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天做模特开始我就不赞同模特只是衣服架子的说法,那么漂亮的衣服穿在你身上,你一点感受都不反馈给观众,就太愧对这些衣服了
□ 本报记者 孙菁
陈娟红、马艳丽,这些早年闯荡出名的模特,已经走出了人们传统观念中对这一职业
的“花瓶”认识,而姜培琳却更愿意被人称为花瓶,她说这样才不会有压力。
她现在的角色是模特、公司老板、心理学硕士、客座教授、电视节目主持人、校长、作家、时尚杂志主编,大多数人要一生才走完的路,却被她浓缩在了26年的生命历程中。
从皇家邮轮上起飞
走上职业模特之路很偶然,姜培琳说在她大学毕业那年,与两个同学一起到上海自助游,正好赶上在上海举行“国际模特大赛”,她出于好玩的心理就报名了,那时的她连走猫步都不会。
姜培琳回忆说,比赛的外景拍摄地是在一艘停泊于黄浦江畔的奥尼安娜号皇家邮轮上,但参加舞台模特大赛时,她初赛即被淘汰。由于进入决赛的巴西选手被临时取消比赛资格,她成了替补,她说她现在用的英文名shirley就是那位巴西选手的名字。
下午去参加比赛,当天晚上就一举夺得亚军大奖。当年穿上高跟鞋走路都会发抖的她,一直也搞不明白自己何以能一夜成名。她说直到2005年在香港遇到当年的比赛评委,才获知谜底。
因为那次比赛九个评委中有七个是外国人,外国人选模特是看此人是否有潜力有可塑性,而不是看其把衣服演绎得怎么样,台步走得是否娴熟,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后天可以学到的,而模特基本条件和素质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是运气使然,她作为一个19岁的女孩在人生转弯处碰上了南瓜变的马车,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则学会了怎样驾驭自己的人生。一年的上海模特生涯后,她就来到北京,边走秀边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专业。
跟大多数模特在T台上“冷酷到底”不同,姜培琳经常以笑容示人。“从第一天做模特开始我就不赞同模特只是衣服架子的说法,那么漂亮的衣服穿在你身上,你一点感受都不反馈给观众,就太愧对这些衣服了。在T台上灯光一打,观众看到的有关衣服设计、面料上的东西是有限的,更多是看到模特穿上衣服之后的感觉。所以,我希望模特能表达个人的感受,毕竟衣服拿到市场上是给人穿的。”她说,而且当你成为名模时,观赏者对模特本人更为关注得多。
从被人照顾到照顾他人
在从事模特事业的最高峰时,姜培琳开始开公司、办学校。她喜欢传奇这两个字,她说她2004年注册公司时改了很多名字,却保留了传奇两个字,她总说自己有着好运气,曾在生活中体验了只有童话中的主人公才能碰到的奇迹。
她的公司主要做品牌推广、策划和教育投资,在上海和大连也相继开了分公司。以前的“秀”太单调,模特就是走台,非常呆板。如今作为时装秀的总监,她借用了戏剧的诸多元素,让模特的表演有情节,有情景,有布景、有表情、有表演,所以特意从中央戏剧学院请来了导演。
“时装周”期间,姜培琳不免着急上火,牙痛,还患了感冒。与现在的忙相比,她越发觉得以前单纯做模特时的轻松。“以前是被人家安排得舒舒服服,现在要把别人安排得舒舒服服。接了这么大量的项目,很多事情都是我亲历亲为,毕竟我对这行比较熟。当真正有能力来掌控一场‘秀’时,我就想把风格改变。”
说到麻烦的事,姜培琳笑言“接的场次太多了,忙不过来。”另外,就是分配模特“以前跟大家都是朋友,很难取舍。”她会情不自禁地站在模特的立场,比如有时预算不够,姜培琳坚持不减少给模特的费用,跟人家吵。“我会不自觉的为模特们争取利益,希望所有的模特都能参与演出。”
许多客户让她承办活动的同时,希望她能参与走秀。“反正我都答应了,到时再说吧。通常商业演出我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在时装周上‘主动权’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好的品牌我才会出演。”
第一次面临生死考验
虽然一直向往西藏,笃信佛教的姜培琳却认定西藏是缘分到了才可以去的地方。2005年姜培琳参加了张朝阳组织的登山队,她深信肯定能在那个地方挖掘到精神财富。回来后她感觉自己脱胎换骨,有种破茧而出的感觉。
那次登山,姜培琳说她第一次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当时,姜培琳和王石编在一个组,登往启孜峰。全程分为4个营地,从大本营到第一个营地,是400米。走完100米时就不行了,走20步就吐一次,连瓶水都拿不了,后来多亏王石帮了她,“他救了我的命。”每当提起这段记忆,姜培琳都会这么说。
这400米,她一共用了6个小时走完,登上山后又遭受了4小时的失忆,“我大脑一片空白,但是,很本能我知道不能向后撤,我的后退也许会造成前功尽弃,会连累很多人。这次登山让我学会了感恩,我们上去后没洗过脸,没刷过牙,就着雪水煮半袋方便面。”
她说,“好几次,到半山时我已经很痛苦了,但坚持到最后,我也登顶了。登顶后,仿佛人在雾里,那种快乐是无法形容的,而且,我觉得不仅仅是快乐,还包含着感动、欣慰!我回来后活得更加真实了,其实生活可以很简单的,很多东西是现代人的矫揉造作、无病呻吟,那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
近日姜培琳被某知名媒体选为五十大魅力人物,她认为有魅力的人是他的经历和成就让人有向往的感觉,让人感觉在他的身上可以有所期待,是个很有未来的人,她也如此要求着自己。(032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