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王永庆:东亚经济活化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17:39 《华人世界》

  与王永庆一样, 最有资格为近代东亚经济史提供解剖价值的企业家, 我们还会想起1906 年出生的松下幸之助和1915 年出生的郑周永,他们是上一个世纪东亚经济史上的奇迹。

  当松下幸之助、郑周永分别于1989、2001 年去世之后, 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曾贯穿过两次世界大战、并具有令今人都为之叹服的商业实践, 这样的人在东亚可能仅剩下王永庆, 他是见证并曾充分参与20世纪东亚经济发展的“ 活化石”。

  王永庆“台塑权杖”交接已近一年,但王永庆的影响力并没有一丝的衰退。这一点,任何人都毋须怀疑,就像毋须怀疑他会放弃“石化王国”的梦想一样。

  4月30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了《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新书发布仪式。这一天,王永庆本人没有亲临出席,但国资委李荣融主任、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剑阁副主任悉数到场,庄重出席并心怀虔诚地发表感言。

  不需对现场的细节了解更多,单凭这种“规格”,就能挑动海峡两岸各界人士的敏感神经,它似乎影射了这本传记的发行有着超越其仪式本身的意义。更多的人,据此纷纷预测这是台塑集团宁波大乙烯项目决定性公关,或且干脆断定这是“魂牵王永庆18年之久的大乙烯项目世界布局的最后收官”的信号弹。

  “活化石”尚能饭否?

  作为这本传记性质读本的“传主”,王永庆是最有资格成为二战后东亚经济发展史的标签性人物之一。他的童年是在东亚传统农耕文明饱受西方资本主义碰撞,至而瓦解中度过的。而他个人事业的成功则是伴随二战后东亚经济的崛起,以及在经济崛起背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东亚文明的复兴。

  与王永庆一样,最有资格为近代东亚经济史提供具备解剖价值的企业家,我们还会想起1906年出生的松下幸之助和1915年出生的郑周永,他们是上一个世纪东亚经济史的“活化石”。

  历史总是这样神奇,尽管它可能缘于某种巧合。作为在相差无几的岁月中出生的亚洲杰出企业家,王永庆、松下幸之助和郑周永他们三人的履历竟是如此神似。

  与松下幸之助、郑周永一样,王永庆的成功绝不仅仅局限在商业领域,他在商业之外的许多举措为其赢得了更广泛而持久的声誉。他还先后创立了三所大专院校,免费给4000多名台湾原住民青年提供学宿费,而他于1976年创立的非营利的长庚纪念医院——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医院,其20多年不遗余力为改善两岸关系而奔走……可以说,这些更具社会影响和塑造社会价值的举动,使得王永庆与松下幸之助设立“日本奖”和成立“松下政经塾”、郑周永旨在改善朝鲜半岛关系的“金刚山计划”和“赶牛缓朝”相比,一点都不逊色。

  这种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的举动,随着王永庆的事业一步步走向成功,更为有力地激荡着他的内心。在4月30日的《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发行仪式上,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就回忆起,“12年前台塑集团在漳州乱海滩上建立大型火力发电站时,80岁的王永庆曾激动地说出‘我们中国人是最勤劳的、最有智慧的,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能创造出一片蓝天,中华民族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们可以深切地感觉到,王永庆在财富追求表象之外,内心所蓄含的社会担当和文化认同的那份厚重。而正是在对社会担任和文化认同的追求中,才使得王永庆更具承载历史的意义,并为当下和后来的社会持续提供社会价值标准的坐标,王永庆可以说已成为见证并充分参与20世纪东亚经济史最具解读意义的“活化石”。

  虽然2006年6月5日王永庆交出了“台塑权杖”,但绝不表明台塑进入到“后王永庆时代”,这个90岁的老人有着我们想像不到的精力和雄心。就在6个月前的台塑关系企业运动会上,他站立了整整一个小时,显得毫无倦态;而在5个月前,他还神采奕奕地携长女王瑞华、次女王瑞瑜赴京展开二日三夜的系列攻关,并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

  不逊于李嘉诚

  20年前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的李嘉诚会拥有超出王永庆4倍以上的身价。因为1987年的李嘉诚仅拥有25亿美元的身价,而王永庆在1988年身价已经高达40亿美元,位列当年

福布斯富豪榜全球第16位。

  是什么使王永庆与李嘉诚的财富在20年后差距如此之大?当然我们丝毫不怀疑“李超人”过人的财技天赋,今天世界各地都有他旗下的港口、码头,香港和内地的居民已经习惯了从屈臣氏、百佳超市内购物,和黄开发的地产占有了香港近1/4的份额,他旗下的电信也做到了全球前三的位置。

  站在已有的数据面前,人物习惯了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评判,似乎这样才更为理性而不唯心。但在人生的某些关键点上,总有一些仅凭你个人能力、个人意志永远迈不过的门槛,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它无法量化却无所不在,并直接改变着你以后的人生。

  我们可以做一个设想:如果1992年,王永庆计划在大陆投资70亿美元的“901工程”(海沧计划)能够顺利实施,那么今天王永庆的财富肯定不是51亿美元,而会在此基础上翻番,甚至可能会超过李嘉诚而成为今天全球华人的首富。

  这并非是痴人说梦,因为其时大陆已经完全同意了王永庆提出的“11项要求”,并为台塑“901工程”划出了15000公顷土地,而且停掉了国内14个轻油裂解厂,将大陆的市场完全留给台塑。这究竟会给人带来多大的想像空间,它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多少财富,通过下面的对比我们一目了然:位处台湾麦寮的台塑“六轻”项目即使全部建成,也仅仅拥有300万吨的乙烯产量,但大陆2006年乙烯的总产量却已经突破900万吨,2010年更会提升到1400万吨。

  当这些为我们所熟知后,我们就不会仅凭财富的多寡而判断一个企业家实际的能力,至少在王永庆身上这样的判断方式并不合适。今天的王永庆,虽然他的财富排名甚至在台湾也已退居榜眼,但联系起他在矢志打造“石化王国”梦想的征途中,所遭受来自台湾“意识形态”异于寻常的打压,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今天的人们会超越财富本身,数十年一以贯之地对王永庆大加推崇。就一个商业人物而言,长久以来为我国从官方、学界到民间推崇备至,在整个华人世界中,也许只有逝世不久的霍英东才能够与他相提并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