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危局富豪严介和 > 正文
 

债务漩涡蔓延 严介和救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09:43 21世纪经济报道

  

债务漩涡蔓延严介和救火

原太平洋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丁秀洪 苏江 黄婕 左志坚 南京、上海报道

  9月25日,一位接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人士对本报声称,严介和精心打造的新旗舰——上海苏商建设集团一直在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洽谈贷款事宜。“但现在,这笔贷款也要黄掉了。”

  两天之后,9月27日,南京太平洋建设总部,严介和坐在了本报记者对面。

  严对记者详细解释了公司的各项债务,并表示,随之而来的将是太平洋系的又一次大重组。

  债务漩涡蔓延

  2006年5月,苏商建设集团成立,并在严介和的带领下频传“捷报”。四川、内蒙古、黑龙江、陕西等地,纷纷传出苏商集团介入重组当地国企或进行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消息。

  本报先前的调查显示,苏商集团系严介和精心打造的业务新旗舰,而严介和在江苏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则已是徒具其表。但很少有人想到,彼时的太平洋集团已然债务缠身,遭遇空前信任危机。

  至少在江苏银行界的部分人士看来,严介和已经不是一个合格的借贷者。“我们现在已经不敢跟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关联公司打交道了,一个公司不行了,就换个公司来,防不胜防。”9月22日,浦发银行苏州分行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消息人士透露,太平洋建设集团及旗下主要子公司在江苏各地的项目已经基本停止,而因债务问题,更多地方法院也赶往南京调查太平洋建设集团及严介和的资产状况。

  在很多人看来,严介和来到上海新设苏商集团,多少有些金蝉脱壳的味道。但是现在,另起炉灶的苏商集团也被信任危机波及。

  上海银行界人士透露,苏商集团自今年初成立以来,曾找过上海多家银行洽谈贷款,但进展皆不顺利。

  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为例,据消息人士声称,严介和此前一直在与之洽谈贷款事宜,并已相约近日提交贷款申请。但在9月25日上午,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做出决定,“不再受理苏商集团的贷款申请”。

  “就像两个人谈朋友,如果不确定对方是否真诚,一开始就不交往不是最好的办法吗?”谈及拒绝上海苏商建设集团贷款申请的原因,一位接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人士在给本报记者的短信中如此表示。

  最新消息还显示,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皆已南下,于近期派人前往南京调查太平洋建设集团。

  显然,危机已经不仅局限于江苏一省,严介和不可能无动于衷。

  严介和详解各银行债务

  于是,严坐到记者对面。

  引爆这次追债风波导火线的是中国银行江苏分行。

  2005年12月20日,中行江苏分行对太平洋建设集团的7000万贷款本息申请诉前保全,此后中行南通分行就江海建设的2500万元(太平洋建设担保)也进行了诉前保全。

  严介和的解释是,“铁本事件之后,中行江苏分行对太平洋建设原则上是只还不贷,所以造成了一些逾期贷款,这点我们和中行江苏分行之间一直还是比较融洽的。”

  除中行9500万贷款外,华夏银行的3600万元债务也未解决。

  至于其余银行的债务,严介和声称已基本解决:

  广发银行南京上海路支行的1000万元贷款,直接通过沈阳某开发区的应收帐款解决,9月26日已经办理完手续,属于庭外和解;

  光大银行2000万元贷款通过江苏盐城某开发区的应收帐款解决,因为没有起诉进入司法程序,属于内部和解;

  浦发银行苏州分行1000多万和农行苏州分行2000多万(两家均已起诉)的解决也已经接近尾声;

  南通商业银行的1000万贷款,几个月前已经通过如皋开发区的应收帐款解决。

  据严介绍,除江苏省内的2.83亿元债务外,严在省外还有9900万债务,分别为内蒙古项目贷款4400万,辽宁项目贷款5500万,其他省份几乎没有贷款。

  太平洋系在全国范围内的贷款总额约为3.82亿元。严表示,“包括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太平洋建设目前的正常贷款约为1.3亿元;因为涉及其他企业改制等原因,太平洋建设还担保了一些不良贷款,其中包括中行的一部分。”

  上述债务,据严介和声称,绝大部分是太平洋建设为下属企业担保的,产生原因,“一方面是对于一些控股子公司的管理不够严格,比如江海建设;第二,从我离开了太平洋建设之后,外面对于企业的信任度开始下降,再加上新的团队对于资金调拨和调控能力相对较弱等”。

  不过,对于这些逾期债务的产生,一些债权人的看法与之相左,认为与严介和的商业模式有关。

  “流动性太差”

  严氏成名绝技在于BT模式。

  太平洋建设集团的BT模式,即带资建设再移交,业主分期还款。

  以江苏如皋项目为例,当时双方约定,在项目建设期内,如皋方面支付工程预算造价的25%,即2000万元;当施工量达到50%时,支付工程总造价的15%,即1200万元(800万元现金,400万元用100亩土地抵扣);施工完毕交付使用时,如皋方面再支付10%,即800万元;余款6000万元在项目结束后,分三年还清,每年年底支付总工程款的25%,即2000万元。而上述款项的支付由如皋市政府担保。

  在这样的一场商业游戏中,太平洋并不需要拿出多少自有资金,而是整合了地方政府、银行、下游供货商的资源——先从政府拿单,再利用政府信誉向银行申请贷款,利用银行短期贷款启动项目,再靠占用下游供货商或工程队资金,最终获得政府的长期回款。

