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中国民航业内最国际化的企业锻造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10:52 《环球企业家》杂志 | |||||||||
郑治 地方航空公司偏安一隅的结局是什么?要么被国航、东航和南航三大巨头兼并,要么被消灭。但只有海航集团,在所有非嫡系航空公司里活了下来,而且将版图扩展至全国,甚至全亚洲。
13年前,陈峰凭着1000万元资金和海南省政府的一纸批文,在南中国的一个海岛上创建海航。一位海航第一代乘务员曾向本刊记者回忆说,她们当时住在条件简陋的铁皮活动房里,南方的暴雨经常把屋顶打得乒乓作响,在半夜把她们吵醒。而今,海航已发展成为中国第4大航空集团,机队规模超过110架,开辟国内外90个城市近500条航线,每周航班量约3000个班次。2005年,海航资产规模突破44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40亿元。 2005年10月,索罗斯向海航再次注资2500万美元,海南省政府随后也出资15亿元,助其实现组建大新华航空集团的梦想。同时,海航用以参与国际货运市场竞争的扬子江快运也引进台湾华航作为战略投资者,即将开飞中美、中欧航线;用以参与国际公务机市场竞争的金鹿公务机公司已经是亚洲最大的公务机公司;用以探索低成本民航市场的云南祥鹏航空亦即将诞生。可以说,海航已经做好了成为一家国际性航空公司的准备。 海航13年的发展历史中,最让人感兴趣的一点就是,每一次的兼并扩张都能迅速转变为海航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而非变成整合“包袱”。 无论是新华航空、长安航空或者山西航空,在整合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因为换了全新的机制,整合了内部资源,面貌便焕然一新。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以及其他海航所重组的企业中。正是靠着这种以强大同化能力为基础的包容性,海航迅速构筑了自己的集团性结构。 但陈峰并没有因此自满。“海航发展的过程中也有无数的金沙江和大渡河,甚至某一个坎过不去,整个历史就会改写。”陈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