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曾俊华:香港新财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2日 08:0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郑廷鑫 6月23日,国务院宣布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主要官员的任命,新的政府班子于2007年7月1日履新上任。在新的三司十二局的长官中,有7位新人,他们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等。其中五位司局长的年龄在50岁以下。 消息一经公布,接替唐英年出任财政司司长的曾俊华,顿时成为媒体关注的人物。因为他由此前的曾荫权特首办主任,一跃升为财政司掌门人。 “两曾”长期合作 香港媒体称曾俊华为“煲呔嫡系”(港人戏称曾荫权为“煲呔曾”,煲呔即领结)。曾荫权竞逐连任特首时,特首办主任曾俊华一到下班时间即卸下西装,穿上印有“我会做好呢份工”的卫衣,陪伴曾荫权巡商场、派传单,更试过充当“苦力”,协助搬运一箱箱的竞选物资。 “两曾”的相识缘于1981年,港府保送曾荫权到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在哈佛的课室中,曾荫权巧遇同样来自香港的曾俊华,两人一同修读公共行政学。由于两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就更加惺惺相惜。 毕业时,曾俊华自感美国生活平淡,作为港府政务官的曾荫权,就力劝他回流返港,结果“胡须曾”听从其建议,回港投考政务官。 曾俊华的第一份“政府工”,是在1983年任沙田助理政务专员,当时其上司就是刚学成回港、时任沙田政务专员的曾荫权。1984年,曾荫权出任贸易署副署长,曾俊华紧随其后。1991年,曾荫权出任贸易署署长,曾俊华则为副署长。其后,二人虽各奔前程,但实情是曾荫权官运亨通,曾俊华也水涨船高。 1995年,曾荫权出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出任末代港督彭定康的私人秘书。2001年5月,曾荫权出任政务司司长,同年7月,曾俊华出任规划地政局局长。2003年5月,曾荫权兼任全城清洁策划小组主席,曾俊华则兼任组长。2003年8月,随着唐英年接替梁锦松出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则接替唐英年出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长。2006年1月,曾俊华出任特首办主任,协助特首施政,并协助曾荫权在竞选期间缔造了“三高”(高民望、高提名、高得票)。 从“两曾”的履历表可以看出,两个人在工作上合作已久。 爽快敢言的政务官 分析人士认为,董建华班子属于“商人治港”,曾荫权则是明显的“公务员治港”。曾用人的主要思路,着重于官员的能力、民意支持度以及官员本身的冲劲。 曾荫权最广为人知的“业绩”,是成功策划了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这不但赢得中央领导的赞许,更借此机会与不少外国领袖建立友谊。他也因此被称为世贸“超级中介人”。 曾俊华做事亦以爽快见称。有资讯科技界人士透露,发给他的电邮,两三天内一定会收到回复,其做事作风亦与典型政务官截然不同。“一些政务官喜欢大耍官腔,但曾俊华很坦诚,跟他讨论政策时,如果超出政府底线,他会立即否定,不会转弯抹角。” 两次与李嘉诚的针锋相对,则表现了曾俊华敢言的一面。香港《经济日报》报道,2005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电讯国际宣布,将在香港裁员750人,霍建宁将责任归于市场竞争太激烈。时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长的曾俊华随即反驳,香港的电讯市场渗透率高,费用低,市场环境完全没有问题,政府不能保证所有运营者都有盈利,“若公司担心有竞争,就不应该做生意” 2003年,李嘉诚曾向北京建议,在深圳河套区设立免税工业区。曾俊华却直指:既然已签署了CEPA,就没太大必要在深圳和香港边境的河套区设立免税工业区,“香港不会返转头再做胶花(生意)”。 2006年1月,在香港大学民意网站发布的数据中,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曾俊华的民望数字为60.1分,在局长中排名第二。 此外,曾俊华的“肯降格”也深受曾荫权的欣赏。2006年,曾俊华曾自动降格,并自愿每年减薪1047060元,调任重整职务后的特首办主任。 对于曾俊华出任财务司司长,多位高官和议员都指出,曾的财经理念贴近市场经济,而他与地产商关系一向较疏离,也有助减少外界对官商勾结的疑虑。 有熟悉曾俊华的人士透露,曾俊华十分支持“积极不干预”、“大市场、小政府”的概念。“资讯科技界多次向曾俊华争取对行业的优惠政策他都不认同他支持市场经济认为政府愈少插手愈好。”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