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石:探险有极 公益无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21:14 财时网-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孙维晨

  万通董事长冯仑曾经在其内刊亲笔撰写一文,名为《学习万科好榜样》,学习万科就是学习王石。尽管作为上市公司,万科无权动用股东的利润来做公益慈善,但是为社会带来了多大的外部效应已经成为衡量其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标准  

  他的身影来去不定,有时在英国的高楼下研究当地的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有时在西藏高原上走访万科职工委员会捐助的拉萨盲童学校。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构建企业绿色竞争力分论坛”上,他的开场白逗笑了大家,但笑过之后谁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原来我们知道南极、北极非常非常冷,但是没有想到去南极的时候我们穿的连体羽绒衣必须脱下来,因为穿上这个很热,但是脱下来很冷。全球变暖在南极感觉很明显,所以我们很可怜企鹅,因为它们没有办法脱。”

  望着这张公众再熟悉不过的脸:短而稀疏的头发大多已经开始泛白,额头上刻满清晰的皱纹,下巴上“错落有致”的白色胡须,似乎已经成为这个人的标志。

  王石在公众场合穿着讲究,与他在白雪皑皑的南极亦或令人望而生畏的珠峰,脸上挂满着冰霜的形象对比强烈。在公开的发言中,他的话被人称为充满“智慧”,同时也被看作是房地产行业的风向标。在观察者们可以触及的地方,他无时无刻不吸纳着媒体耀眼的镁光灯,以及公众挑剔的目光与言论。

  这是王石的一张脸,这是王石的公共印象。

  在2007年年底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王石被评选为“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这个“张狂”的探险家,犹如游戏般将“7+2”探险“通关”。(7是指五大洲的最高峰,文森峰、珠穆朗玛峰、麦金利峰、阿空加瓜峰、乞力马扎罗峰、厄尔布鲁士峰、查亚峰;2是指南极、北极)随后的梦想就更为刺激,他要穿越世界三大沙漠,还要驾驶着滑翔机去飞越大洋——因为他最近刚刚考取滑翔机执照。

  事实上,56岁就获得了“终身成就”的王石,将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探险之外,用王石自己的话说就是“探险有极,公益无限”。

  一个人的慈善和公益并不等同于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虽然没有公开地表达过这句话,但王石一直是在身体力行,在以万科人的身份去承担社会责任。无论是以万科的董事会主席、中城联盟的代表(中国房地产50家城市开发商的协会),还是阿拉善协会轮值会长的身份,王石都积极承担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他曾经几度在公开场合表示万科承诺“不囤地,不捂盘,超过25%利润的项目不做”。个性张扬的王石也曾经公开告诫同行开发商:“要牢记对社会、对消费者的责任,要做负责任的企业,不要指望一夜暴富。”而当脚踏距离北京最近的一片沙漠,阿拉善的黄沙上,身为轮值主席的王石由最初“治沙”目标,思考出这项工作的价值在于让它成为中国NGO的孵化器。

  在商业领域“野心勃勃”的他,在公益领域也不甘平庸。在王石看来,阿拉善项目的意义在于“练兵”。未来的万科必然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体现在“开发节能建筑,大规模推广生态城市等方面”。同时,王石也在计划如何将自己的探险与公益活动组合起来。

  当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还在“揣摩”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舶来品的含义时,王石已经把企业的发展规划为三个阶段:创业阶段、成熟阶段、开始承担社会责任的阶段。2006年,王石告知公众,他和万科都在进行“企业公民”的转型。于是那一年万科有了“变革先锋,企业公民”的口号,有了“海螺行动”,来研究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虽然那时的王石思路并不清晰,但2007年第二次海螺行动开始时,王石已经胸有成竹。通过逐步的成熟对外合作,一部科研作品《双城记》问世。在万科,有句话被口口相传:“50年以后再回顾我们的产品,要对得起中国的建筑史。”在他们看来,一个企业给社会带来多少综合利益才是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才是真正的企业公民,而非仅仅对公益事业的捐助数额。■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