来了,房地产飙升了,《福布斯》富豪榜引入中国了,财富英雄们开始层出不穷地出现、倒下,他们的故事在市井和媒体上被反复传说。“富豪”的门槛也节节攀升, 一开始有富豪榜时,有1亿元身家的人都已经是大富豪了,而今天,这个数字恐怕连前2000名都进不了。依照2007年的胡润百富榜,第800名富豪的资产也有8亿元,而新科首富的个人资产则高达1300亿元。

  短短30年,中国人从来没有拥有过像今天这样多的财富。除了现金、存款,还有住房、私家车,股票、基金、黄金、古玩,艺术品,都是看得见的财富。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07年10月底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中显示,中国内地拥有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家庭数量就达31万户,居全球第五。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底全国居民存款总额达到16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元,也就是说,仅存款一项,全国每个人平均下来就都成了万元户。

  不管是身家千亿,还是房奴、车奴,今天的每个人都不会否认自己奔跑在财富路上,人人都竭力让自己不落在这场财富盛宴之后,努力通透一个个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名词,跑赢CPI,跑赢大盘,跑赢人民币升值也跑赢人民币贬值。中国人的财富意识,第一次如此清晰而坚决:富有,更富有,而每个人的这些奔跑,这些努力,共同绘制起了一张逐日膨胀的中国财富地图。

  从牟其中开始,首富成为了媒体和大众一边艳羡一边愤怒的对像,年年上榜的名字不同,但大众对财富的渴望和对首富们道德的拷问却从未停止。处于快速发展期中的中国经济,注定了首富的快速催生和财富分配上的缺陷。十年来变迁的中国首富,成为了时代最好的注脚。

  十年首富进化史

  1999年1月,“新中国第一个亿万富翁”牟其中在北京被警察带走,随后锒铛入狱;10个月后,英国人胡润编制的《福布斯内地富豪50强》作为《福布斯》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张富豪榜发布,排名第一的是已故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上榜者中财富最少的不到5000万元人民币,放到今天,连上一个省级富豪榜都困难。

  牟其中的被捕,宣告了一个时代在慢慢结束;《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出炉,则宣告着新的时代在开启。十年来频繁变迁的首富名字和他们的财富总量,正是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缩影。

  从牟其中开始,首富成为了媒体和大众一边艳羡一边愤怒的对像,年年上榜的名字不同,但大众对财富的渴望和对首富们道德的拷问却从未停止。处于快速发展期中的中国经济,注定了首富的快速催生和财富分配上的缺陷。十年来变迁的中国首富,成为了时代最好的注脚。

  2000年的首富仍然是荣智健家族,此后荣氏家族几乎年年都位列排行榜的前几位,显示出这个红顶家族旺盛的生命力。荣智健尽管被称为大陆首富,但他的事业主要在香港,因此早在1995年末他就被列为香港十大财团的第八位。

  下一个出现的首富是从事饲料行业的刘永好,新千年刚刚工始,这一时期首富的行业还没有出现后来那样垄断集中的特色。IT业的冬天还没有过去,从美国到中国,所有IT行业的人员都在喊冷,房地产业虽然已经在狂飙突进,可是比起后来房价一年上涨近百分之百的欣欣业绩,这时的房地产还只是处在首富的培养期。在这个时候,刘永好成为了新的首富,当然,他在首富的位置上只呆了一年,随后就再也没有登顶过,到了2007年,他的财富总量只有新科首富杨惠妍的六分之一,连前十都没有入围。而按照人们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常识判断,从事饲料行业的刘永好,至少在最近几年里都没有重新摘得首富桂冠的希望了。对于一个拥有全世界最多农民的国家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黑色幽默。

  丁磊成为首富则标志着一个“快富”时代的到来,他们的创富方式与上一代财富人物已经截然不同了,荣智健、刘永好们用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财富聚集过程,到丁磊们手里,已经只需要短短几年。从他靠50万元创立网易,然后登顶首富,不过用了短短6年时间,这个过程让当时的中国人都极为惊讶,并因此而相信,转型时期的中国在商业社会已经有了积极的变化。

