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永好:建构新农业帝国(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16:14 《东方企业家》杂志
做中国版的尤努斯 《东企》:有人说中国农业正经历一个变局,你怎么看? 刘永好:中国农产业的发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总体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国之后,那时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获得极大提高,中国农业经历了一次质的腾飞;第二个阶段是“文革”之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再次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中国改革开放的农业基础由此奠定。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农民的收入增量超过了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量,但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农产业发展相对慢一些,企业收益比较低,很多从事农产业的企业都倒闭了。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差距:城市收入高,农村收入低,“这种格局对国家的整体发展其实是不利的,而国家也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连续四五年都要出台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东企》:你的意思是目前中国农业正在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那么,这个阶段的特性在哪里呢? 刘永好: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的进城,城市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在13亿人口的结构中,以前大约有七八亿在农村,而现在随着经商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增多,包括他们的家属,大约又为城市消费人群贡献了3亿人口。他们不再是农业的生产者,而是变成了城市农产品的消费者。这样,一增一减,城市消费人群就多出来3亿多,而农村减少的人口,又都是精华部分。 这种人口结构的重新分配,其实就导致农村形成了一个空当:首先劳动力减少,其次就是养鸡、养猪的农户也相应减少,这就导致粮食和肉蛋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形成目前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所以说人口消费结构的重新洗牌,才是目前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近年来城市消费人群对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的期待不断提高,也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中国的食品安全已经成了中国制造安不安全的焦点问题。而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各类消费人群就越是需要物美价廉的安全食品。至此,一个新的农业格局调整价值链形成:首先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大力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其次,农民选择进城,而市场又需要物美价廉和安全的农产品。 《东企》: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想到做产业链? 刘永好:那时要做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是很难的,拿农产企业来讲,你养鸡养多了以后,行情好的时候可以赚一些,行情不好的时候亏得一塌糊涂。所以那时养殖企业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几乎都失败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是2.5亿户农民,而他们养鸡、养猪是不算场地成本,不算房子成本,不算饲料成本,不算劳动力成本,他们养鸡、养猪就是换点钱过日子,高也卖,低也卖。虽然农民不算成本,但做企业要考虑规模,各项开支都要算做成本,你怎么跟他们竞争? 很多时候根本没办法做,因为主宰市场的力量是不计成本的小农生产方式。现在农民朋友自愿地减少了,或者说放弃了小农生产的养殖方式,这就给市场留下了缺口。从这个角度讲是大好时机,意味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机会到了。所以对我们农业企业来讲是好的,对我们国家来看也是好的,借助这个机会,打造现代大规模的企业,成本相对能够控制,可以测算,而且更重要的是产业链,每个环节可以安全,这就是我们国家开始走向现代农业的真正的起点,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我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国家农业社会的革命来到了。 《东企》:你理解的现代农业企业是个什么概念? 刘永好:销售至少100亿元。更重要的产业链规模,产业链的体系,养殖、食品加工等等,联系着千千万万农民朋友,是一个体系的建设,而这个体制的建设非常重要,国际上很多的大企业都是这样的。