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郑裕彤一生的攻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16:13 《华人世界》

  在那个令人神往的“ 香港时代”, 一个商人的命运往往是水涨船高, 而其事业的格局大小, 则与他所从事的行业有很大的关系。胆大心细, 敢于一搏, 在水深洋大处造大船, 谋大业, 自然成就出一番旁人不及的事业。

  以霍英东去年的离世为标志,崛起于二战后,叱咤风云的一代华裔巨商不觉迎来了他们的黄昏。邵逸夫已近百岁,王永庆、林绍良、何鸿 、郭鹤年、曹光彪咫尺九旬,连当年的“ 神奇小子”李嘉诚都已接近80 寿龄,跟着的,还有李兆基、曾宪梓……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回顾大佬们那跨越两个世纪风云流变的人生、呼风唤雨的手段,仍不时能激起芸芸后世的一腔热血。郑裕彤这个名字,便是其中无法忽略的一块金字招牌。

  一提起郑裕彤,港人都会想起家喻户晓的“ 周大福珠宝”。在香港的各种财富榜单中,郑裕彤在超级巨贾中多排位第三, 私人身价在300亿港元以上。他旗下的香港新世界集团是集酒店、

房地产、黄金珠宝业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全方位发展的跨国集团。

  壮年终成大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整个世界进入200年以来最长的和平时期。在这种大格局中,香港以它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微妙的政治角色,成为远东最具活力的自由港口和金融、物流中心。在那个让人神往的“ 香港时代”,人口急剧膨胀,商业超级发达,房市、股市“ 花繁叶茂”,老一辈的港九巨商,其起家大多与两市有关。

  作为商业思维活跃的大商人,郑裕彤也把眼光放远到了房地产行业。他从小试牛刀开始,陆续投资跑马地的蓝塘

别墅,在铜锣湾三角地兴建香港大厦,打下了大规模发展的基础。到了1970年代,郑裕彤开始在地产业中放手拼搏。他首先兴建了香港新世界中心,1982年竣工的这座恢宏大厦,至今仍然是尖沙咀的招牌建筑。1986年,他又投资兴建香港会展中心。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在这座建筑内举行,令新落成的会展中心新翼成为全球焦点。

  内地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面对着一个巨大而陌生的市场荒漠,郑裕彤们自然想凭借业已聚集的财富、智慧和血缘的优势,梦想缔造更加辉煌的商业

神话。在自由经济中浸泡长大的他们,在内地的成功绝大多数与不动产有关。于是在今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黄金地带,很多大型楼宇的主人都是这些港九巨商。对于内地经济建设,他们最终选择了似乎是最安全、最具景气特色的参与方式。

  郑裕彤也不例外。譬如有人看到新世界旗下的酒店和会展中心为郑裕彤带来的巨额财富,就认为他的成功就是胆大、冒险、快速赚钱, 但郑裕彤却说:“我不喜欢立刻就能赚钱, 而且赚得很多的项目。越赚得快的钱,风险越大,这是一定的。”

  青年勇于拓展

  如果翻开“ 周大福”的创业史,能从每一页上看出他60年如一日的奋斗足迹。1960年代初, 一手握着黄金,一手伸向钻石,在急风暴雨的商场上刺刀见红,稳操胜券。1970 年代开始在地产业中放手拼搏。1980 年代,与香港贸易局合作建成香港会展中心,名列亚洲同类建筑之最。1990年代,大举进军内地,投资祖国的建设事业。

  此外,收购亚洲电视股权、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团,收购美国Stouffer集团海外28间酒店和欧洲Penta集团9间酒店……60年间战役不断,战功赫赫。每一役,郑裕彤都以自己勤奋进取的实际行动,证实了“ 心诚”与“ 体勤”是成功的不败原理。

  1946年,21岁的郑裕彤到香港设立了周大福分行。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银珠宝行,集各家之所长用于领导分行的经营,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郑裕彤并不满足,他清醒地认为:在商场上“ 守业” 就等于“ 败业”,要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才能图谋发展。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资本结构模式,邀集同事, 组建“ 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这是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

  郑裕彤很早就具备了现代人的经营理念,在他的全新思想的指导下,“周大福”不再为总裁独有,而是资产共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现代企业。接着,他不断开拓新市场,短短几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他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在观察中他发现,许多极有身份的西方女士,喜欢佩戴钻石饰品,黄金饰品已不被她们所器重,于是,他开始把目光转向了钻石业。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持有“戴比尔斯”牌照方可批购钻石,而全世界也不过只有500张这种牌照。就是这张牌照,曾吓退了一大批钟表珠宝商。郑裕彤并未因此而退却,他绞尽脑汁,决定在南非买下一间持有“ 戴比尔斯”牌照的公司,结果他成功了。到了1970年代,郑裕彤已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30%。

  少时苦熬贫寒

  与绝大多数的东南亚华商一样, 郑裕彤出身贫寒。他于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县,幼时一家人仅靠父亲开小店勉强糊口,他念到初中便被迫辍学。万般无奈之下,父亲将他送往澳门,到周至元开的“ 周大福”金铺去当伙计。

  金店里分大伙计和小伙计,小伙计就是当杂役,郑裕彤从杂役干起, 每天做扫地、擦灰尘、洗厕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洁工作,一切准备停当后,再和大伙计们一起开店门做生意。对于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孩子来说,这工作比较忙碌辛苦,但懂事的他却一心想着不辜负老板的“ 不弃之恩”,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周大福金铺在当时名气并不大。郑裕彤的勤劳与在工作中体现的智慧逐渐被老板周至元所赏识。

  一天,周至元派郑裕彤去码头接一位亲戚。码头上,来自香港以及东南亚的海船不断靠岸,人流不断。忽然,一位南洋商人向路人打听在哪里可以兑换港币。许多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良好的商机,少年郑裕彤也热情地上前搭讪。他用浓重的顺德口音说:“ 到周大福金铺可兑换,价格公道。”他的口齿稍显笨拙, 却在众口之争中赢得了信任。这样,商人随他来到了金铺, 开创了一笔新的生意。

  不久,周至元发现郑裕彤在这方面聪明过人,于是继续派他发展这项工作。半年后,郑裕彤就在金行正式当学徒了。3年后,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郑裕彤与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结为连理。那年夫妇俩同是18 岁, 其后60余年情深不改,直至今日, 夫妻俩始终相敬如宾。

  (邱丽莉 整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