  中国互联网的春天从2003年开始到来,真金白银如流水一般地涌来,从丁磊、张朝阳,一直延续到后来的陈天桥、李彦宏、马云,他们从创业到完成上市,积累财富的时间大多不过短短几年,却迅速获取了前人需要几十年才能积累的财富。仅去年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后,以发行价12港元计,阿里巴巴4900名员工持有阿里巴巴4.435亿股,市值共计53.22亿港元,有将近1000名员工将成为拥有超过100万港元身家的富翁,媒体因此惊呼,“一个中国规模最大的富人帮由此诞生。”

  然后,轮到了“三届首富”黄光裕,在十年首富榜上,他是连续登顶时间最长的一个:2004和2005年,他在胡润榜上排名第一,2006年,他成为《福布斯》富豪榜的新首富。两张榜虽然时间不同,但因此而肯定了黄光裕的首富货真价实。从1987年北京珠市口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小电器店起步,黄光裕用不到20年时间创造了一个人人皆知的“国美”品牌,黄光裕创造的是一个内地版的“李超人式”神话。在农村捡过破烂、初中都没念完、17岁就出来闯天下,努力、勤奋,加上机遇,也可以集聚巨额财富。

  与黄光裕相关的另一个首富,是他的哥哥黄俊钦,2007年的“隐形首富”。2007年7月9日,黄俊钦控制的地产公司新恒基借壳*ST金泰成功上市,之后连拉刷新中国股市新记录的42个涨停,其账上财富最高时曾达1488亿元,直逼辛苦劳作大半生的亚洲首富李嘉诚(身家约1734亿人民币),也超过了杨惠妍1300亿元的身家。

  和黄俊钦一样,成为首富的杨惠妍,其家族企业“碧桂园”也是从事房地产行业。2007年的富豪榜上,排名前十位的富豪中有超过一半都是从事房地产业,杨惠妍更是首次以超过千亿的身家登顶——房地产首富的时代到来了。

  有人说,杨家碧桂园不止像“卖白菜一样卖房子”,还像“种白菜一样种富豪”,在杨惠妍登顶成功后,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市的“龙湖地产”如果上市成功,内地新首富也许就是个重庆人了。

  2007年的中国财富盛宴,一般是地产,一般是互联网。和杨惠妍相比,马云的个人财富似乎不足以在动辄千亿身家的首富们相提并论,但这丝毫都不影响马云成为2007年风头正劲的财富英雄——他至少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方向——也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方向的人们,才有可能扼住财富的咽喉,成为未来财富的主人。

  30年来,在中国财富流转史上,至少有6个城市的6个高大的财富丰碑矗立在我们面前,足以让未来者们看清这样一个事实,财富最终会流转到什么样的人手中?

  六座城,六个人

  北京 柳传志

  柳传志是一个传奇。柳传志40岁开始创业,用20年时间实现了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创业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跨国企业集团,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让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的梦想——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成功。

  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中,柳传志的烙印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像柳传志这样的人,不可能有联想的今天。 联想创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虽有很好的历史机遇,但社会的观念尚不如今天如此开放。柳传志在年进不惑开始自己的创业,把自己的命运跟联想捆在一起。联想的事业,伴随着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柳传志的商业成熟而成熟,几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上海 史玉柱

  史玉柱,中国民营企业的活化石。在2007胡润百富榜中,史玉柱以280亿元的个人财富位居第15位,这是史玉柱卧薪尝胆数年后再度出现在超级富豪的行列,12年前,他曾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但仅仅一年之后,史玉柱在斥资修建的巨人大厦就资金告急,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巨人财务危机被媒体密集报道,负债2.5亿的史玉柱就此突然消失。

  此后史玉柱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先靠脑白金站稳脚根,最后把保健品的运作模式克隆到网络游戏领域,从而一洗当年三大战役全军覆没的败迹,再次登上富豪榜。这期间,史玉柱还做了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情,他在2001年2月6日的《解放日报》第4版上做了一个特别的广告,标题是两个20多厘米见方的大字“感谢”。广告的内容是:“十年前,巨人创造过辉煌;四年前,巨人跌入低谷;新世纪,巨人从上海复出;感谢上海优良的投资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感谢上海人民的厚爱。史玉柱真的重新站起来了。”