美国泰森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肉鸡生产企业,2007年其加工20亿只鸡,我们今年达到5亿只就知足了。但是我们的养殖还有一些差异,我们现在饲料足够了,屠宰有了,就是养殖还不够,所以要迅速地填补,要做规模化、商业化的农业产业链,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同时我们走出了一条很好的路,这就是寻求开放式的合作。我们已经引进了世界500强的企业,为什么引进他们呢?因为他们做农产品有经验和技术优势,我们不仅与中国民营企业进行合作,也和国际企业合作。我们跟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一块合作,甚至IBM公司、英特尔公司都希望跟我们联合起来,做一些支农的电子商务。 《东企》:在你要打造的这个农业产业链中,对农民(养殖户)的最大吸引力在什么地方? 刘永好:农业担保公司。比如说,我们帮助农民成立养鸡合作社,在某个区域里找几百家农民,他们养鸡,我们定一个养鸡合作社的规则,共同参与进去。养鸡合作社的社员有权利和义务,比如有享受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权利,有公司农户联合进入产业链的权利;也有义务,比如说他现在的产品应该相配套,不能随便拿出去卖。同时养鸡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达成协议,利益共享,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通常收入要翻番)。 我们建立了这样的体系和规定以后,可能有很多农民希望养鸡,但养鸡需要钱,必须有公司担保。农业合作社没钱,怎么办?这时我们农业企业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拿出一部分钱成立担保公司。我们跟国外的公司讲,你们不是要帮助中国的农民吗?你们是不是拿点钱进来?我们也跟其他的企业讲,你们不是要发展吗?也可以拿点钱出来帮助农民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出一部分,政府出一部分,其他企业出一部分,有可能的话养殖户自己也出一部分,这样就成立了担保公司,由地方负责,它不是金融机构,是个担保公司,没有贷款的权利,只是提供担保。只给农民担保,不给企业担保。这与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创立的乡村银行有一点类似,即对农民进行信用担保,但我们同时又与农民保持合作的关系。 《东企》:这种担保公司已经开始运作了么? 刘永好:已经成立了,有的已经开张了。我们在山东某地投入了1500万,政府出资1000万,现在公司成立了,养鸡合作社也成立了,钱已经放出去了,农民很高兴。 反思与展望 《东企》:新希望从创业至今已经有25年了,这期间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刘永好: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困惑的东西。当初创业遭遇挫折下来之后就没有钱了,那段日子特别痛苦。后来我们养鹌鹑、做饲料,也困惑过。再后来,做农业的该不该投资银行?该不该投资地产?所以我们一直在发展的格局里困惑着。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吸引力大这是肯定的。第二,风险比较多,包括资源风险、市场风险、证券风险等等。所以我们肯定一直在经历困惑。我觉得对我起着很大作用的动力,就是创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这是我们一直的梦想。 《东企》:在压力面前你是一种什么状态? 刘永好: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能够做企业家,除了能拼搏、吃苦以外,还有一条就是心态。我的心态很好,可能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上床就睡着,什么饭都可以吃,从来没有失眠过,生下来到现在没吃过安眠药。在哪里睡都睡得好,无论是条件好的五星酒店,还是很简单的招待所,都能照样睡。前几天到外地考察,一个很偏僻的地方,睡在他们大队的一个棚子里面,我是第一个入睡的。这个无所谓,我们从小吃苦长大的,对条件不在乎,吃饭、穿衣我都不在乎,身体还蛮好。 《东企》:现在如何评价当年的分家? 刘永好:媒体总说是分家,我每次讲的是调整,是向更加规范化的方向调整,总体来说是好的。有人说几兄弟完全重叠在一块,发挥各自的优势会更好,比如说我的沟通、协调、对市场的判断能力比较强,永行的管理能力强,老三的协调能力,老大的科研能力,这种设想当然很完美,但是,早早晚晚都要面对很多问题。几个兄弟都很能干,有问题有不同意见时,就会议而不决,效率不高,这样我们适当地调整,每一部分多以一个人为主,其他人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这样效率更高,动力强,避免了之后出现不和谐。 《东企》:你觉得现在的新希望还是一家家族企业吗? 刘永好:不能简单地说是一家家族企业,从我们的股权关系来看,我们家族占的比重大,但我们的管理基本上不是家族的了,管理层里基本没有家族成员。董事副总裁王航先生,原来是北大的学生会主席,十多年前,邀请我到北大去给研究生演讲时认识的,几年前到我们公司来,这几年表现很优秀,成为了我们的董事、副总裁,也是民生银行的董事,是学金融经济的。 《东企》:在新希望,刘氏家族的这种大股东地位,会有所变化? 刘永好:现在还没看到。 《东企》:你对职业经理人这个阶层最看重哪一点? 刘永好:看重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学历、经历、人品、领导能力,但这些是需要锻炼的,去年我们招了2000名大学生,一般都先放到基层锻炼,有一些不适应的会离开,三年后能留下来的往往都是佼佼者。 《东企》:留下来的人都有哪些特质? 刘永好:第一,有专业有学历有知识,第二,能认同企业集团的文化,第三,能够扎根基层,认同企业的体系,能吃苦、拼搏。