  而之所以能够从政府拿单,很大程度上又与“零价格”收购亏损国企,为地方政府卸包袱有关。但是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这场商业游戏中止,但在现实中,处处需仰仗政府鼻息的太平洋建设,显然需要面对层出不穷的变数。

  例如收购ST纵横之后,有些隐藏甚深的陈年旧债因为严介和名声太响而陆续浮出水面,这些是严始料不及的。一位ST纵横内部人士说,“起初严很想搞好ST纵横,但投入产出比实在太低,给几个股东填窟窿都还不够。”

  在江苏,另外一个案例是在以改革著称的宿迁市,严曾颇费心机拿到具备公路工程施工一级总承包资质的江苏东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但在2005年7月,东辰公司从泗阳整体搬迁到苏州,并更名为苏辰。对于搬迁的原因,严介和的公开说法是东辰“摊子太烂,在那个环境已经无法正常发展”。

  事实上,东辰亦曾在宿迁拿下开发区大道路面工程、宿淮高速三号桥接线工程等项目,并且在泗阳当地欠下了多家银行上千万元贷款。东辰的搬迁引来泗阳地方诸多非议,有说法认为东辰搬迁是因为严介和与宿迁地方政府意见相左。

  但就是这家苏辰公司,即便在搬到苏州之后,形势也未见好转。据ST纵横2005年年报披露,自合并入ST纵横以来,苏辰公司承建的21个工程项目中,截至2005年12月31日已完工并通车17个,但完工的17个项目大多未能获得建设单位的验收资料,从而未能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公司当年贡献亏损482万元。到2006年上半年,苏辰公司的亏损已达到1281.94万元。

  这种经营风险,仍然于政府有关。浦发银行苏州分行负责人分析,严介和的BT模式主要是依靠银行短期借款承建项目,然后靠完工后长期回收工程款实现资金周转。

  “但在宏观调控之下,业主(即地方政府)推延工程验收成为最大的风险,银行贷款到期要还,但不验收工程款就无法清账,严介和被逼债也就难以避免。”

  在遭遇逼债之后,太平洋建设集团往往很难立即偿付。

  “太平洋建设集团最大的问题就是流动性太差,从银行基本只能获得短期借款,但项目回收周期却相当长,一旦工期拉长风险立马产生。”南京某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太平洋建设集团旗下子公司裁员和发不出工资等事件经常发生。

  太平洋系家底

  为何短期借款一收紧,太平洋的债务问题就爆发出来,这与太平洋集团的家底有关。

  严介和2005年入选胡润富豪榜的身家高达125亿元,区区两三亿贷款似乎不应闹到法院,但问题在于,严是否确有此身家,另外严的这些资产中有多少流动资金?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遍布江苏各地的“太平洋系”子公司,主要出资方严介和或太平洋建设集团很少投入现金,大多以机械设备作为出资。

  比如太平洋建设集团,其前身为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严介和以价值3800万人民币的机械设备出资,占股95%,张万峻以价值200万机械设备,占股5%。

  而江苏北极光化工有限公司(后更名江苏北极光橡胶有限公司)成立时,太平洋建设集团以实物形式出资80万人民币,占股80%,个人沙浩仁以20万人民币出资,占股20%。

  其他太平洋建设集团官方网站上的核心企业,如江苏太平洋酒业公司、江苏太平洋房地产公司、江苏太平洋装饰工程公司等,太平洋建设集团皆以固定资产出资形式占股。

  熟悉工商登记的人士告诉记者,尽管以实物出资符合法律相关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实物评估等环节变数颇大。

  如此,似乎能解释为何太平洋建设集团“流动性太差”。

  严介和药方:重组太平洋

  在银行的逼债风波中,太平洋建设面临又一道关口,但颇具戏剧性的是,严介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重组。

  今年5月,严介和刚刚重组太平洋建设,宣称打造了南京、上海、北京三个集团,并称自己要逐渐隐退。

  但本报当时的调查即显示,严可能将其业务逐渐集中到上海的苏商集团。这样,当时尚不为人知的债务纠纷将留在江苏,苏商集团将成为太平洋的业务旗舰。

  4个月后,随着严介和债务纠纷的曝光,苏商集团亦已难获银行信任,此时的严介和又宣称,“苏商将重新回到江苏负责省内的业务”。

  而在上海,“最近我们成立了沪商集团,将代替苏商集团来管理华东地区的业务”。

  “此外华南地区成立了粤商集团、西部业务划归至渝商集团、华北地区成立了京商集团、东北地区成立了龙商集团;大概再过一段时间,苏商将重新回到江苏负责省内的业务。”

  整个太平洋建设的架构将是太平洋建设是一个控股公司,下属六大集团。

  严进一步解释称,这种结构下,六大区域集团的资本拥有人都是未来太平洋建设的股东,但是太平洋建设不是六大集团的股东;整个集团内除了严介和之外任何人不得以个人名义为贷款担保。

  “这样以一拆六之后,各个区域集团之间并没有任何股权和债务上的联系,有比较严格的防火墙。”

  严介和没有介绍未来的几大区域集团内,太平洋的业务模式与当年在江苏有何区别。

  一个很自然的疑问是,在严介和的发家之地江苏,严尚且遭受如此复杂的债务纠纷,那么在不具备地利的外省,所谓的粤商集团、京商集团、龙商集团等等,又有何巧计化解“流动性太差”的风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73,000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