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李东生前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 13:13 《竞争力》

  附文二:李东生前传

  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的李东生进入前一年成立的TTK,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1985年,TTK与港商蒋志基旗下的香港长城电子合资成立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电话机,李东生出任总经理。这也是“TCL”商号第一次正式出现。

  但仅仅当了9个月总经理后,由于和创始人张济时之间存有矛盾,李东生在1986年3月选择了离职,调到了组建不久的惠州工业发展总公司(即今天的德赛集团)做引进部部长,负责外资引进工作,3年间曾为惠州引进了10个合资项目。由于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常和欧洲、日本企业进行接触、谈判,李东生逐渐学到了现代规范化的企业管理,拓宽了视野,并加深了对电子业的了解。

  1989年,惠州想振兴电子工业,遂以TCL为基础成立了电子工业总公司,李东生以集团副总经理的身份调回TCL。当时TCL的主营业务是电话机,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的位置,由张济时负责管理。

  挂着副总经理职位的李东生手上并没什么资源,只负责TCL的香港业务,并管理他从工业发展总公司那边带过来的通力公司。通力的合作方还是蒋志基,他在1986年就退出TCL通讯公司,转而做起了音响和大屏幕彩电,通力的产品则是音响。

  1992年,进行重组后的TCL成立了通讯(电话机)、电子(没有主导产品)、云天(

房地产)三大集团,张济时主管通讯和云天集团,李东生则出任类似大杂烩的电子集团的总经理。在跟蒋志基合作通力的过程中,李东生发现其旗下的大彩电业务很赚钱,利润率高达45%,这让他动了心,想以此作为电子集团的主导产品。

  当时国内彩电市场的状况是供过于求,有100多个品牌,而由于竞争激烈在1990年后倒闭了一半,但大屏幕彩电是市场空当,仍有很大机会。李东生决意上马该项目,眼前就有两大困难:一是没生产许可证(当时已停止发放),二是没资金建设生产线。

  此时,之前在电子工业部任职的李鸿忠到惠州做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就把李东生介绍给了陕西彩虹集团。彩虹恰有一条停产的生产线,李东生便看中它的生产许可证,却又没钱购买这条生产线。最后李东生拉上蒋志基,三方合资成立惠州彩虹电子有限公司,各占1/3股份,并于1992年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

  第二年TCL王牌的利润就有500万元。1994年,TCL获得了电视生产许可证,接着又买下了彩虹在合资公司中所持的股份;1995年下半年推出刘晓庆作为广告代言人,当年其大屏幕彩电销量跃居全国首位,总销量则排在第六,利润高达7000万元;1996年,抓住长虹降价的市场机会,TCL王牌一举杀入彩电业三强。在TCL内部,彩电也取代了电话机,成为第一利润支柱,最终在此时已升任市长的李鸿忠支持下,李东生取代退休的张济时成为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在1996年中,TCL集团以1.5亿元注资香港陆氏集团在蛇口的彩电基地,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制造工厂。

  此后李东生在彩电产业的策略便是不求规模求利润,一直稳在行业老三的位置,在长虹和康佳出现亏损后,自然升为老大,2001年其销售量全国第一。

  李东生主抓的彩电项目成为运作经典,仅在初期投资700万元(加上买下彩虹在合资公司的股份也不过1000万元),就凭借对市场上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市场细分,迅速打开局面。

  后来李东生对此也有精彩评论:“TCL在彩电上的成功,是进入市场的时机和市场定位把握得比较好。当时,国内彩电市场总量供过于求,我们经过调查分析,大屏幕彩电刚刚兴起,未来的增长高于中小屏幕。这样,我们选择大屏幕彩电这个市场,进入彩电行业,并向整个彩电系列延伸。在大屏幕彩电的研发上,针对消费者实用、价廉的需求,减少不需要较高的装置和功能降低成本,以实用的电路设计、外壳款式、多制式和全功能遥控为主攻方向。对此,我们被攻击为大屏幕彩电的机芯是‘小马拉大车’,可我认为‘小马’能把‘车’拉起来,何以用‘大马’?事实上,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后来,国内的彩电厂大屏幕彩电的研发基本上都采用‘小马拉大车’的方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