另一个方面,我们去年搞了一个管理研修生培训,定点招聘一些优秀的学生领袖,实际上清华、北大、人大、农大、四川大学的学生会干部都有在我们公司。 《东企》:你好像对学生会主席情有独钟? 刘永好:他们从名牌大学毕业,学习能力强,在学生会参与工作,社会工作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号召能力、领导能力,这些人的实际经验还是比较少,我们会进行定向培养,给他们目标,先放到基层,经过两三年努力,就会成为很好的领导干部。就是做领导干部培训的。 今年又有一批这样的人才愿意到来,尽管他们也面对跨国公司较高的待遇和大城市的氛围。我们第一批的研修生,有一个已经在千禧鹤工作了半年多,直接到基层去,熟悉环节,对他们帮助很大。了解工厂,了解企业,这种定点培养会继续办下去。 《东企》:你的女儿也很优秀,有没有过把她列入接班的计划? 刘永好:她现在还在学习过程中,包括在学校和在企业学,她还很年轻,不到28岁。全面做管理这块,还不行,还要时间。当然,这方面每个人的志向是不同的,但是她现在还是在学习过程中。今后根据她自己的意愿到时候再说。 时代烙印 《东企》:你曾经做过多年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同时还连续当选全国政协委员,面对这两种半官方的身份,有时政府的政策与企业家的现实需求并不一致,你是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的? 刘永好: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职位或身份给了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家更大的施展空间。2004年,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教授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深入全国多个省市调查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我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全程参与了此次调查。转年2月份,这项调查就成了政策的重要依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就是著名的“非公有制经济36条”。对于一个民营企业家来说,能够亲身参与并目睹自身阶层声音得到重视和积极反馈,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 我的意思是,你首先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对自己苛刻,但要对环境有满足感;其次,一定要积极利用手中的资源和权利。中国民营经济已经发展30年了,思维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用老眼光看待现在的东西。我从来不对自己的多重身份感到困惑,反而很充实,只要坚持原则,就不会庸人自扰。 《东企》:你提到中国民营经济已经发展三十多年了,其实这也意味着经历了三个年代,即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的头十年,你觉得在这三个年代当中你的时代个性分别是什么? 刘永好: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80年代的个性体现在胆量大、肯吃苦,毕竟这是一个市场刚刚起步的年代,很多东西需要摸索,而在摸索中又有很多东西需要认识、学习,这又是一个吃苦的过程;90年代市场逐步起来了,所以你要讲究营销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协调力”,也就是协调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关系,比如说调整我们的家族企业,其实就是一种协调力;进入新世纪,考验的是你的学习力和格局观。全球化了,你必须有大的格局进行思考,比如说这次的农业转型,其实就不仅仅是农业自身的问题,它牵扯到很多产业和行业,在我看来,它其实是我国三大产业之间的一次整合。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将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区分度会不断变小甚至消失,因为我们现在做的既包括传统的农业因素,也包括金融等隶属于第三产业的因素,而且融合力度会越来越大,国外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了。这就是格局观,也就是说你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微观思考的企业家,还应该是宏观思考的战略家。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年代的特色都是对上一个年代特色的升华而不是抛弃,对于做到基业常青的企业来说,它的时代个性必定是不断扩展和丰富的:把前一个年代的优秀基因继承下来并发扬。 《东企》:30年来,一批一批民营企业家起来了,一批一批又倒下了,你觉得你坚持到今天的主观因素是什么? 刘永好:30年来中国变化太大了,多年来我每年都要参加一些活动,既包括政府的,也包括企业的,经常是一些熟悉的面孔突然就不见了,而又有一些陌生的面孔出现了,这可能就是中国民营经济30年来的一个主题吧:总有人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也总是有人脱颖而出,我觉得这就是新陈代谢,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时刻知道自己肩上还有责任。刚创业的时候我必须为我们全家的付出负责,现在我必须为3万多名员工的吃饭问题负责。有了责任意识,你就有可能知道哪些危险是不值得的,哪些挑战又必须是不得不面对的。 《东企》:这两年崛起的一些新锐企业家大多与新兴行业有关,比如说IT、互联网,而这些行业又更注重商业模式的重要性,你这一代与他们有什么不同? 