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美国亿万富翁:用财富回报社会更有意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 09:53 文汇报
——访美国洛斯财团董事、亿万富翁安德鲁·迪许 美国洛斯财团在财富500强企业中一直稳居前150名,并且是其中仅有的几个家族企业之一。该财团通过股权控制了多个世界顶尖公司,包括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CNA金融保险集团、美国最古老的烟草制造商Lorillard烟草公司、世界最大的远洋石油开采公司钻石石油公司以及洛斯酒店、瑞士宝路华手表等。2006年,洛斯财团的总资产达到769亿美元。日前,本报记者对财团掌门人之一、亿万富翁安德鲁·迪许进行了专访。 走近迪许先生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六楼办公室,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他长得有点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作为美国最大财团之一的联合董事和执行委员会主席,犹太裔出身的迪许平易近人,“叫我安迪好了,”他微笑着说道。为了表示对中国记者的尊重,迪许特别安排了一名华裔员工担任翻译。按照事先达成的默契,这次采访的主题不是谈论他的家族成功的秘密以及他个人管理的魅力,而是有关另外两个有意思的话题:慈善和教育。 安德鲁·迪许在他的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做慈善是美国文化传统 迪许告诉记者,中国人对他们家族的成长经历和经商之道已经很熟悉,有关他父亲拉里·迪许的事迹还出过中文版的书籍《金钱之王》。“我更想谈谈我们家族对慈善和教育这两件事情的关注和努力,这方面往往被中国读者忽略了。” 事实上,迪许家族不仅在商海游刃有余,在慈善和教育方面的努力也是流芳后世。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价值投资者和“生意人”之一的拉里·迪许病逝后留下了惊人的慈善遗产:在纽约市,至少有12座以迪许命名的建筑物,其中包括纽约大学文学院和迪许医院、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迪许画廊以及中央公园的迪许儿童动物园。 安德鲁·迪许本人十分热衷于慈善事业。作为康奈尔大学的校董,从2006年8月到10月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他利用个人影响力,从纽约州政府那里为康大游说到了7200万美元的巨款。他本人曾捐出一笔巨资,给康大退休终身教授提供工资,让这些年事已高但经验丰富的教授们重新回到教学岗位,不用从事科研而专心教学。 “为什么你和你的家族这么重视慈善事业?”记者问。 迪许笑着说,热衷慈善是美国文化的重要传统之一。这个传统最早起源于教会,救助弱者和贫困者是维护社会公平,保障人权平等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家的财富来源于大众,通过慈善和支持教育可以很好地回报社会,也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 迪许从小就受到父辈的影响,他的父亲193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他父亲在事业做大之后,始终不忘报答母校,第一笔善款就是捐给纽约大学的,后来慢慢扩展到其他公共领域。 迪许称,从事慈善事业在美国企业界有很强的根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都把自己几乎全部的财富捐出来成立慈善基金,他们扶持的项目包括改善教育、提高医疗质量,扶助贫困人口以及防治艾滋病等人类顽疾,这种做法决不仅仅为了名声或者得到税收优惠,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地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盖茨个人拥有的财富达400到600亿美元,这笔钱即使10代人也享用不完,与其把它们全部留给子孙不如拿出来帮助那些更需要支持的人。”迪许称,他的想法和盖茨一样,留给后代的钱够用就行了,其他的用来“服务民众和造福社会更有意义”。 美国教育体系亟待完善 在迪许家族的慈善捐助中,教育基金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在你的眼中,教育在美国社会的发展中到底作用如何?美国的教育制度又面临哪些挑战呢?”记者问道。 迪许从容地答道:“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没有适当的教育,一个社会就不可能获得进步。”他告诉记者,在过去的30多年里,美国的公共教育体系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国家未能向每个人尤其是穷人提供基本教育,也没有适应国际教育不断变化的趋势,特别是在科技领域出现的激烈竞争。中国等其他国家正在追赶甚至已经超越美国,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机会。“无论是政府投资力度还是人口资源,美国都不如中国的潜力大,难以在22世纪保持优势。” 迪许认为,与政府在公共教育投资的萎缩相比,美国私人部门对教育的贡献更加明显。例如,艾利·布劳德和盖茨这两位慈善家已为改进学校教育质量捐款20亿美元。不久前,92岁的企业家约翰·克卢格宣布向哥伦比亚大学捐助4亿美元,用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成为美国高校最大的一笔私人财政援助,迪许对此深表赞许。但另一方面,他对政府的改革步伐感到不满,“缺乏政治意愿是学校改观的重要障碍”。 迪许称,理想的教育模式应该保障民众获得广泛的教育机会,学校不仅强调科学和技术,还要重视艺术和人文类学科建设。“毕竟,教育的对象是人类,教育应该使人类生活的世界更美好。”