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胡劲华
《财经时报》:你是什么时候进入这个行业的?
马健明:我在1989年毕业,之后离开了英国,在1989年和1990年,我基本上是去世界上好多地方玩,到香港以前可以说我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我是从健身行业过来的,以前我
做的是健身管理方面的事情。在健身会所里活动比较多,我们鼓励会员做些事情,不管是跑步还是足球比赛。如果他们在一个俱乐部里真的有感觉了,他们就会留在里面,所以我在这个行业做这个事情。我们同时也推广,我从这个慢慢学习,现在还在学习。我做体育活动的经验是我自己锻炼的,我跑步、打球,从运动员开始成为一个运动的推广人。
《财经时报》:那你组织的第一个活动是什么?当时你的中文很好吗?
马健明:在1994年,一个星期我安排一个网球比赛,当时在上海的西郊宾馆,我去策划,但是不专业,都是为了玩。那个时候我完全不会中文,是后来学习的。我在美国的健身房里做代理3年多,那个时候,我有机会跑了很多中国的城市,它们给我一个很好的了解中国的机会,我很想把中文学好。
《财经时报》:当时你为什么非常想来中国?为什么喜欢中国?
马健明:小的时候,我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我要自己做事情,但不一定是大事情,我不需要别人告诉我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另一个,我要在不一样的地方做一个不一样的事情。在年轻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这个路是怎么走的,到1990年我看了好多地方,而和体育有关的最大的机会是在中国,所以我就决定来中国。
《财经时报》:当时你的家人怎么想?
马健明:那是他们的问题,他们说不管我在哪里做什么事情。现在他们有点后悔了,他们现在还在英国。
《财经时报》:目前围绕北京的奥运会,你们会做怎么样的工作?
马健明:我们对于奥运会有些简单的想法,现在我们的客户基本是大型客户,不管阿迪达斯还是可口可乐,它们都是奥运会的大赞助商,我们可能帮这些大的品牌做些关于奥运会的推广。比如我们现在正和阿迪达斯做一个跑步比赛,这个也是他们对奥运会赞助计划的一部分,是一个延伸。
《财经时报》:除了开会,你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马健明:有活动的时候,我们会很晚,有时候晚上2点还在工作。正常的时候,有50%的时间在开会,和内部的人交流,另外50%的时间和客户沟通。我每天晚上7点都会回家,周末一般是属于家庭的。一直有一句话在我的脑子里,越是成功的做生意的人,从来没有人会说我希望更多的时候是和家人在一起。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
《财经时报》:在你的管理工作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马健明:是管理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人是最重要的事情。不管是你的员工,还是别的人,都是人的关系,人的沟通。不管清洁工还是高级领导,都需要你去协调。
《财经时报》:如果别人想学习你的成功经验,你认为应该掌握什么呢?
马健明:重要的是你应该好好做,不管是体育方面的,还是别的事情,你应该爱这个事情,不能仅仅从赚钱这个角度去做事情。我有一个朋友,他挣了很多钱,但是他活得不开心,如果挣3000万而30年都不开心,我觉得不必去做。如果你自己做的话,一定很辛苦,如果自己是懒骨头就不要考虑了。
《财经时报》:你们的推广需要接触很多的媒体,你是怎么看媒体的?
马健明:在国外,媒体最重要的是要故事,你有好的故事媒体会追着你。但是在中国不是这样,重要的可能是媒体的关系,如果有关系,他们会给你一个故事。我原来觉得在中国推广很困难,因为没有什么关系。现在我们也建立了自己的关系,政府的支持很重要,政府支持你,媒体就会跟踪来报道,更容易得到效果。在国外都是找一些好的故事,在英国靠关系是不可能的。
《财经时报》:你觉得奥运会品牌这方面中国该注意些什么呢?
马健明:如果我是一个球迷,我到赛场应该是为了玩得开心,我想作为北京来说,他们应该多注意人们的感觉,让人们感觉参加奥运会能够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那些到过悉尼的人,每天都HAPPY,玩得很开心。其实经济不是最主要的东西,如果北京的奥运会办得像个大PARTY,那就一定非常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