刘永好:这一代新兴的企业家确实都很能干,他们对商业模式更感兴趣,很少会考虑企业的固定资产、员工的多少甚至规模的大小,更加理性地去思考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一批80年代开始创业的人来说,无论是个人的成长经历还是企业的成长经历都要更艰辛、曲折,因而面对困境可能会更加从容。 《东企》: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你如何让自己跟上它的步伐? 刘永好:必须要学习。每天早上,我手下的一个专门的班子都会把当天重要的经济资讯整理给我,我要花半个小时去读。与此同时,我们还有一个“智库”,包括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我们的高管,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开一次会,对新希望甚至整个宏观经济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让我受益匪浅。还有就是我十分愿意与企业家朋友们分享观点,无论国内国外,有机会我就会请教。● 刘永好的“行业榜样” —— 美国泰森食品公司(Tyson Foods) 美国泰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Tyson Foods Inc.)创始于1935年,总公司位于美国阿肯色州。泰森公司于2001年与美国IBP公司合并,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鸡肉、牛肉、猪肉供应商及生产商,也是最大的牛皮(盐/蓝湿皮)和猪皮生产商,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泰森在美国鸡肉市场占比为25%.经历了70多年的稳健成长,现列世界《财富》500强中第二大食品公司。2004年度营业收入为264亿美元,当年平均每周屠宰加工17万头牛和36万头猪。 美国“泰森”食品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完善的客户服务培训、强大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支持。其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也是麦当劳和沃尔玛的全球合作伙伴。在中国,泰森食品为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餐饮企业供应鸡肉类产品。 刘氏兄弟的希望事业群构成图希望集团是刘氏四兄弟于1982年开始创建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饲料及食品生产。1995年刘氏兄弟对希望集团进行了重组,分别成立了大陆希望集团、东方希望集团、新希望集团、华西希望集团,各自在相关领域发展。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现任希望集团总裁并占有其中1/4的股权。 大陆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言(老大) 主营业务:中央空调及变频器 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老二) 主营业务:饲料、食品 华西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美[陈育新](老三) 主营业务:饲料、酒店业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主营业务:饲料、金融投资、房地产、高科技等 刘永好的中国式创业: 1982年 刘永好与三位兄长一道相继辞去公职,到四川成都新津县农村创业。他们从种植、养殖起步,经过6年时间,积累了1000万元。并在80年代末期转向饲料生产。 1992年 刘永好兄弟开始将希望的成功模式向全国复制,在全国各地办厂。 1992年 注册成立希望集团,在全国各地办厂。 1993年 刘永好与41位政协委员共同提案,希望成立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家投资、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这促成了两年后中国民生银行的成立。 同一年 他又联合国内9位民营企业家联名发出倡议,动员民营企业家们到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投资办厂,参与社会扶贫。这项倡议及其行动被称为“光彩事业”。 1995年 希望集团注意到家族式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弊端,为此分别在1992年和1995年两次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并明晰产权。 1996年 刘永好组建新希望集团。目前该集团拥有3.5万名员工,产业涉及饲料、乳业及肉食品加工、房地产、金融与投资、基础化工、商贸物流、国际贸易等领域。同年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正式挂牌,经叔平任董事长,刘永好为副董事长。 1999年 刘永好用了1年的时间,动用资金1.86亿元,完成了对民生银行一些股份的收购,持股量达到1.38亿股,成为占股比9.99%的第一大股东。 2001年 在《福布斯》个人财富排行榜上,刘氏四兄弟以80亿元人民币个人财富位居排行榜榜首。并将房地产作为新希望投资的重点产业。 2002年 以狂飙突进的方式收购了11家乳品企业,强入乳业。 2006年 作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连续三届担任副董事长的刘永好,在第四届董事会上落选董事。 2007年 高调宣布新希望的主业为农业,目标是成为一家世界级的农牧企业。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