对此,迪许进行了实践。他和妻子安娜·迪许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基金,支持着40到50个项目,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援助对象包括设在纽约和其他美国城市以及以色列的学校。 在这些项目中,不能不提到的是“年轻女性领袖计划”。该计划主要面向城市的低收入阶层,通过成立单一性别学校,帮助贫困学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在迪许夫妇的扶持下,1996年,纽约成立了25年来全美第一个单性别公立学校“东哈莱姆年轻女性领袖学校”,学生都是7到12年级的女生,此举打破了单性别学校通常是有钱人子弟上学的私人学校的传统。迪许介绍说,学校成立的宗旨是根据性别的差异和优势,使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10年来,该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在全美掀起一股开办公立单一性别学校的风潮。目前,仅东哈莱姆年轻女性领袖学校就有400多名初、高中学生就读,他们大部分是非洲裔和西班牙裔,其中85%以上享受减免午餐的优惠。2005-2006年,该校的升学率达到100%,成为纽约地区升学率最高的公立学校。 如今,参与“年轻女性领袖计划”的纽约公立学校达到6所。此外,芝加哥、费城、达拉斯等地都有合作学校。在迪许家族的推动下,纽约及其他州政府日益重视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全美已有上百所类似学校。雄心勃勃的迪许称,“我们的理想就是改变美国的公立教育体系,从而改变美国人的生活。” 培养人才从年轻人做起 熟悉迪许的康奈尔大学中国籍校董叶茂告诉记者,迪许热心帮助年轻人,尤其是他认为“聪明的年轻人”,而在发现人才方面,迪许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在记者的追问之下,迪许讲了两个小故事,虽然是轻描淡写,却不难看出他的人才观。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位中国小伙子的命运。15年前,迪许和夫人准备动身去北京旅游。他们找到一家导游公司,不巧的是,柜台前唯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所有的导游都安排满了。失望之余,安娜突然问道:“你是干什么的?能给我们临时当一下导游吗?”小伙子犹豫一下,还是答应了。 结果证明,迪许一家做了明智的选择。此人不仅精通汉语、西班牙语,英语也非常流利。3天的中国之旅,小伙子的表现受到迪许的赏识。他告诉小伙子,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推荐他到纽约上学深造。后来,迪许给纽约大学写了一封推荐信,帮助这名年轻人获得了商学院学习的机会和奖学金。 这名年轻人毕业后,在华尔街闯荡一段时间,成绩不菲,后回到中国,帮助洛斯集团寻找投资机会。迪许谦虚地说,“我们为他打开了一扇门,他自己足够聪明,走了过来。”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一名年轻的美国女创业者。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一个女孩走进迪许的办公室,推销一项具有创意的计划。这名女生和另外几个高中女生发起了一项运动,目标是提高市民魅力。他们提倡帮助老年人和女孩子通过化妆等手段,改善心情。该项目已经在7个州的36所学校获得支持。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女孩求助于迪许。 这是迪许第二次和这个女孩见面,尽管对方只有24岁,他却表现了极大的耐心:“你要告诉我如何从36所学校发展到200所甚至2000所学校。还有,总共需要多少钱?”在女孩拿出详细的发展规划和所需资金预算后,迪许马上拍板:“就这么定了。”女孩激动地流出眼泪。 “接受好主意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迪许兴奋地表示,“只要有能力,有创意,24岁的女孩可以改变世界!”这也许就是迪许发掘和培养人才的方式,无论是不经意的邂逅还是送上门来的机会,只要是显露才华的年轻人,他就会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 保持家庭成员和谐相处 拥有庞大商业帝国的迪许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也非常重视教育,他和现任妻子安娜结婚15年,有两个孩子,分别是12岁和13岁。 “他们正值青少年时期,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尝试,因此很考验父母的耐心”,迪许的脸上浮现起幸福的笑容。他说,小女儿去年在学校听说了发生在苏丹达尔富尔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明白为什么这件事情如此重要。于是迪许就带着她到华盛顿参加相关的抗议示威活动,让她从中受到教育。 迪许与前妻也有两个孩子,分别为26岁和28岁。迪许尊重他们个人的意愿,并不勉强他们在家族企业就职。目前,一个孩子在瑞士信贷银行工作,一个女儿正在学习网站建设,准备开设有关年轻女性旅行的博客。“并不是家族里的所有人都参与企业管理,我们会聘请最优秀的人来驾驭企业。”迪许称,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是洛斯集团引以为豪的优良传统。 谈到中国的家庭教育,迪许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未来相当大的挑战。今后20年,中国年轻人如何在培养个性的同时保持传统价值,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考验。(文汇报华盛顿6月10日专电 驻华盛顿记者 牛震)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