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中银国际CEO李山去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09:2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钱琪 香港报道

  李山要离开中银国际了,这次是真的。

  2001年4月,李山加入中银国际,四年以来,关于他离职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但流言过后,他仍在原地。四年过去,从中银国际业务发展和其中公司中的地位来看,是最稳固的
时候,而他却在这时选择了离开。

  10月19日,李山飞赴北京,向中国银行行长、中银国际董事长李礼辉请辞。

  10月27日,中国银行召开全球执行董事的电话会议,会后,李山发出了《致中银国际同事的告别信》。

  10月28日,中银国际发布公告,“中银国际董事会批准了李山先生的辞呈”。

  《公告》同时宣布,“王岩总裁兼首席营运官临时接替其工作……”

  有员工给即将离任的CEO发信,“我知道,再多的话也无法挽回您离去的决心和脚步,只有衷心祝福你一路走好。”

  谋定而后动

  建设银行上市了,中国银行也快了,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候选择离去﹖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山还是那标志性的开朗的笑。

  “I have a bigger dream”。

  在中国整个资本市场、金融改革的大环境下,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机构都要转型,人也不例外。

  “我这个人,不会轻言放弃的,我一定要选在比较放心的时候离开。中银国际已经实现根本的转型,从管理架构、业务架构上都如此。”

  “正是因为中行上市的日程近了,既然确定要走的,离的越近,对中行越不利,尤其是我不能等中行一上市就离开,这会影响更大。而且中行上市后,中银国际需要制定大的发展战略,我不能刚刚参与制订一个大的战略规划,就撒手而去,这不是我的为人。选择这个时候离开,对中行对公司都有好处,董事会是非常理解的。”

  实际上,在李山就任中银国际CEO后,得利于自身的抱负和领导的支持,中银国际的发展一直是蒸蒸日上,顺风顺水。直至研究部的一篇报告引起轩然大波,李山内外受压,当时其挺住了,但现在李山要离开了。

  “这几年,我也学了很多东西,我比过去更自信,学会了‘谋定而后动’”。

  我是四川的一个穷孩子出身,我的人生经历已经是很幸运了,我从清华、麻省毕业,在高盛、中银国际工作,我的幸运让我不能漠视中国在金融市场的短缺,想在中国建一个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不是没有可能,当初HSBC、AIG都是从中国起步的,而现在民族复兴、和平崛起,机会更好,凭我的专业训练、知识、性格,应该能给他人给社会多做一些贡献。”

  在《致中银国际同事的告别信》中,李山说:“一个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新旅程的开始,离开中银国际之后,我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创办‘三山’公司”。

  李山新公司的Logo是一个圆里面的三座山,三座山为“平衡、稳固、坚定”之意,而外围的“圆”则柔和了线条,增加了圆滑和弹性。

  新公司注册在香港,主要从事私人投资、资产管理业务(private equity),中文名字为“三山”,目标是要扎跟在中国市场,取中国的“三山五岳”之意,名字按中国拼音注册为“San Shan”。一个注册在香港设有英文名字的“中国公司”,办公室就设在比邻中银大厦之侧的长江中心。

  李山的两位合伙人,是来自高盛的两位老同事,“是华尔街一流的投资银行家,但具体人名暂时不方便透露。”

  临危受命

  中银国际1998年9月成立,第一任CEO是高西庆,第二任是梁小庭,第三任是方风雷,李山进入中银国际是2001年4月。周小川为中银国际筹备组组长,衔玉而生的中银国际,短短两年间就换了3任CEO,如此算来李山在任时间也不算短了。据中银国际管理层的一位资深人士介绍,李山可谓是“临危受命”。

  当时中银国际面临的情况是:投资银行业务,只有一个储备业务,就是中银香港的上市,自己娘家人,有等于无;原有的

零售业务,和中银香港是前店后厂的模式,利用中银香港的销售网络,中银国际收取佣金,双方有一个分成比例的约定,但中银上市后,把这个约定比例给改了,中银国际所能得到的利润少之又少;银团贷款业务,当时中银国际的银团贷款做得最好,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接近70%。中国银行出支票,中银国际拿佣金,但后来中银香港认为“肥水不流兄弟田”把这一块业务拿走了;资产管理方面,1999年中银国际和英国保诚合作的基金,在2001年的时候还属于投入期,亏钱的阶段。