  深圳 王石

  他被称为“深圳名片”,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王石的名字就几乎等同于万科这家全国最具知名度的房地产公司。在中国房地产界,王石和万科就像是一个榜样,一个神话。从2000年开始,他逐渐广泛地走进公共平台和频繁登陆大众媒体。随着入选中央电视台为纪念改革开放20年所拍摄的人物传记片《20年20人》和年度经济年度人物,王石的名声迅速超越房地产界,成为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甚至摩托罗拉也找上门来,请他为一款手机做形象广告。从那以后,五年过去了,这位“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已经成为媒体上的魅力明星,每年都有新的广告代言。他有登山、滑翔、出书等等足够吸引人们眼球的事件,他是成功登顶过七大洲最高峰的四个华人之一。他的每一个动静,都不会被媒体遗漏,他一身名人风范,行走在聚光灯下,他有足够多的粉丝。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财富积累速度的越来越快,房地产企业家成为最闪亮的庞大星群,在他之后,你可以看到聪明的冯仑、狡黠的潘石屹,还有经常招来众怒的任志强。

  呼和浩特 牛根生

  牛根生从未上过富豪榜,却在2007年胡润慈善榜上名列第三,以价值约6.5亿元的股票捐赠紧追85岁的余彭年和捐资10亿元的朱孟依。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他是闪耀着异彩的另类人物,也是在其个人奋斗中最接近企业家终极精神和使命感的探索者。

  1998年,牛根生被内蒙古伊 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职务,遭遇了人到中年重新起步的大转折。从伊 利集团离职后,牛根生曾经到呼和浩特人才市场去应聘,招聘单位的人一听他的年龄就告诉他,“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公司是属于安排下岗的。”1999年,牛根生卖掉他和妻子的伊 利股票创立了蒙牛,立志“再造一个伊 利”,到了2004年,蒙牛在香港上市,成功募集13.74亿港元,此后蒙牛的发展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从1999年创立到,仅仅8年时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二位。从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捐出自己与家人的全部股份(约占蒙牛股份的10%),创立“老牛专项基金”,如今,牛根生已完成过户手续的股份价值6.5亿元。

  广州 杨国强

  杨国强的财富传奇来自于中国房地产业的极速膨胀。17岁前,他没有穿过鞋,也没有新衣服,为省7分钱的饭钱,中午放学还要走一个小时回家里吃;多年以后,头顶微秃、刀眉稀疏的他依然保持着农民的生活习性,不爱穿西装,开会喜欢脱掉鞋袜,盘腿而坐。在碧桂园成功上市后,当日即报收7.27港元,大涨35%,以160亿股总股本计,碧桂园资产总市值达1163.2亿港元,成为内地第一大地产股。即使在当时,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几乎就从来没有听说过碧桂园这个名字。

  杨国强曾这样给碧桂园定义:大规模、快速生产、价廉物美的房屋工厂。这一模式的经典之作,是2001年发展的碧桂园凤凰城。该项目圈地1万亩,从设计、规划、建筑施工到装饰、物业管理都是碧桂园自己负责,实施高度纵向一体化。当时70栋楼同时起建,几百台吊车同时操作,最终以每平方米3000多元的均价推出自带花园的洋房,甚至比同一地段的毛坯房还便宜。据称创下一分钟卖出一栋豪华别墅的惊人纪录,“像卖白菜一样卖别墅”。

  大规模的思路,使碧桂园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地主”。2007年9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认为,“2007年7月末,碧桂园总土地储备量已达到惊人的4500万平方米,超过土地储备量第二的房地产企业近一倍。”再度引发大众争议。

  杭州 马云

  2007年10月20日,香港联交所因为一家内地互联网公司的到来变得异常忙乱。在早间交易的前15分钟,由于买卖活跃,香港多家网上银行、券商、港交所的交易系统因用户堵塞而出现慢机现象,港交所随即宣布,未来将斥资4.5亿港元改造交易系统,以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当天下午,这家公司的承销商宣布行权超额配售1.137亿股——将融资额从15亿美元跃升到17亿美元,这一数字仅次于Google在2003年的19亿美元融资。

  一夜之间,“阿里巴巴”公司就直接晋升到全球互联网企业前6名。而在8年前,它仅仅是一家由18个人用50万元创办于杭州的小公司。上市后,大学英文教师出身的马云和他的这个团队的身价彻底改变。以发行价12港元计,阿里巴巴4900名员工持有阿里巴巴4.435亿股,市值共计53.22亿港元,有将近1000名员工将成为拥有超过100万港元身家的富翁。一家财经媒体事后评论说,“一个中国规模最大的富人帮由此诞生”。

