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苏里:建更多世贸大楼 对恐怖主义最有效抗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 02:14 第一财经日报 | |||||||||
这位已逾83岁高龄的老人,曾经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集装箱码头、包揽了纽约世贸大楼的设计并组建了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向全世界传播会员平等与公平贸易理念。他始终乐观,在他的铁板信念中,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 “其实对恐怖主义最有效的抗辩,就是建立更多世贸大楼,使这些地区都成为我们的贸易伙伴。”
“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种族、任何一种语言的人,对我和这个组织而言都是平等的。” 本报记者 沈柬贝 王斌 发自上海 “我希望有一天世界贸易中心协会(WTCA)每个会员城市都有自己的世贸大楼。”WTCA总裁、纽约世贸大楼的缔造者盖·杜苏里(GuyF.Tozzoli)满怀憧憬。 “9·11”恐怖袭击之后,杜苏里带着他的队伍穿梭在阿富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地区,呼吁设立更多的世贸中心。在他心目中,世贸概念的传递正是一项和平使命,“其实对恐怖主义最有效的抗辩,就是建立更多世贸大楼,使这些地区都成为我们的贸易伙伴。” 他也因此连续9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选我,”杜苏里谦虚地笑笑,“也许是借助我们协会带来的吧,因为我们一贯推崇会员平等与贸易公平,并且将这一理念向全世界传播。” 双子楼诞生记 杜苏里已经是第67次踏上中国领土了,花白的头发在顶上圈出了一块光滑的“空地”,不失可爱,与脸上的睿智遥相呼应。 “来吧,都坐到沙发上来,这样舒服一些。”杜苏里招呼着,很主动地从双子楼开始讲述他的故事,毕竟他的一切都曾倾注于此。 上世纪40年代,杜苏里毕业于美国纽约福坦莫大学(FordamUniversity)物理系,主修雷达专业,后来参加了“二战”,退役后进入纽约港务局工作。 当时码头搬运还采取很古老的人工方式(人工装箱——上船——拆箱卸货)。“我观察过了,从新泽西州到佛罗里达州的港口交易,光码头装货就需要8个步骤,人力耗费极大,这给贸易带来相当的不便,得解决这一情况的念头便在我脑子里诞生了。于是,我们帮一家叫马尔科姆·麦克连的公司首先设计了集装箱码头的概念。” 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集装箱码头。杜苏里的这一设计在西方被视为“十分激进的新技术”,极大增强了交易的便利性,更重要的是,“我的设计节约了不少成本,仅为先前的1/16。”聊起往日的创意,杜苏里依然记忆犹新。 杜苏里对摩天大楼的痴迷源于1962年一个偶然任务,港务局执行董事将世贸大厦的规划、设计、建筑到运作全部交给杜苏里操作。 从选址的困惑、建筑地基的疑难到解决支撑重量的问题,杜苏里“没有办不到的事”的风格使世贸大楼创下了史上无数的革新。11年后,拔地而起的110层高楼更是吸引了不亚于人们对艾菲尔铁塔的关注,成为纽约的标志性建筑。 “任务是令人畏缩的,这一经历让人感觉更像是一场历险。” 杜苏里是幸运的,世贸大楼的两次灾难性事件他都侥幸逃脱。 1993年,恐怖袭击首次降临世贸。“炸弹可能是放在卡车上的,车子驶入地下停车库后引爆,‘轰’地爆炸,七层楼塌陷,还在地面炸出了22英尺宽、足足5层楼高的弹坑!”杜苏里说起这起爆炸脸涨得通红,眼睛里还写着当时的惊骇。“当场死亡的就有6个人,还有1000多人严重受伤。” “当我赶到现场的时候,只见好大的窟窿,曼哈顿街道上到处是碎片。”缓口气之后,杜苏里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那天我从家里出门时晚了8分钟。” “一个月后,我们对它进行修建,大楼很快就重新运作了。”杜苏里说,“它就像是我的孩子,只是非常庞大,但绝不会那么容易被摧毁的。” 但是最出乎他意料的是,“这还仅仅是噩梦的开始,随之而来的竟然是让大楼伏地的命运。” 回忆起4年前那场“9·11”灾难,这位脸上一直保持着和蔼微笑的老人,目光即刻变得暗淡,双手紧紧交握,拇指不停地摩挲着。他的脸上不仅仅是心痛,更多是愤怒。 “我住的地方离大楼大概有1小时路程,当时我正要去上班,可是途中却被堵在路上,挤也挤不过去,正要下地道时,就看到北大楼在冒烟,起先还是挺疑惑的,可是后来竟眼睁睁地看着一架飞机冲向南大楼,恐惧与恼怒紧紧抓住了我。” 等到45分钟后赶到现场,杜苏里倾注了毕生心血的项目已经不堪入目。“这是很可怕的一天,太多太多无辜的人丢了性命。”杜苏里的声音很低沉,似乎不愿意再提起了。 “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世界贸易更加和平。”他有力地强调,“当天我就决定,和平贸易必须成为我们的宗旨,我们要比以往更努力地工作。” “我花了35年时间让他们聚在一起” 其实,当世贸大楼项目尚在规划之中的时候,不少贸易商已经开始向杜苏里打听这座大楼的情况,“我想,为什么不干脆在这里成立一个世界贸易协会呢?” 1970年,世界贸易中心协会(WTCA)在杜苏里的努力下成立。杜苏里强调,自己所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世界各地的中小企业进行公平贸易,他说:“这个协会起源于一个很简单的理念,我们只是想创建一个机构,方便世界各地的进出口商。” 回忆起当初的想法,杜苏里表示,协会始终坚持一定要成为非政治性机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种族、任何一种语言的人,对我和这个组织而言都是平等的”,杜苏里说,“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企业聚在一起”。 事实上,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的步伐,这个组织在杜苏里的领导下也开始逐步发展壮大,1970年,协会创建之初,只有7个国家的15个城市是WTCA会员,而现在,WTCA在世界各地已经拥有278个城市会员,遍布79个国家与地区,服务对象超过75万个企业。 “我花了35年的时间让他们聚在一起。”杜苏里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微笑。 谈论起自己的梦想时,他流露着温情而坚定的目光,“我还会继续为WTCA制订未来5年的战略目标,我更希望在2010年,能够回到重建后的世贸中心大楼办公。” 洋总裁的中国情结 谈到中国如何成为WTCA成员时,杜苏里记忆犹新。“我还记得是1978年,时任中国对外贸易部部长的李强来到双子塔和我会面,他邀请我有机会到北京参观,并且商谈中国加入WTCA的相关事宜。” 事实上,在WTCA创建伊始,杜苏里就认为,中国应该成为WTCA协会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在与李强会面之后,杜苏里于1979年第一次来到中国,“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爱上了中国”。 1980年,杜苏里在上海签订了一份协议,这是最早的一项关于中国加入WTCA的协议。随后,北京、天津、重庆、广州、深圳、西安以及香港地区都相继成为WTCA的会员城市。 每一次来到中国,杜苏里都对中国的发展速度赞叹不已。“今年WTCA的年会选择在上海召开,不仅仅因为这是中国加入WTCA的25周年纪念,更重要的是,上海的经济发展速度让世界各国的企业看到了商机。”杜苏里如是表示。 “中国在不断变化,我第一次来上海时,街上都是自行车,而现在高楼林立,小汽车也多了”,杜苏里对中国饱含着深厚的感情,他说,“看到我喜欢的人们生活得越来越好,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杜苏里还清晰地记得,当年,他想为他两个孩子买T恤衫的时候,“他们对待我的方式是非常私人化的”,在杜苏里看来,现在协会所做的事情,就是让更多中小企业在这个组织中进行“私人化”接触,而协会则是通过会员网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商机。 杜苏里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让更多中小企业有了“走出去”的契机,但经验不足和贸易成本过高也制约着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我希望能够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一起成长”,杜苏里说,“未来的5年中,我还将继续拓展在中国中西部的教育培训机会,让国外企业教那里的中小企业如何做生意,如何走向国际市场。” “我希望我们WTCA的中国成员能发展到100多名。”杜苏里觉得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杜苏里深深地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吸引,每次来中国他都会给小孙女带回去很多洋娃娃。今年上半年,杜苏里从中国带回了一大把筷子给孙女,“呵呵,她变得很霸道,然后一点一点地在学校里送人,我也不得不在她们幼儿园里花了3个小时介绍中国情况。” 对于目前不断摩擦的中美、中欧纺织品关系,杜苏里依然笑声朗朗,他觉得所有贸易摩擦都是可以理解的。“有贸易就会有摩擦,只是这些问题有时候能达成协议,有时候搞得不怎么愉快而已。” |