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河南首富孙树华神话破灭:贷款支撑企业帝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22:59 三联生活周刊
从破烂王到河南首富、再到《福布斯》富豪,孙树华只用了不到15年。凭借经济实力及与地方政府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成为华林总部所在地淮阳县政协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 迅猛扩张依靠银行大笔贷款,争取贷款靠土地抵押和政府运作。多年来,孙树华在资本和政府间游刃有余,但集团主业却一直没有真正发展壮大。贷款额日渐增大,企业却每况愈下,于是这个链条中最关键一环——银行开始紧缩银根,回收贷款,孙树华的神话开始破灭。 5月31日,这一事件最新进展是,河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决定,许可公安机关对孙树华实施刑事拘留。据有关部门初步调查,从2000年至2005年,孙树华利用其控制的公司,通过提供虚假财务报表、土地证明等资料,从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浦发银行郑州分行、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13.6亿元,其行为已涉嫌经济犯罪。 “破烂王”的起家 多年来,孙树华在老家淮阳,就是一个神话。从一个捡破烂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大企业老板,这故事更多地被老家人用来励志。 淮阳行政上隶属周口市,是河南人口较多的一个县。如今是全国著名的产粮、产棉大县。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无法调和。1964年,一场席卷全国的大饥荒之后,孙树华出生在淮阳县城关镇的一个家庭,他是第三个孩子。12岁,孙树华一家和周围十几户一起迁移到距城关镇不远的一片河洲上开荒种田,他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 1980年,孙树华开始炸油条、卖烧饼,16岁的他开始了小本生意。这样的小生意持续了3年,孙树华一家开始过上好日子。淮阳县是国家棉花生产基地,棉花育苗需要塑料地膜遮护,因此废旧地膜随处可见,经常有外地商人前来收购。19岁的孙树华看到了其中潜藏的利润,开始走村串户收购废旧塑料,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破烂王。那个时候他起早贪黑,把收破烂发挥到了极致,辉煌时候他收购的旧塑料一度销售到了广东、上海等地。 孙树华随后开始了从一个破烂王到企业经营者的转变,孙树华的购销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吸引了一名上海客商来淮阳洽谈长久合作。上海客商前几天一直没有表态,只是四处转,孙树华也没什么奢望。意想不到的事情给孙树华带来了转机——上海客商突然身患重病,就近住进了淮阳人民医院,孙树华一直在床前精心伺候,就这样,上海客商很快筹集资金,以合作形式和孙树华办起了一家农用塑料加工厂,收购的废旧农用地膜可以实现就地再生产和销售。那是1993年,孙树华多年后回忆农用塑料加工厂的投资是90万元。那个年代,乡镇企业刚刚兴起,农业技术开始提高,农用原材料市场需求巨大,孙树华的塑料厂规模不断扩大,一部分产品逐渐销到了省外。孙树华很快就赚到了200多万元,积攒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为自己赢得了“塑料大王”的称号。孙树华为父母买了房子,从此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塑料大王”不仅为孙树华带来了财富,还让他成为淮阳县曹河乡所有乡镇企业的负责人,开始和政府建立了联系。 华林的超常规发展之路 1995年,孙树华辞去了曹河乡的行政职务,全心全意搞起企业经营。 1997年,塑料厂创产值1200万元,当年孙树华成立了淮阳县沪光塑料有限公司,1998年,中国爆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洪水过后,恢复性生产需要大量农用地膜,这为孙树华的塑料有限公司提供了大发展的绝好机遇。这一年,他建起了长江以北最大的塑料篷布厂。随后兼并了淮阳县化肥厂等几家当地企业,组建了淮阳华洋贸易有限公司、淮阳土工膜有限公司、郑州福林塑化有限公司。2001年,孙树华以上述企业为基础,组建了华林集团。一个号称“产值过两亿、员工上千”的企业集团。 势头生猛的华林集团在这一年遭到挫折。农用地膜和塑料篷布有很强的区域性,到了外省或者较远地区会因为运输成本高而难有作为。另一个原因就是,农用地膜的较大利润导致河南省内塑料行业的企业突然增多。激烈的竞争令华林集团在市场上勉强支撑。 在孙树华看来,这种情况源自行业自身的局限。要有突破,就必须选择一些重量级项目上马,快速把企业做到足够的规模。