  19世纪以前,53.2%的富豪是靠土地和船运致富;19~20世纪,53.7%的富豪是凭借采矿、铁路和石油产业的获得巨额财富;而20世纪,75.1%的富豪的财富则来自于电脑软件、通讯、金融和直销行业。所有事实都可以说明一点,到了21世纪,生物科技、通讯和网络产业已经无容置疑地成为财富的主要诞生源。

  寻找一个新的财富起点

  如果说,“富翁”是在财富追寻路上已经抵达终点、实现理想的人,富翁正需要新的定义。财富永远在不断流转,在这条河流中,总是随机出现不同的拐点。财富获取的方式在改变,成为富翁的指标在改变,富翁的角色也在改变。重新定义富翁,寻找财富下一个流向的新起点,才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财富的真相。

  如果把人类财富史的跨度拉长到整个人类史的程度,重大的地理发现、科技发现、战争与瘟疫,背后都牵动着人类财富的创造与流失。无论是麦哲伦打开欧洲与远东的通路,或是“新大陆”的发现与占领,本质上都是为了追求致富的机会;而蒸汽机、棉纺机、电灯泡、电脑等科技的出现,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写了人类的财富分配。

  缩短到近代,19世纪以前,53.2%的富豪是靠土地和船运致富;19~20世纪,53.7%的富豪是凭借采矿、铁路和石油产业的获得巨额财富;而20世纪,75.1%的富豪的财富则来自于电脑软件、通讯、金融和直销行业。所有事实都可以说明一点,到了21世纪,生物科技、通讯和网络产业已经无容置疑地成为财富的主要诞生源。

  而中国十年以来的首富历也在更直观地演绎着这种“时势造英雄”的传奇。

  同时,随着财富史越接近当代,财富的集中程度也越来越高。联合国调查现实,到2006年底,2%最富有的成年人拥有全球50%的财富,而50%最贫穷的人口仅拥有全球1%的财富。在媒体竞相报道新科技如何造就新富豪的同时,却有90个国家、高达16亿人口的经济出境比10年前还不如。

  社会财富两极化现象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严重,社会舆论也一再对富翁大加鞭达。但同样和历史上任何时期不同的是,整个社会却并没有产生太多的仇富情绪,历史上因为此类问题产生的强烈阶级冲突更是难见端倪。重要的原因在于,整个人类的经济总量在急剧增加后,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冲淡或者模糊了人们的阶级感受。

  今天,“富翁”最主要的相对阶级,不在只是“穷人”,而是非“富翁”。中产阶级的壮大在世界上任何角落都是普遍存在的现实。在美国,60%的人口被定义为中产阶级。2005中国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11.9%,但人数已经高达1.55亿人。如果说穷人是从仰角90度的位置看富翁,非富翁看富翁的角度,则分布在0~90度之间的所有位置。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心态的变化。

  相较于传统意义的“穷人”,非富翁的财富观有许多特点:他们期待获得金钱财富,却不只满足于金钱财富,他们对“财富”内涵的理解更为宽泛,所有能产生美好感觉的爱情、友情、美丽、尊严、健康等都能让他们产生“富裕”感。

  同时,经济的转型、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也让非富翁们对财富的思考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商业的发展让“富翁活动平民化”成为主流趋势,比如过去很多“富豪级”价格水平的商品和服务商纷纷推出“低价高级品”来争取非富翁们的市场,这在很大意义上模糊了阶级的差别。

  此外,非富翁通常都拥有矛盾的财富观。一方面,他们可望能学会富翁致富的方法,通过取得庞大的财富来消除自身物质与金钱匮乏的不安;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付出在追求财富过程中和成为富翁后的种种代价(如安全、隐私等)。

  这些综合特征让非富翁们比以往的任何人对财富都拥有更多元化的期待,他们的特性让他们不再盲目崇拜“富翁”,却会努力在新的环境里,基于新的财富观,在新的工具和方法中,寻找新的财富起点,学习成为“新富翁”。而那,便是财富这条永恒之河的下一个拐点。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