  中银国际几乎所有的收入来自中银香港,但中银香港一上市,收回很多业务,中银国际的收入减少很多。

  李山刚到中银国际的时候,并非第一把手,前面还有两位执行副总裁。6个月后李山被董事会任命为CEO。

  临危受命,迫于无奈,李山的“三把斧”全是得罪人的事。

  把所有VP(副总裁)级别以上的员工工资平均降低35%,职位越高的降的越多。然后就是裁人,一轮一轮的换血。最初中银国际香港400多的员工基本90%以上被裁掉,中层以上的几乎无一幸免。现在公司发展到1000多人,90%都是李山后来招聘的新人。

  虽然今天员工的工资已经比2001年时翻了几倍,公司也拥有多幢办公楼,但一些有经历的员工还是没有忘记过去。

  在公司那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中,没有当时董事会的支持,李山是无论如何进行不下去的。

  中银国际这位年轻的CEO特殊之处是工资最高,虽然距离其在高盛还有差距,但据说已经比行长高10倍还不止;用一般企业的标准评价,其言论大胆出位,但能够在行长们那里得到包容。对此,李山是认同的,他说“可以说我这四年得到了中国银行前所未有的信任和支持。关于我的非议很多,但向市场化方向推进的做事方法在中国银行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尊重”。

  五年计划让我放心离开

  对外界所说的“中银之争”,李山从来不认同。

  “中银国际的目标不是和任何一家中资银行去竞争,我们和中金更多的是战友”

  “中金是专注做IPO、收购兼并的投行,注册资本金1亿美金。而中银国际的目标是要做全方位的投行,注册资本金10亿美金,作为CEO我要把资本金用起来,承销、发债、资产管理等,要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个战略的区别在今天是显而易见的,投资银行的收入只占中银国际的1/5,中金则远远不止这个数。”

  而且与中金相比,中银香港更看重内部市场,也就是中国市场。

  2001年11月8日(星期五),中银国际申请中国A股市场的牌照得到国务院的批准。11月10日(星期天),中国加入WTO,中银国际是作为中国加入WTO之前的最后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注册在香港的外资证券商回到中国落地的,“那是中银国际真正成为中资行的一天”,虽然现在内地的业务还不赚钱,但那被李山看作最具战略性的一步,对这件事中金是持支持态度的。

  中银国际在中国内地的重生,是李山就任后,中银国际“五年计划”当中的一步。

  当初李山要建成中国“高盛”的梦想遭到外界很大非议。

  

罗马之城非一日之功。与李山同步进入中银国际公司的一位人士分析,今天来看这些部署是卓有成效的。

  第一年(2002年),

股票业务的建立:在伦敦建立了销售部门,曾玉煌作为中银香港IPO项目负责人,在这个项目中最值得骄傲的故事是,在日本销售股票的创新模式(POWL)。当时国内在海外的IPO项目是不去日本做销售的,主要集中于欧美市场。但中银香港上市之时,国际舆论很负面,对股票销售极为不利,李山就向时任行长的刘明康建议,把股票卖到日本去。上市前一周,李山飞到日本,与野村证券一起指挥了这场战斗,接到意向订单近30亿美金。

  于是,刘明康在和承销商的讨论会上,最后一语定音“没什么好讨价还价的”,硬是压住了承销商坚持的每股7.75港元,最终每股定价8.5港元。BP值与当时的渣打银行一样,决不自降标准。而最终销售的结果是中银国际的销售额超过了高盛,与UBS相差无几。这是中银国际在中银香港上市过程中打得漂亮的一仗,中银香港对中银国际这个兄弟也开始刮目相看。这种在日本所作的推介,被其后的大型IPO一直所沿用,包括刚刚上市的建行。

  研究部门、衍生产品,都是从无到有,2002年筹建起来,如今在行业里香港排名都位列前三。

  IPO一块,目前中银国际手上还有上海汽车、上海制药等,有十几个大中型项目储备,以后中银国际业绩将会更好。

  第二年(2003年),债券承销和债权交易两块。债权交易这块,包括自营(股票业务在国内没有自营)。这一块是我们最赚钱的,包括国际国内市场。金融债、企业债、国债这三块,在国内人民币市场上,这三块交易额都名列前茅,每年交易额达到上千亿。

  第三年(2004年),与美林合作,成立基金管理公司。

  第四年(2005年),直接投资现在也有业务,但规模还很小,基本处于筹备阶段。

  “明年,也就是第五年,无疑是中银国际收获的一年”,该人士说。

  “从2001年以后,中国银行再没有为中银国际投入一分钱,而中银国际每年的利润上交却在逐年上升。不管怎样,5年计划实际上就在按李总的思路一步步走。战略转型算是成功的完成了,中国银行上市后,中银国际将面临更大的机会。”

  (柯志雄对本文也有贡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