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邱晓华:赋予数字生命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 16:49 北京现代商报

  

邱晓华:赋予数字生命力

邱晓华的肖像画。(图片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人物素描

  邱晓华:赋予数字生命力

  当邱晓华踱步到国统局某个科室,与部门下的同事交待工作时的谈笑风生,你一定不会把眼前的这个人与想象中的局长身份拼贴在一起。邱晓华更像是一位专家、学者。是的,
他一直被称为学者型官员。初进国家统计局还只是一名计划统计专业的学士,现在已经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经济学博士了。不断深造是他提升专业内涵的选择。

  统计数字看来是枯燥无味的,长久以来一直作为结果陈列在厚厚的书卷里面。邱晓华以及共同研究的分析人员一起用他们对数字的理解和热爱改变了这一切。冷冰冰的数字与事实分析融合,或者勾勒函数用来预测。数字变成了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如果你认为温和而

幽默是他的全部的话,那就错了。因为在一场场新闻发布会上,他巧妙地回答着记者提出的问题,严肃地驳斥着国外学者对我国经济的错误判断。敏捷但毫不玲珑躲闪,直面尖锐问题,以数字为论据,用分析来阐释,用独到观点来震慑群雄。

  在“十一五”的开篇之初升任局长,邱晓华从研究重心偏移到领导重心。一边是绿色GDP体系的深入研究,一边是全局工作的高瞻远瞩,不得偏倚更不得掉以轻心。种种挑战摆在他面前,等待着他像驳斥疑论一样的令众人俯首。

  商报观察

  直面“十一五”难题 且看邱晓华运筹帷幄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这时候邱晓华走马上任,迎接他的除了欢欣与掌声,更沉重是统计制度改革如何深化。按“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国家统计局亟待建立起一个能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统计指标体系以及各地区、行业节能降耗的统计发布制度,研究制定不同功能区域的评价指针和划分标准。

  2006年1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表示:“2006年,要把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死亡率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指标。”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工作。

  目前,绿色GDP核算仍然处于研究过程中,尚未形成一套国际社会公认并采纳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开展的绿色国民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研究工作已实施近两年。

  各省市能耗执行数字的发布箭在弦上,2006年起,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万元GDP能耗及降低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万元GDP电力消耗指标,以及工业排污量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今年国家统计局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是加快推广实施GDP下算一级制度,落实以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的制度,系统修订GDP和资金流量表的历史数据,修订和完善非经济普查年度GDP和资金流量等核算方法。此外还有10省市环境污染损失调查试点工作,修改《统计法》以及准备第二次农业普查等等工作需要开展,邱晓华从分析师到指挥全局的角色还需在实践中转变,给“十一五”第一年开个好局。

  邱晓华年谱

  □1976年 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务农。

  □1978年3月 考进厦门大学经济系。

  □1982年2月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工作,历任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

  □1996-1997年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7年 任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常委。

  □1998年 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

  □1998年9月 到安徽省任省长助理。

  □1999年9月 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2003年7月 任国家统计局党组副书记。

  □2005年11月 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

  □2006年3月 任国家统计局局长。

  邱晓华言论

  驳斥“中国数据虚假论”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劳斯基认为,中国内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成长24.7%,但能源消耗量却负成长12.8%。虽然官方的经济增长数字可观,但造就的工作机会和物价增长却有限。据此怀疑中国内地统计数字的准确性。

  邱晓华:“所有批评中国统计数据的这些作者所写的一些东西,他们的逻辑和他们的方法,甚至是他们论证的一些论据都是错误的。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由于技术的变化,由于结构的变化,经济和能源消费的关系会出现不同的走向。”至于原因,邱晓华解释道:“在最近这四年,中国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国GDP的能源消耗平均每年下降的幅度在5%。这说明通过节约能源的使用也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

  为宏观调控“正名”

  一些人士对2004年我国宏观调控的紧缩展开争论。

  邱晓华:“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一样将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所不同的是,不同时期、不同的阶段宏观调控有不同的重点、有不同的政策取向、有不同的力度而已。”同时他还补充,“宏观调控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总称,既有紧缩的一面,也有扩张的一面。眼下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也不是单纯的紧缩,也有松的一面,对农业、对煤电油运是支持的、是鼓励的、是加大投入力度的。反过来,对那些高污染、高消耗、盲目扩张的确是紧缩控制的。那种认为宏观调控就意味着紧缩,就意味着控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商报记者 王晓然/文 王晓莹/图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8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