“企业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才能降低风险。”华林集团员工都熟悉这写进企业章程的孙树华名言。在这种思路下,华林集团开始走上了多元化扩张的快车道。 这段时间,孙树华和政府保持了良好关系。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奔波于政府与市场之间。曾任华林集团宣传部长的刘建中称,孙树华能全面、准确把握政策。 2002年10月,孙树华投入巨资,在商水县征地1600亩,试图打造中原地区最大的锂电池基地。整个项目从立项到最终拍板用了不到一个月,建筑队迅速进入工地。速度快得连华林的内部员工都目瞪口呆。 商水征地的同时,孙树华携手上市公司安彩集团,一举拿下了国家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的重点配套工程——总投资20亿元的聚乙烯管线生产项目,号称将打造“年产值18亿元,亚洲同行业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设备最先进的企业”。 聚乙烯项目让华林集团声名远播,孙树华真正开始进入大众视线。2003年10月,投资8.1亿元建成的PE管材生产线一期工程竣工投产。39岁的孙树华几乎成了无所不能的代名词。 真正让人瞠目结舌的还在后面。投资总额达72亿元的河南南阳天池岩蓄电站项目启动,参与总投资65亿元、哈尔滨最大的路桥基础设施三环路工程,投资开封黄河大桥等重点工程项目。PE管材生产线一期工程竣工后,华林集团兼并了河南八大名酒厂之一的四五酒厂和以生产化肥为主的三元化工。不到两年时间,孙树华打造了一个涉足建材、贸易、水电、建筑、教育、白酒、餐饮、房产、旅游等10多个领域的企业帝国,有47亿元的资产以及5375亩地。 2004年,孙树华以14亿元的个人资产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资料显示,当初河南共有6名《福布斯》重点关注的富豪,但只有孙树华一人突破了12.5亿元的门槛。 孙树华神话的破灭 孙树华建立庞大的企业帝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银行贷款。华林的主业塑料,每年只有几千万元利润,在动辄几十亿元的投资面前,实在不值一提。但孙树华在当地政府很吃得开,华林集团是淮阳乃至周口市的明星企业,为当地政府挣足了面子。华林的官方网站上记载了孙树华的诸多善举:2000年,捐资50万元给当地遭受水灾的农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2003年,抗“非典”,捐款捐物累计18万元。2004年,为淮阳太昊陵的伏羲、女娲重塑金身;此外孙树华多次捐资助学。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孙树华是一位听话、会来事的老板。政府领导当然喜欢这样的老板。 凭借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孙树华轻易征得了几千亩土地,并获取了诸多银行贷款。华林投资的多个领域都是被看好的“有前途的项目”。比如聚乙烯项目,事关南水北调。 知情人士的解释是,孙树华利用土地使用证套取,要么违规办理、要么重复使用。华林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和孙树华本人,拥有淮阳、商水两县的20余宗土地使用权,面积达9400多亩。这20余宗土地中,有7宗面积4207亩因长期闲置不用已被当地政府依法收回,有10宗涉嫌违规办理、变更和重复使用土地使用权证。实际上,无论是在淮阳,还是商水,孙树华征用的绝大多数土地都被闲置,荒芜。 多元化的扩张并没有带来相应利润。让孙树华声名大振的聚乙烯项目,16条生产线最终只开工了一条。该项目立项后,正好遭遇“非典”,迟迟不能开工。终于开工时,西气东输工程已经使用了其他管材。 商水的锂电池项目也只是在2003年3月举行了开工典礼,但直到现在,仍是空地一片。华林集团曾解释,因为该项目污染问题无法解决,集团果敢放弃,损失达3000万元。哈尔滨三环路工程等建筑项目也都因资金问题被无限期搁置。华林集团的主业,农用地膜、土工膜、篷布等产品长期被忽略,投入不足,一直走下坡路,2004年8月,沪光塑料厂最终停产。 实际上,就在2004年,孙树华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不久,华林已经开始显现疲态。当年4月,国家出台政策,开始紧缩银根,靠银行贷款支撑的路子被堵死。各大银行纷纷上门讨债。 孙树华接受河南媒体采访时,称华林贷款总额13.16亿元,其中农行贷款9.06亿元,其他商业银行贷款4.1亿元。2004年3月,周口当地工商部门出具的华林集团年检报告显示,华林集团的资产总额13.3亿元左右。华林集团最高时曾从银行贷款40多亿元。孙树华东挪西借还了5.7亿元贷款,淮阳县政府帮助偿还了6000万元。即使这样,仍有大量贷款没有着落。华林集团由一个知名企业变成了“老赖”。(记者 王家耀 何周)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